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與回報之間有深度的能量轉換

2019-10-30     素食



行善者,必有好運,

這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因為科學已經論證善惡有報,

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說起因果律,人們都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的,所以無論是理論界的、還是自然界的因果律,人們都深有感知。

例如濫砍樹木會造成沙土流失,肆意傾倒髒物會導致水源污染……

但對於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因果循環規律,一些人就將信將疑了。

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

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

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

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

當心存惡意、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


這就是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同時,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

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

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

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前幾年,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

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

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於是科學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更多不同的實驗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純凈、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

這是在生理醫學領域中的發現,而這些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古籍中都有系統的闡述:

如孔子說過的「仁者壽」、醫學古籍中講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等等。




無神論者往往都會說:這只是心理意識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訂的,沒有固定的標準,好人壞人也都是人自己定義的。

還會說,如果一個人不在這種人為的道德薰陶下長大,就不會產生這種影響人體健康的負罪感了。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

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

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

人的機體似乎遵循著某種客觀特性在運轉,

不以人的思想狀態為改變。




20世紀末蓬勃興起的「瀕死體驗」研究已經給全世界帶來了訊息:

生命輪迴、另外空間、因緣果報甚至天堂地獄,都是存在的。

人做了壞事,對誰不好,如果這輩子沒能「現世現報」,那很可能就延續到下一輩子來償還,直到業力償還掉為止。

甚至這個人投胎轉生後扮演的角色,也與前世的業力積累有直接關係。

這正像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什麼都報」。

這不是虛幻的說教,歷史上、現實中的真實事例比比皆是,與今天的科學實證相互映照。

為什麼人做了壞事後要遭到報應?在這物質世界的表象背後,是不是有著人們看不見的造化之手在安排著這一切?

古人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宇宙運行的法則是公平的,那是穩定平衡一切物質運轉的保證,讓善者得好報,讓壞人獲惡報。

但為什麼做了壞事的人要承受災禍、磨難的果報?為什麼讓好人得好,而不是讓壞人得好呢?

這是否揭示了一個更大的事實:

在物質世界的背後,有其固有規律或曰運行特性存在。而「善」恰恰與這特質相契合,故得長久,而「惡」終因有違宇宙特性、根本道法而易於敗亡。

正像老子所說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現代的實證科學很講究依據,當有了大量的科學依據時,人們才會承認和認識某種事物。

所以,致使很多久遠時期留下的傳統,因為科學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在人類受到排擠和異議,善惡有報就是其中一例。

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

即使很多的書籍,比如《集福消災之道》,《因話錄》等記載了大量翔實的實例,可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但中間的過程如何運作,卻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

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係

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研究。

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科研。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這能揭示「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




「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這些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

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數據,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




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

「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倡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

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智慧覺察。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果」,卻不知「因」,要知道「因果」就是一體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因果所為何,所以一生任意作為。

但所有的善與惡,會像發出的信號一樣,最終,都會收回到自己身上。

長存正念,福慧與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TrnKG4BMH2_cNUgaN78.html





















葡萄乾食譜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