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影君
(本文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官微在昨晚21:05發布了一條訃告:我國著名動畫片導演兼編劇戴鐵郎老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9歲。
光聽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戴鐵郎導演的作品,你肯定看過 — 那就是《黑貓警長》。對於無數的80、90後而言,《黑貓警長》是絕對的童年經典。
實際上,這不是我們今年第一次與童年的歡樂告別。5月13日,同樣是來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葫蘆兄弟》的導演胡進慶,也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3歲。
胡進慶導演
對於國產動畫電影而言,這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喜的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橫掃暑期檔,狂收47億元票房,正式開啟「封神宇宙」,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一片光明的未來;悲的是,那些先驅們,那些曾經在上個世紀把國產動畫推向高峰的開拓者和領路人們,因為年事已高,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戴鐵郎導演
縱觀戴鐵郎他老人家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人生的大起大落和聚散離合,他都經歷過。可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動畫,對孩子們的熱愛,哪怕在85高齡的晚年,仍在堅持創作,這種精神和態度,令人動容。
這位被親切地稱作「黑貓爸爸」的導演,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一生呢?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前半生顯赫,後半生淒涼。戴鐵郎老先生就是時代的一個影子。
01、顛沛流離的20年
1930年,戴鐵郎出生在新加坡。那個時候,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戴鐵郎的父親是老一輩革命家戴英浪,192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戰時負責的是間諜工作。因此,在戴鐵郎兒時的記憶里,家中經常有客人來往,來了之後便和父親關在屋裡開小會。這個時候,母親就會到屋外去喂雞,實則是在「放哨」,而年幼的戴鐵郎就跟在母親後頭。
戴鐵郎與母親的感情很好,他形容自己的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性,「她總是一邊做事,一邊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很淺顯,一點也不教條,我很懷念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
戴鐵郎導演
在新加坡上小學的那段時間,受父親影響,戴鐵郎還和同學組織過義賣、捐款,發放寫有「打倒侵略者」的宣傳手冊。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戴鐵郎10歲那年。
1940年,因為叛徒出賣,戴英浪被英政府逐出新加坡。於是,戴英浪只好帶著全家人乘船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戴英浪繼續著自己的間諜工作,家人也跟著他四處奔波,居無定所。戴鐵郎甚至還以孩子的身份,為父親傳遞過不少機密情報。戴鐵郎後來回憶起這段心驚膽戰的日子說,「因為父親的職業緣故,我走過了許多地方」。
1942年,戴英浪再次被叛徒出賣,在上海遭受了牢獄之災。此時12歲的戴鐵郎站了出來承擔家庭的重擔,白天在上海美專半工半讀,晚上製作木刻版畫和發宣傳單。
解放戰爭時期,戴英浪又被派往台灣、香港等地收集情報。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戴英浪在香港《華商報》領了一筆路費,才從香港回到了廣州。當時他想的是,「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回憶起自己動盪的青春歲月,戴鐵郎說,「人生的前20年,最遺憾的就是沒能靜下來好好讀書」。所以,當戴鐵郎得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開設了動畫專業並開始招生的時候,他二話沒說,隻身一人,坐上了廣州開往北京的火車。
