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從彼此對立到互相成就

2023-12-14     健康報

原標題:業財融合,從彼此對立到互相成就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實施5年以來,充分發揮了指揮棒的作用,有效引導了公立醫院落實國家各項政策,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每年發布的公立醫院國家監測情況通報顯示,近年來公立醫院的臨床診療和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穩步增強,醫院運行新機制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人民群眾滿意度保持穩定。

在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中,占據大半壁江山的無疑是對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兩個維度的考核,可見國家對公立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僅在於業務過硬,也在於高效管理。如何將醫療業務與財務管理實現有機結合,是當下公立醫院越來越重視的話題。針對此,健康報社於近日召開了一場由輝瑞投資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政策研討會。

財務與業務

擺脫管理與被管理的模式

關於醫院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工作應如何協作,國家多次發布文件提出具體要求。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推動公立醫院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將現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融入運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層級和環節,提升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22—2023年「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的重點任務中要求,積極探索符合醫院實際的業財融合具體措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中也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強以業財融合為核心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業財融合,在醫院管理工作中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北京小湯山醫院總會計師張永勤介紹,傳統上,財務和業務之間是分裂的,甚至從醫院管理工作角度來看,財務處於「管理」的角度,而業務部分則處於「被管理」的角度,導致兩者處於對立面,無法協同促進醫院發展。如今推行的業財融合,正是希望將過去單純只會核算業務數據的「財務會計」轉型為發揮管理作用的「管理會計」,從數據背後挖掘業務內涵,為業務開展和革新提供數據依據,讓財務和業務實現融合。

運營管理是業財融合的有力基礎

業財融合有兩大重點,一個是醫療業務,另一個是財務運營管理。在發展過程中,醫院往往更重視醫療業務,而對運營管理工作未能給予同樣的重視。在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以及2022年發布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中,都將醫院運營效率放在了重要位置。「一家醫院強大的運營管理能力,恰是開展業財融合的有力基礎,也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前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後勤產業處副主任吳超說。

在推進運營管理能力提升上,安徽省立醫院開展了諸多工作,包括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成立預算管理機構,完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提升信息化系統能級,搭建智慧管理信息平台,梳理全面預算系統所涉及的各類業務流程,建立先進預算管理理念和業務流程信息化系統。將醫院人、財、物、技納入預算範疇,建立「立項先預算,人事錢合一,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管理機制和管理文化。

吳超介紹,安徽省立醫院構建了包括運營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辦公室、科室管理團隊、科室運營助理在內的四級全院運營管理組織架構。其中,運營管理委員會主要由醫院領導班子以及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運營管理辦公室設在醫院財務處,並將財務處更名為財務與運營管理處。科室管理團隊則從醫院臨床、行政部門遴選成員,由來自醫務、醫保、信息等行政部門及部分臨床科室的人員組成。同時在每個臨床科室設立運營助理,協助科室負責相應的運營管理工作,並承擔院內相關文件的傳達工作。「醫院每月召開業、管、財融合推進會,將醫院運營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提煉總結,在會議上由各方共同探討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方案,最終實現運營管理效率的提升。」吳超說。

公立醫院應更加關注社會價值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業財融合的理念已經滲透到醫院管理細節之中。該院醫務處處長馬麗介紹,醫院每年會與臨床科室簽訂責任書,責任書中除常規業務相關目標外,還新增設置了相應的財務運營目標,從管理上給予科室具體的引導。當然,在責任書的目標設置上,醫院並沒有一味追求指標的提升和財務數據的盈餘,而是通過測算和分析,結合科室及醫院實際情況,提出相對合理的目標範圍。

馬麗認為,開展業財融合的目的是讓兩者相互促進,協同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而非盲目追求盈餘和指標數據的提升。比如對三級公立醫院而言,救治疑難危重症患者,探索開展臨床診療新技術、新項目,應該是首要的功能定位。大多數臨床新技術在尚未大規模推廣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在短期內不僅無法帶來可觀的收益,甚至難以實現投入產出的平衡,這是醫學進步和技術革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醫院顯然不能只關注經濟價值,而應該更多地看到新技術產生的社會價值和為醫學科技進步所作出的貢獻。

「在業財融合的理念下,一切活動都要產生價值,但是這個價值不一定是經濟價值。」張永勤說。公立醫院從始至終都強調公益性的屬性,因此在經濟價值以外,更要關注醫院的社會價值。雖然當前公立醫院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運營管理效率,但是一方面要堅持維護好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屬性,另一方面也要從更廣義的角度理解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和公立醫院資源投入與產出價值的關係。

促進實現數據標準化管理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實施的5年來,取得的進展是有目共睹的。民航總醫院醫務處處長應嬌茜認為,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給各家醫院帶來最大的變化,是促進了以往管理上分散的各項醫療和運營數據的標準化。績效考核用同樣的指標和標準進行考核,醫院就要採取同樣的口徑填報數據,這使醫院在日常管理中也不得不進行相應的改變,將醫療業務和財務管理的數據以標準化的模式重新採集和管理。

「在整個過程中,其實也有一些隱藏的問題。」應嬌茜說。很多醫院在填報績效考核數據時,主要由運營部門負責,而在績效考核中,此「績效」非彼「績效」。實際管理中,運營部門多為財務專業人員,對臨床業務了解有限,容易與薪酬管理產生混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提示公立醫院推行業財融合,加強財務人員對臨床工作了解的重要性。

吳超呼籲,在業財融合的理念下,國家層面,應該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對具體的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給予更明確的指導。醫院層面,應該加強業財融合理念培養,充分認識現階段公立醫院開展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資源統籌,從整體院級層面將醫療、科研、教學及其他各項業務資源統籌管理,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將不同信息模塊打通融合。

文:王禕然

編輯:寧艷陽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9c777fb6ce1613f9fdebf8eab61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