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你們只管生,我們負責帶!」
這是很多老人會給年輕人說的話,現在年輕人壓力比較大,尤其是生了娃以後,如果有老人幫著帶娃,那麼將會給家庭減輕不少負擔。
而現在也幾乎成了共識,生了娃,婆婆一定要幫忙帶,如果不帶娃,那么兒媳可能心裡會不舒服。也有人寫過這樣的文章《你不管我小,我不養你老》。那麼如果婆婆不幫忙帶娃,將來會過得怎樣呢?其實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為什麼一些婆婆不願意帶娃呢?
有的婆婆是因為本身還有工作,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而現在很多單位也是不允許內退的,所以,那些還有工作的婆婆們一般都不願意放棄工作,因為已經在這個地方工作了一輩子,如果放棄了,可能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兒媳婦還年輕,帶娃一段時間,還能重新找工作,通常這類婆婆會給一些經濟上的幫助,比如會幫兒媳雇個保姆,或者找親戚來帶娃,婆婆給出工資。
有個大學同學,她婆婆家是種植土豆的,還有個小叔子上大學,婆婆要工作不能帶娃,然後每個月給同學一些錢。
這樣的情況下,兒媳基本上也會理解婆婆的難處,不會太過計較,而且沒有婆婆帶娃,婆婆給經濟支撐反倒更好,不用面對婆媳問題。
小區好幾個寶媽獨自帶娃的都是因為婆婆身體不好不能過來帶娃。希希媽說,剛開始的時候心裡也覺得不公平,本來有工作,婆婆不能帶,我就辭了,但是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婆婆把身體養好了也是我們的福氣,要是因為帶娃生病了,或者病情加重了,就算我不去照顧她,我老公也會請假去照顧。所以說,不帶就不帶吧,自己帶反倒更好。
如果婆婆身體不好,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能帶娃,其實大多數兒媳也是能夠理解的,人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險惡的。
有個同事,她是內蒙古人,喜歡吃燉菜,她婆婆是河北人,喜歡吃炒菜,她們倆單從飲食上說就吃不到一起去。婆婆住平房住慣了,也不愛住樓房。同事說:我看她實在太憋屈,就讓她回家了,我們相處起來,兩個人都彆扭,無非是三年的時間,以後就能去工作了。
婆媳相處的確很難,尤其是在有娃的情況下,老一輩人的育兒觀念跟我們不一樣,有時候你說了什麼,婆婆也不見得願意聽。這樣一來還不如自己帶省心。
其實不管哪種原因,兒媳婦都應該明白一點,孩子是自己的,確切地說,孩子是你和老公兩個人的,你應該去要求老公跟你一起承擔,而非婆婆,很多家庭婆婆過來帶娃,因為老公畢竟是婆婆的親兒子,老公下班後婆婆什麼都捨不得讓老公幹,反而把你原來培養的能做一點家務的老公變得回到解放前了。
有個同事,他們跟婆婆一起住了十年,因為跟婆婆同住,做飯帶娃都是婆婆,反倒他們夫妻關係沒那麼好,後來買了新房,終於跟婆婆分開住了,同事說,這次夫妻關係有所改善,不像原來,我想要做的事兒都被婆婆做了,他也感受不到我的溫柔了。
所以啊,婆婆帶娃其實有利有弊,也不是所有的寶媽都會因為婆婆不帶娃而怨恨婆婆,只要想得開,而且如果老公比較給力,一般情況下兒媳也是不會怨恨婆婆的。即便當時沒有給兒媳帶娃,將來老了那天,動不了的那天,兒媳基本上都會選擇照顧婆婆,而不是任由婆婆自生自滅,再說了,就算兒媳心裡彆扭,兒子總能抽出時間照顧自己的親媽呀!
如果婆婆沒幫你帶娃,你會怎麼做呢?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