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證500漲了21%,如果你還在虧,可能是買早了

2019-09-03     讀財研習社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讀財研習社

中證500和滬深300作為一對主流寬基指數的冤家,必然時刻要經受投資人的對比,尤其近幾年大盤表現如此優秀,直觀上把中證500貶的近乎一無是處,不少人已經懷疑它的投資價值。

我今天專門對比了今年以來各個月份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和中證1000指數的表現。

滬深300和中證100基本上能代表大盤的狀態;中證500和中證1000則代表了中小盤的整體表現。

如果純粹比較指數各月份的漲跌,雖然滬深300和中證100漲幅依然超過中證500和中證1000為代表的中小盤,但相差不大。

滬深300跑贏中證500約6.97個百分點,中證100跑贏中證1000約7.84個百分點。

大家也能察覺到,最近大科技板塊的表現,對中小盤指數非常有利。

滬深300 VS 中證500月度表現

數據來源:Choice

不過,一旦拉長到3年時間,滬深300和中證500就有高達30多個百分點的漲跌幅差距。

如果不考慮中間其他因素影響,滬深300從2016年9月至今漲幅16.27%,中證500則相反為-20.65%。

主要差距在2017年拉開的,也是為什麼中證500指數一直虧的起不來原因。

2017和2019,完全代表了大盤藍籌行情,對以中小盤為主的中證500沒有任何優勢。

有人認為上一輪牛市中證500的估值太高,現在屬於合理價值回歸,並堅持當前對於藍籌白馬行情,就是學習成熟資本市場,開始回歸價值投資的路徑。

這一點不能否認,實際上,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走價值投遞的路子,但實際這麼多年A股從來沒真正走過,每次熊市資金抱團藍籌白馬,牛市就開始轉移風口。

不過,今年由於外資的配置,長期來說對A股的投資生態有比較正面的影響。

這一點值得高興,但認為中證500沒有投資價值,有點極端了。

目前藍籌白馬的估值都不低,以他們為主導的指數都不便宜,很難相信價值投資最終的路子就是逐漸把價格推高,但實際業績增長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達的到。

而以中證500為代表的中小盤等樣本中,也不乏優秀的二線藍籌企業,如果從一種極端步入另一種極端,對投資來說並不是好事。

另外,通過估值的方式做投資,雖然簡單,但有局限性,這種懶性投資方式需要有足夠的耐力堅持長期,否則很難盈利。

如果可能,建議大家能根據個人情況,加入擇時輪動。

比如,之前醫藥、銀行和食品飲料,在後者不斷走高時,資金大頭都在買入醫藥和銀行。

雖然醫藥的爆發力和持續性不如食品飲料,但最近的收益足以說明加入輪動擇時的判斷,並非都是壞事。

全球市場指數數據,主要是根據PE/PB/盈利收益率為評估值。

90%為國內A股的相關指數,海外市場指數則包含德國DAX、美股標普500和納指100、港股恒生指數和H股指數。

原油、地產信託基金等其他資產,可根據歷史價格或波動進行配置。

第575期全球市場指數估值表


點擊查看大圖更清晰

  • 盈利收益率=1/PE*100%
  • ROE=凈利潤/凈資產*100%(PB/PE可粗暴計算)
  • 分位點:當前市盈率或市凈率在歷史估值數據中的位置
  • -表示暫無數據


指數估值表說明:

1. 綠色部分為相對低估指數,安全邊際高,上漲機率大,定投可選;

2. 白色部分為正常合理估值指數,已定投持有,不買賣;

3. 紅色部分為相對高估指數,安全邊際低,可根據市場熱度,分批止盈;

4. 指數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歐美、日本等股票市場主流指數,同時納入石油、REITs相關資產類型;

5. 指數交叉評估維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6. 歷史分位點參考界限:30%、50%、80%;

7. 部分指數不適用以上指標。


  • 主投指數基金,尋找穿越牛熊的主動基金;
  • 尋求高安全邊際基金,低估分倉買入,高估逐漸退出;
  • 動態平衡策略和資金網格化管理;
  • 基金組合配置,對沖品種風險;
  • 中長期投資,忽視短期波動;
  • 中低風險策略下的投資品種;
  • 最實用的家庭重疾、壽險、醫療和意外保險配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FSN92wBJleJMoPMp-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