抵達北京時恰逢深冬,他只穿了一件薄外套,一下火車,就凍得渾身發抖,那些細節令戴鐵郎終身難忘,「我叫了輛黃包車去學校,在過一座橋時,我感覺自己要凍僵了,於是叫停,從行李中拖出幾件衣服裹在身上,然後對車夫說,你繼續拉,我跟著你跑,錢還是照算」。
憑藉出色的木刻版畫和美術功底,戴鐵郎順利考上了北京電影學校,成為了美術系動畫專業的第一批學生,和他的同班的那些人,如今個個都是如雷貫耳:有動畫短片《三個和尚》導演阿達、《哪吒鬧海》導演嚴定憲、《雪孩子》導演林文肖,以及胡進慶導演。
導演嚴定憲在畫《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作為半路出家的動畫專業學生,戴鐵郎比其他人更刻苦,更努力,為的是夯實基本功,彌補與同學間的差距。晚上9點宿舍熄燈後,他就悄悄下床,借廁所的光繼續學習;節假日也不出去玩,窩在宿舍看書。
四年過後,戴鐵郎覺得這學還沒上夠,原本是想接著考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可當時正好趕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來北京電影學校招人,他們挑中了戴鐵郎。戴鐵郎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想法,赴上海美影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簡稱)報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戴鐵郎事業上剛有些起色的節骨眼,「反右」運動來了,戴鐵郎的父親戴英浪受早些年一些事的牽連,成了批鬥對象,家道也一落千丈。
戴鐵郎說,「那件事一出,最明顯的變化是,那會兒廠里的女生見了我都繞道走」。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讓戴鐵郎因禍得福的是,在這樣的低谷時期,他遇到了後來的愛人。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戴鐵郎問過那個女孩,「別人都在說我的成分太複雜了,你想清楚了嗎」。她說,「我想清楚了,我要找的就是你」。
因為父親的問題,對戴鐵郎事業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一直不受重視,也得不到機會。
02、坐了27年冷板凳
戴鐵郎23歲就進入了戴鐵郎進入上海美影廠,之後久坐冷板凳,好的劇本和動畫都輪不到他。但戴鐵郎一身傲骨,即使被冷落,也絕不乞求同情,只是不署名地參與一些動畫的製作和設計,其中不乏經典之作。
1956年,戴鐵郎擔任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的動畫設計,在上海美影廠倡導「民族化」的呼聲中,他巧妙借鑑了京劇臉譜藝術來設計動畫中的人物,這部電影也被視作是「中國動畫學派」的開山之作。
《驕傲的將軍》
1960年,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問世,戴鐵郎是本片的動畫設計,為了畫好片中的金魚,他反覆改了6稿。
《小蝌蚪找媽媽》
1963年,在《小蝌蚪找媽媽》大獲成功後,上海美影廠推出了第二部水墨動畫《牧笛》,戴鐵郎依舊任動畫設計。
《牧笛》
1965年,戴鐵郎為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設計人物造型,他對片中的人物造型感到很滿意,也很有成就感。
《草原英雄小姐妹》
「既然做不了導演,那就埋頭畫畫唄」,這是戴鐵郎當時的想法,他也慢慢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
到了1979年,機會出現了。在坐了27年冷板凳,就快50歲的戴鐵郎終於有機會自己導演一部動畫片了。
彼時正值七十年代末,社會正在高速發展,國家也提出了機械化養雞的概念,所以戴鐵郎就把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定為現代題材,拍一拍「養雞」這件事,也就是《母雞搬家》。
《母雞搬家》
第二年,戴鐵郎接著拍攝了動畫片《我的朋友小海豚》。在開拍前,他的劇本還遭到了群嘲,「這種本子你去廢紙簍里翻一翻,多的是,因為我們扔掉很多」。廠里有人願意給戴鐵郎提供好的劇本,可是被他拒絕了,「我是搞創作的,我只拍自己的東西」。
《我的朋友小海豚》
劇本沒通過審核,但戴鐵軍堅持要拍,所以沒有導演室,他就去廚房搬了兩張板凳,一張當桌子,一張當板凳,在廠里的醫務室,趴著畫完了《我的朋友小海豚》的所有分鏡頭。
