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戰的殺人蜂,竟是人類試驗的結果,終自食其果

2019-11-02     百科探索解密

殺人蜂在全世界四處橫行,不僅攻擊牲畜,還攻擊人類,造成的轟動事件也不少見。可以說,它們是自然界中最可怕的昆蟲之一。


殺人蜂別名非洲殺人蜂

好戰的殺人蜂

殺人蜂,一聽名字就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確實,殺人蜂天生就是個好鬥分子,不僅喜歡惹事,而且行動迅猛,它的整個攻擊過程就如一場噩夢。有一年,巴西的一戶人家對家中煙囪上的蜂窩非常頭痛,找了專門人員來清除蜂窩。沒想到專業人員失了手,在摘蜂窩的時候,把殺人蜂給引出來了,恐怖頓時降臨了。殺人蜂傾巢而出,浩浩蕩蕩地向人們殺來,整個天空被「黑雲」覆蓋,響起了可怕的嗡嗡聲。方圓幾千米內,不管是人還是牲畜,只要是活動的物體,都遭到了狂暴的蜂群攻擊。大難臨頭的人們拚命逃跑,蜂群卻像一陣旋風般窮追不捨。整個街頭都充滿了蜂群的嗡嗡聲和人畜的慘叫聲。瘋狂的蜂群在這片地區鏖戰了足足3小時,蜇傷了500多人,事後經過檢查,殺人蜂總共蜇人3萬多下,幾乎每人都被蜇了幾十下不等。此外,許多正好在外面活動的貓、狗以及家禽等活物也被活活蜇死,整個街道像被洗劫過一樣悽慘。


實驗室跑出去的物種

全世界的殺人蜂超過了10億隻,但是,誰能想到,早先地球上並沒有殺人蜂這種昆蟲,它是人類的疏忽而不小心製造出來的物種。殺人蜂的祖先是歐洲蜜蜂和非洲毒蜂,它其實是「混血兒」。不過,歐洲蜂和非洲蜂,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它們怎麼會碰到一起並生出這群兇猛的子孫來呢?令人意外的是,歐洲蜂和非洲蜂相會的地點居然在美洲。在20世紀中葉以前,美洲大陸上只有歐洲蜂,但是引進的歐洲蜂不太適應當地氣候,采蜜量不高。1956年,巴西政府為了改善當地歐洲蜜蜂采蜜量低的問題,進行了一項實驗,引進采蜜量多且繁殖力強的非洲毒蜂來和本地品種進行雜交,試圖創造一種新型蜜蜂來提升采蜜量。科學家去非洲捕捉了一些非洲毒蜂的蜂后,帶回巴西實驗室進行培養實驗,沒想到實驗室出了意外,實驗用的毒蜂一下子擺脫了束縛,到處亂飛,其中26隻蜂后成功「越獄」,溜出了實驗室。逃出實驗室的非洲毒蜂居然很適應當地的生存環境,它們在野外成功地存活下來,並且在脫離人為控制的情況下和當地的歐洲蜂任意雜交,生出強悍的「混血」後代。這些雜交蜂種不斷地攻擊人類,致死事件不斷發生,因此在當地得到了「殺人蜂」的稱號。殺人蜂在自己的種群擴大之後,開始和當地的歐洲蜂搶奪地盤。新誕生的殺人蜂雖然和本地的歐洲蜂體形相似,但是它們比歐洲蜂具有更強的生存本領。殺人蜂的數量很快就超越了當地蜂種,成為當地的「土霸王」,並且開始以每年300平方千米到500平方千米的速度「占領」周圍地區。群峰從最初的26隻蜂后發展到今天總數超過10億隻的龐大種群,到現在,殺人蜂種群還在不斷地向外擴張它們的勢力範圍,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歐洲、美洲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跡。由於它們的巨大影響力,甚至出現了以「殺人蜂」為名的電影。


人類任意插手自然界物種的發展進程造成了許多慘劇,殺人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wvNG4BMH2_cNUgPY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