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如果血糖降得不好,差不多5~10年就會出現腎損傷,也就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種微血管併發症,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出現腎損傷。
症狀1:腰酸、腰痛
腎臟位於後腰脊柱兩旁的淺窩裡。
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腎臟血流量增加,負擔過重,患者會出現腰酸、腰疼的感覺。
症狀2:尿液中泡沫增多
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出現障礙,有蛋白質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而尿蛋白增多時,尿液表面就會漂浮一層細小泡沫,且不易消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泡沫尿。
症狀3:下肢、眼瞼水腫
腎功能受損,身體里的水、鈉無法排出,只好積聚在身體最低部位或組織比較疏鬆的位置,像下肢、眼瞼,造成這些位置出現指壓深陷式的浮腫。
症狀4:皮膚瘙癢
腎功能下降後,體內堆積的尿素、肝酐等代謝物只好堆積在體表,刺激皮膚,產生瘙癢感。
症狀5:血壓升高
腎功能受損後,血壓會升高,而血壓升高也會反過來導致進一步的腎功能損傷,如此惡性循環。
糖尿病腎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要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要按步驟做好下面3件事:
第一步:血糖、血壓、血脂、尿酸都要達標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減輕腎臟壓力,延緩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
空腹血糖應該控制在4.4~7.0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6.0~10.0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7.0%以內。
(2)控制血壓
糖友們應該把血壓控制在130/80以內。
血壓高的糖友降壓藥首選普利類或沙坦類。這兩種藥都是針對血管緊張素髮揮作用的,能降壓、降尿蛋白、延緩腎損害。
(3)控制血脂
高血脂會加重腎臟血管病變。糖友們應該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血脂,重點監測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應該是在2.6mmol/L以下,如果合併冠心病,則應該控制在1.8mmol/L以下。
(4)控制尿酸
尿酸高的糖友應該把尿酸降到360µmol/L以下,推薦吃非布司他、苯溴馬隆降尿酸,保腎臟。
第二步:選擇安全的降糖藥
降糖藥有很多,腎不好的糖友最好選擇不通過腎臟排泄的降糖藥,首選二甲雙胍。
即使糖尿病人出現了蛋白尿,只要腎小球濾過率>45ml/min,使用二甲雙胍也是絕對安全的。
而且,二甲雙胍除了能降血糖,還能保護心血管。
另外,胰島素、格列奈類降糖藥(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片)、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對腎臟也是非常安全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第三步:養成低糖、低脂、低鹽、低蛋白的飲食習慣
(1) 綠葉蔬菜要吃夠
綠葉蔬菜碳水含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能夠潤腸通便,穩定餐後血糖。
(2) 鹽要少吃
建議糖友們每日吃鹽控制在6克以內,如果已經出現了腎臟功能病變,則食鹽量要更加嚴格,最好控制在3克以內。烹飪時靈活使用蔥、姜、蒜、醋等調味品,以減少食鹽量。
(3)在保證熱量充分的前提下,低蛋白飲食
有腎病的糖友,從出現泡沫尿開始就一定要少吃蛋白質(牛奶、雞蛋、瘦肉、魚肉),千萬不能大魚大肉!
推薦蛋白入量為0.8g/(kg·d)。
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患者,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應控制在60*0.8=48g左右,大概就是一個雞蛋所含蛋白質。
(4)水要多喝
喝水能幫助腎臟代謝廢物,糖友尤其該多喝些能夠養護血管的茶。
民間早有喝茶有益心血管的說法,這正是茶中富含抗氧化成分的功勞。
另外,糖友們一定要定期檢查微量蛋白尿,早發現早治療!
2型糖友在確診後要立即篩查是否出現腎臟病變,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確診5年後篩查。往後為1年1次。
篩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尿常規、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尿蛋白呈陰性,再測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鐘,說明已經出現了早期糖尿病腎病,應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