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能看得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也適用於家庭教育。在一個家庭中,孩子能夠看多高走多遠,其實家長本身就是他的起跑線。主要不是給孩子報了多少輔導班,讓他上多好的學校,而是父母本身的言傳身教給孩子帶來的正面影響跟栽培。
但很可悲,許多父母明明自己沒本事,卻不知道反省,眼睛只盯著孩子,把光耀門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些父母常常會有一些特徵,比如常把某些話掛嘴邊。看上去是催孩子上進,但卻暴露了自己「不求上進」,而且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起到了反作用,誤導了孩子。
「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一定要給爸媽爭氣啊!」
有許多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感嘆,回憶起小時候家長對自己的教育,印象中十分清晰的會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一定要給爸媽爭氣啊!」
按道理說,這樣的父母很負責任,為了讓孩子讀書,情願自己吃苦,傾盡家裡的財力來供孩子讀書,有時候嘮叨這樣一句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這種話,時間一長,會成為孩子的精神壓力,甚至成為心裡的毒藥。
此話「毒」在哪裡?
其實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我跟你媽已經這樣了,這個家以後想要興旺就靠你了。想要家庭興旺,大人自己不努力,卻把責任推給一個還在讀書的孩子?
頂著這樣的心理壓力,會格外在意學習分數上的得失,平時幾次分數的起伏可能就會影響心情,如果遇上一些大型的考試,比如中考高考,萬一考得不好,心裡有可能會崩潰,所以這句話反倒可能起到負面的效果。
有本事的父母不會這樣說,而是用行動影響孩子。
真正有本事的父母不會說這句話,不會自己站在一邊,然後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改變自己,努力向上,孩子自然能有樣學樣。比如下班之後,認真看書,自我充電,而不是一邊刷手機一邊催孩子寫作業。
當孩子迷茫的時候,有本事的父母也會跟孩子多溝通,幫他指明方向,幫他避開不必要的彎路,讓他走得更順暢。
總之,身教大於言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上面這句話,不然就會耽誤了孩子,而自己還不知道。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ABxM3EBfwtFQPkd-_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