後來,《我的朋友小海豚》獲得了1982年義大利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的總統銀質獎,狠狠打臉了當初那些看不起這部片的人。
戴鐵郎始終堅信,藝術源於生活。他熱愛生活,善於觀察,有一次他發現了小朋友的蛀牙問題,就腦洞大開地想到這麼個故事:將細菌擬人化,蛀牙就是他們的居住和娛樂場所,表現蛀牙的危害,告誡小朋友們要愛護牙齒。於是,就有了動畫片《小紅臉和小藍臉》(1982)。
《小紅臉和小藍臉》
戴鐵郎很願意跟孩子們一塊玩耍,從他們身上汲取靈感,因為他發現孩子追求的東西都是很單純的,就是真善美。而這也是戴鐵郎在創作上所追求的主題。
1984年,戴鐵郎的大學同學嚴定憲上任上海美影廠廠長。在80年代初,上海美影廠拍攝了很多的神話和古代題材動畫片,所以嚴定憲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出了幾項改革方案,重點一項就是「發展系列片」。
邁出改革第一步的,正是戴鐵郎,而他帶來的作品就是如今家喻戶曉的《黑貓警長》 — 中國最早的系列動畫片。
《黑貓警長》
就算是今天再看《黑貓警長》,還是會覺得震驚,片中那些時尚的服飾造型,充滿想像力的設計,以及超前的意識一點兒也不過時。
可實際情況是,這部領先於時代的偉大動畫作品,在當時卻差點「難產」了。也難怪,走在時代前端的先知們,總會承受些超乎常人的磨難。
03、《黑貓警長》誕生記
動畫片《黑貓警長》的靈感來自一次偶然,戴鐵郎在《新民晚報》上看到了以黑貓為主角的連載小故事,當即就被吸引住了,便以此為原型,創作了《黑貓警長》的劇本。
片中黑貓警長的形象,戴鐵郎畫了好幾稿,每次畫完都會拿到幼兒園和少年宮四處徵求孩子們的意見,看看他們的反應再做修改。幾經易稿,最終確定了頭戴警帽的形象。
還有片中的熱追蹤飛彈、噴氣式摩托車等一些高科技道具,是戴鐵郎在翻閱國外科技刊物時設計的。他還會經常聽廣播,收集美國最新戰鬥機的信息,他認為既然飛機射出的飛彈可以追蹤,那子彈為什麼不行呢?所以就有了《黑貓警長》中會拐彎的子彈。
劇本和造型設計定稿後,廠里卻不給配戴鐵郎配團隊,只分了幾個剛入廠的年輕人,這顯然是覺得《黑貓警長》的故事不夠「民族化」,故意不配合。不過以戴鐵郎的脾氣,就算只有他一個人,這個片子也是要拍下去的。
在物色《黑貓警長》的製片人時,戴鐵郎大膽啟用了年僅28歲的新人印希庸,有些人勸他說,「要做製片,小印(印希庸)資歷還不夠」。戴鐵郎就幫印希庸說話,「你們不用,為什麼不讓我用?年輕人不做事,怎麼學習」。
戴鐵郎後來曾說過這件事,因為他聯想到了自己曾經的經歷,「我做新人的時候,受慣了冷遇,雖然我對此並不怨恨,但我絕不會那樣對新人」。
年輕人的想法,往往會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他們更前衛,更敏捷,更天馬行空。當時的動畫片,結尾幾乎是千篇一律的黑屏加一個「完」字,而《黑貓警長》的片尾就很獨特 — 黑貓警長用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
所有人團結在一起,克服了人員配置和製作環境的問題,花了10個月時間做出了《黑貓警長》的前兩集。
本以為作品完工,該慶祝一番,沒想到打擊比興奮來得更快。《黑貓警長》在內部試映的時候,被廠里領導緊急叫停,理由是,「打打殺殺,不符合傳統美學,科學知識也缺乏藝術性」。
《黑貓警長》被上海美影廠雪藏了一段時間,好在一年半以後,一位電影局的領導在廠里看了兩集《黑貓警長》,他覺得非常不錯,上海美影廠這才決定「放行」。
結果就是,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黑貓警長》播出了,小朋友們的反響也特別好。「啊啊啊,啊啊啊,黑貓警長,森林公民向你致敬」,朗朗上口的片頭曲更是紅遍大街小巷,黑貓警長也成了一個出場自帶BGM的角色。
之後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黑貓警長》成為了無數人的童年經典和科學啟蒙,片子的口碑和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在持續擴散。
《黑貓警長》為孩子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教會了我們分辨善與惡,也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團結、正義、友情。正義勇敢的黑貓警長,狡猾奸詐的一隻耳,還有童年陰影 — 在新婚之夜吃了老公的螳螂姑娘,片中很多角色都鮮活豐滿,令人印象深刻。
而黑貓警長抱著白貓班長哭泣的片段,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也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犧牲與告別。
