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百花齊放,秋天紅葉漫山,這兩個季節是一年當中最出彩的。隨著季節更替,我們已經來到秋天,秋意漸濃,楓葉被秋天染成紅色,黃色,成為了秋天一道亮麗的自然景觀,但如果要把這美景拍進相機還能保持這份美,就需要拍攝者一定的攝影技巧了,主要是掌握好拍攝楓葉的曝光量,在拍攝時,我們主要考慮如何縮小楓葉的亮區與暗區之間的曝光差,在拍攝楓葉林時,我們可以將楓樹林為背景,天空不納入儘量不要納入,這樣整個畫面的明暗區域比較平緩,光差小,方便作品的準確曝光,如果畫面中有天空部分,則需要注意天空與樹林的光差,它們之間的光差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它們之間的曝光差,稍疏忽,作品曝光就有缺陷。
光線的選擇:
順光下拍攝楓葉能最大限度的展現葉子的色澤和質感,拍攝出來的畫面很自然,順光拍攝時,如果楓葉與陽光的明暗差異比較大,那麼曝光量就比較難界定,如果你拍攝時對著天空測光,那麼楓葉就會曝光不足,如果你對著楓葉測光,那麼天空就會曝光過度,那怎麼解決呢?我們可以選擇光線比較柔和的時候進行拍攝,或者適當的控制曝光,減少或者增加一點曝光補償,使兩者的光線達到平衡。
逆光下拍攝楓葉,能很好的展現楓葉的輪廓,紋理,以及色彩,能給人以晶瑩剔透之感。
另外,雨天也是拍攝楓葉的絕佳時機,因為雨天由於雨水的沖刷,楓葉的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嬌艷,為保證畫面的整體曝光,最好採用特寫的拍攝手法來對楓葉進行拍攝。
背景的選擇:
背景也就是環境背景的景觀,是表現楓葉的重要因素,如藍色天空與紅色楓葉搭配,能更好的突出楓葉的立體感和質感,而如果換成黃色背景,配合紅色的楓葉,此時紅色的楓葉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在背景環境方面,我們要時刻注意不要把太多不必要的景物納人到畫面中,避免引起環境的雜亂。背景最好選擇具有特徵的景物作為背景,這樣可以避免所拍的楓葉題材平淡。取景時,我們可以採用長焦鏡頭對楓葉的形態特徵進行刻畫,也可以利用大光圈來虛化背景,產生具有空間感效果的畫面。
曝光量的確定:
在確定曝光量是多少之前,我們應該綜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比如顏色的比例,明暗的對比等,在實際拍攝中,通常暗色系(比如暗紅色葉子)的曝光補償介於-1/+3之間。亮色系(比如金黃色葉子)的曝光補償介於+1/+3之間。當光線為測光,順光時,我們可以直接對著楓葉進行測光,可以很好的展現楓葉的色澤。如果在逆光源條件下拍攝,就需要增加曝光補償1/3檔或者1檔,這樣才可以把楓葉的色彩完美呈現,而不會顯得暗淡。拍攝楓葉最有效最實用的測光模式是點測光,儘量選擇這個模式進行拍攝。
版權聲明:本文為「攝影技術技巧跟我學」原創,版權所有。文章已簽約版權機構,受全網保護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