中國科學家通過玉兔二號獲得了大量月球表面的圖像等資料,針對凝膠狀月球物質,玉兔二號上是有秘密武器的,可通過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檢測,通過收集凝膠狀月球物質散射光,可以得知其基本構成。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06期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活動時發現了一些凝膠狀月球物質,由於玉兔二號月球車的位置在月球背面,因此所有的發現都可能與美蘇所掌握的月壤數據不同。美蘇登陸的都是月球正面,朝向地球的一面,而玉兔二號月球車位於月球背面,背面有較少的月海,其月壤成分有可能不同。這次發現的凝膠狀月球物質被認為可能是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熔融物質凝結後形成的,凝膠狀月球物質明顯偏亮一些,不同的顏色和光澤,顏色上看和其他月壤有不一樣的地方。
有了這些新發現,玉兔二號則推遲原計劃向西方向前進的路線,重點先研究這些凝膠狀月球物質到底是什麼。中國科學家通過玉兔二號獲得了大量月球表面的圖像等資料,針對凝膠狀月球物質,玉兔二號上是有秘密武器的,可通過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檢測,通過收集凝膠狀月球物質散射光,可以得知其基本構成。
玉兔二號的發現於阿波羅太空人挖到的橙色土壤有相似之處,阿波羅17號太空人在1972年挖到了一些橙色的土壤,地點位於Taurus-Littrow登陸點附近。這些橙色土壤最後通過實驗室分析得出結論是其形成於36億年前,是月球早期火山噴發起降產生的。橙色土壤和凝膠狀月球物質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在於它們都是一些極端事件產物,比如火山噴發、隕石撞擊等,還有都通過高溫途徑形成。不同點在於凝膠狀月球物質來自隕石撞擊,可能是隕石上的物質,而橙色土壤是月球火山噴發,來自月球內部。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發射升空,在2019年1月首次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號目前仍然在月球上活動,活動範圍就限定在馮卡門撞擊坑。從降落點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凝膠狀月球物質可能是馮卡門撞擊坑形成之時留下的物質,因為這個撞擊坑也是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會導致高溫高壓環境,還有巨大的能量釋放,形成凝膠狀月球物質的可能性很大。
阿波羅17號太空人發現的橙色土壤來自月球上的火山噴發,形成機制不同,但都是通過高溫高壓環境產生的。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月球上隨隨便便挖一下都是塵封數億年以上的月壤,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是對過去數億年環境的觸動。就像一間數億年沒有外界打擾的房間,每走一步都是對舊環境的改變。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