可惜的是,如此經典的《黑貓警長》,在播出5集後 — 《痛殲搬倉鼠》《空中擒敵》,《吃紅土的小偷》《一網打盡》《吃丈夫的螳螂》,就跟所有人告別了。
而至於這其中的原因,可就複雜了。有說是版權問題,也有說是廠內私人恩怨,也有說是陰謀論,也有說是《黑貓警長》影射了納粹。
總之,最後的結果是,戴鐵郎「被退休」了。
04、60歲,被迫退休
戴鐵郎回憶起那一天時是這麼說的,「我被叫去人事處,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那一瞬間我愣住了。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
為什麼戴鐵郎愣住了呢?因為退休通知來得太突然,更可況,以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年齡,根本用不著退休。戴鐵郎意識到,自己被擺了一道,但說什麼也晚了。
戴鐵郎的退休時間是1991年9月,當時他才60歲,「我很迅速,拿到退休證後7天就滾蛋了」。
戴鐵郎後來對「退休」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主要是因為有兩個心結,一是無法把《黑貓警長》繼續拍下去了;二是覺得上海美影廠不夠重視《黑貓警長》,沒有使它獲得應有的獎項。
在那個年代,收視率和票房對導演來說不是最主要的,作品在國內外得到的獎才是最有分量的。戴鐵郎說,有評選的時候,廠里根本就沒把這部片子往上報。
為此,戴鐵郎甚至想過在第五集《吃丈夫的螳螂》中直接把反派一隻耳寫死,好讓《黑貓警長》的故事徹底完結,幸虧學生兼製片人印希庸及時勸阻了他,說是「留個懸念」也好。
從上海美影廠退休後,戴鐵郎過起了清貧的生活,每個月的退休金是209.5元。就算不在廠里了,但這阻止不了他創作的熱情。他會去幫別人修改原畫,同時還能補貼家用。
從1953年開始,他就一直住在上海美影廠分配的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里,退休後也是。在老伴去世後,一個人生活的戴鐵郎就把房間裡的大床拆了,在原地拼成一張巨大的書桌,足足占據了房間三分之一的空間。平時的繪畫、速寫、看書、講課,都在這張桌子上。
「她們(老伴和女兒)去世以後,我想了很久,晚年該怎樣度過?最後想通了 — 藝術就是我餘生的所愛和歸宿。」
有藝術相伴,晚年的戴鐵郎每天的生活依然過得精彩,他不僅自己創作,還開課教一些在校的大學生。
晚年翻看曾經的手稿
戴鐵郎說自己很喜歡和孩子玩在一起,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創作,「我要不斷跟上這個時代,繼續為孩子們服務,如果我還沒有結束的話,因為我已經八十一了,哪一天活著,我就哪一天多做一點」。
05、「這真是一個好時代」
直到85高齡,戴鐵郎依然在堅持創作,對他來說,創作就是生命的動力,「我很忙,每天都在創作,沒有停下過。外面的世界是有限的,我的世界卻是無限的。我得到的是我的想像力,它與我同在,這是誰都拿不走的」。
2015年, 85歲的戴鐵郎以藝術顧問的身份參與了「黑貓警長」系列大電影 — 《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的製作。在距離《黑貓警長》首播三十年後,「黑貓警長」這個中國最知名的動畫人物之一,終於登上了大銀幕。
三十年星辰變換,河東河西,當戴鐵郎再談起黑貓警長的時候,他只是感慨:「這真是一個好時代,好到讓我常常遺憾,要是再年輕一點就好了」。
而對於那些曾經看著《黑貓警長》長大的後生們,戴鐵郎對他們也充滿了希望,「你們還年輕,未來還很長,要過好每一天,抓住幸福。我呢,儘管已夕陽西下,但我也要過好每一天」。
正如夕陽西下,總有在地平線消失的那一刻。而昨天,戴鐵郎這一輪照亮過中國動畫的太陽,也收起了他最後的一絲光芒。
戴鐵郎在上海美影廠的近40年間,共為三十多部動畫片擔任過動畫設計、人物造型、美術設計、導演和編劇,他把自己敢於開拓的決心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放進了動畫里,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為他們的童年,留下了最美好的記憶,也為中國動畫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對藝術的信念與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正如他老人家所說的,「這真是一個好時代」,是啊,因為為有您的動畫片陪伴,這才是最好的時代。
我們現在都知道了,「請看下集」永遠沒有了下一集,我們也將永遠記得您曾經帶來的感動與美好。
戴爺爺,一路走好,您永遠年輕了。我們都是您的黑貓警長,向您致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