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位老人家,活了整整103歲,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才得知自己年輕時竟然是一名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地下工作者。
這個人就是姚子健,一個隱秘得連自己都不清楚身份的紅色特工。
姚子健出生於江蘇宜興,1929年,14歲的他考入上海的一所中學。那個年代,學生運動風起雲湧,愛國情緒高漲,姚子健也在其中。
然而,由於多次參加遊行活動,學校被迫解散,他不得不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雖然這份工作看似平穩,但姚子健的內心始終燃燒著愛國的熱情,他不甘於此。
幾個月後,南京的中央陸軍測量學校開始招生,姚子健聽聞這所學校不僅免費,還能學到實用技能,便果斷報考,並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印刷專業的學生。
1933年8月,姚子健通過同鄉舒日信的介紹,結識了黨的成員魯自誠。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於次年光榮入黨。這時的姚子健正在南京的測量總局工作,負責繪製地圖。然而,他深知要想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進入更核心的崗位,才能接觸到更加關鍵的情報。
於是,姚子健以眼病為由,申請調換崗位,成功進入了負責收發和保管機密地圖的部門。這一崗位的特殊性,給了他極大的行動便利。
他手中的地圖,都是軍用的,而且每一張地圖的出入都意味著某支部隊的行動路線和戰略部署。凡是來取地圖的部隊,都會留下詳細的番號和信息,姚子健憑藉這些蛛絲馬跡,能夠準確推斷出國民黨軍隊的行軍計劃和目的地。
他聰明地為每一張地圖留了一個備份,然後利用周末的時間,冒著生命危險,將這些情報送往上海的秘密聯絡點。
看似平凡的工作,實則危險重重。姚子健所在的部門,是整個國民黨軍隊的重要中樞,每一支部隊的行動路線都從這裡經過。而姚子健,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正潛伏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將國民黨的軍事秘密源源不斷地傳遞給我黨。
從1934年到1938年,整整四年時間,姚子健一直在測繪局潛伏。他的工作低調而危險,誰也不知道這位看似普通的工作人員,其實是紅色陣營的一員,甚至連姚子健自己,也從未真正了解自己屬於哪個組織。他只是默默地執行著任務,忠實地為黨工作。
1938年4月,姚子健接到了新的任務,被調往香港情報站。這一次,他與潘漢年取得了聯繫,並通過潘漢年的介紹,前往延安學習。
在延安的學習經歷,讓他進一步認識了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也明確了自己的方向。1939年10月,姚子健又被派往蘇豫皖根據地,繼續執行新的情報任務。
從南京到延安,再到全國各地,姚子健的足跡遍布抗戰時期的中國各個角落。然而,儘管他不斷轉戰各地,完成著一項項重要任務,但他始終不知道自己曾是紅色特工的身份。這是一段隱秘的旅程,直到多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時間一晃到了2001年,那時的姚子健已經是耄耋老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著名紅色特工沈安娜相遇,談及當年的工作時,沈安娜告訴他,他當年其實是中央特工的一員。這一消息讓姚子健既驚訝又感慨,整整67年過去了,他才真正了解到自己的身份。
晚年的姚子健,從電子工業部雷達局退休,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是那麼低調,以至於身邊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紅色特工身份。直到2018年1月12日,103歲的姚子健在北京安然去世。
姚子健的一生,是無數紅色特工的縮影。他們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卻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名字,也許不會被廣泛傳頌,但他們的功績,早已銘刻在共和國的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