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專注,專心!你們最可愛睿智的鬥牛財經小編上線了,鬥牛財經每天給您分享最好資訊,專注傳遞最有價值的投資信息,幫助更多投資家人。
經常聽到有人問:「某技術很難,沒有做出來」。對於這樣的問題,應該分情況去看。有的技術不是做不出來,而是質量不夠好、性能不夠穩定、安全性達不到要求。這些問題,確實考驗技術能力、是技術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優秀的系統設計,還可能需要長期的積累、不斷地改進。非一日之功。但這種情況主要針對技術跟隨、模仿的場景,如高端發動機的製造。
對於真正創新的場景,情況就不一樣了。在科學家看來,如果創新技術做不出來,往往不是技術困難,而是技術定位錯了。我的老師經常舉的一個例子是:「養花如何不生爛葉子」。如果你真的按照這個要求去做,一輩子也做不出來。正確的做法是改變技術定位:「在您到辦公室之前,我先來看看。如果有爛葉子,就把它丟掉。」也就是說,先要把一個難以完成的技術問題重新定義,變成一個容易完成的工作。只要目標定義得合理,事先就能判斷一件事可行。這就是我說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新技術做不出來,更多的原因是經濟上不划算。我老師跟我談到數字孿生。問:國內有多少實際做出來的?我說:我知道有多家,但基本上是用來展示的。展示的目的是吸引眼球,但沒有多大的用處。熱點過了也就過去了,不會長久。為什麼不會長久呢?因為用處不大。開發它們是為了顯示能力、顯示原理,卻不創造價值。另外,有些問題有價值,但不值得花費太大的成本。這些場景的需求,需要等到相關成本大大降低以後,才能廣泛推廣。
所以,創新遇到的所謂技術困難,往往不是真正的技術困難。把技術看得太重,往往是視野狹窄導致的。以前國內對大學生的要求是「又紅又專」。在我參加工作的那年,帶我的一位五十年代初畢業於上海交大高材生告訴我:「自動化是為生產線服務的,所以最好的自動化工程師必須對整個生產流水線有著深刻的理解。」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益。
後來才明白這就是西方人所說的綜合型人才 - 1)對本專業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2)對所服務的專業也有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3)視野開闊,知識面要有一定的廣度。正像華爾街上從事IT的人士,比拼的不僅僅是編程水平,還有對金融業知識的理解。進入本世紀以來,一些新技術,如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華爾街上從事IT的人士為例,現在除了要求他們掌握本專業編程技術及金融知識外,還要去他們會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
小編認為這可以稱為全面綜合型人才 - 1)對本專業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2)對所服務的專業有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3) 對上游新技術也有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4)視野開闊,知識面要有一定的廣度。
對一個自動化工程師而言,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一個優秀的自動化工程師應該是這樣一個全面綜合型人才 -1)對自動控制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PLC,DCS, MC, HMI, 機器人等);2)對生產組裝工藝有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如裝配,連鑄,連軋,注塑等;3) 對上游新技術也有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如機器學習,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4)視野開闊,知識面要有一定的廣度。
更多精彩盡在微信:「鬥牛投教」!關注不迷路,點贊加關注再走唄~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