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原著脊背發涼,難怪紫陽真人要送刺衣,你看這之前他在幹啥?

2023-09-25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讀完原著脊背發涼,難怪紫陽真人要送刺衣,你看這之前他在幹啥?

在《西遊記》中,除了經常出場的幾位大神以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神仙出沒。雖然書中對這些突然出現的神仙,並未做大篇幅的細節描寫,但每個人的出場卻又充滿著謎團。

比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菩提祖師,座下弟子無數,結果除了孫悟空以外,再無其他師兄弟出現過;比如住在浮屠山,曾經想收豬八戒為徒的烏巢禪師,突然就傳授了唐僧一部《多心經》;再比如出現在靈山腳下,玉真觀的金頂大仙,身為道家神仙,卻十分關注取經事宜,令人費解。

再有就是本文要講的紫陽真人了,他僅在朱紫國一章出現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帶走一片雲彩。那麼,他究竟是何方高人,為什麼不怕得罪佛祖,要送金聖宮娘娘一件刺衣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47期:讀完原著脊背發涼,難怪紫陽真人要送刺衣,你看這之前他在幹啥?

一、

嚴格意義上講,唐僧師徒在朱紫國經歷的一難,並不是妖怪故意找上門為難取經團隊的,而是孫悟空刻意找上妖怪洞府的。

原本嘛,師徒幾人到達了朱紫國的國都,這裡也算是一個繁華大都市了。畢竟風餐露宿這麼久,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大城市,那出門溜達溜達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估計唐僧也知道徒弟們的心思,所以,在「會同館」安置下來後,他去見國王倒換關文,卻讓徒弟們在屋子裡別出去,以免招惹是非。這也導致,他們做飯時,發現沒有油鹽醬醋,讓豬八戒去買,豬八戒不敢去的原因所在:

「我不敢去,嘴臉欠俊,恐惹下禍來,師父怪我。」

豬八戒不去買,他們這頓飯就吃不香,這頓飯吃不香,那跟住在荒郊野外有啥區別?

於是,孫悟空一說二說,再加上用美食誘惑豬八戒,這倆人才手牽手逛街去了:

「他二人攜手相攙,徑上街西而去。」

本來,若是沒有皇榜一事,他們倆逛一會兒,買點吃的,再買點油鹽醬醋,也就回去了,偏偏就讓這倆人遇到了皇榜。

孫悟空要揭皇榜一事,是沒啥理由的,如果非得給他的行為找一個動機的話,估計是好玩吧。也可能是手痒痒了,正趕上一身的醫術無法施展,這次好好表現一下:

「古人云,行動有三分財氣。早是不在館中呆坐。即此不必買甚調和,且把取經事寧耐一日,等老孫做個醫生耍耍。」

二、

取經路上,孫悟空沒少捉弄豬八戒,難道這次揭皇榜也是一時興起,故意讓豬八戒出醜?

還真不是!

至少不全是,因為孫悟空啊,他嘴裡說的做個醫生耍耍並非狂言,而是他真的懂醫術。

當豬八戒「揭」皇榜的消息傳到國王耳中時,他正跟唐僧談論取經的事呢,一聽是唐僧高徒,急忙傳召接見。不過,朱紫國國王估計被金毛犼嚇壞了膽子,見一個毛臉和尚上殿,嚇得鑽進了桌子底下。

為此,大臣們不幹了,說孫悟空實在無理,啥都不懂,也敢揭皇榜?

但孫悟空一開口,就展現出了其高超的醫術水平,至少理論上說得過去:

「醫門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轉旋。望聞問切四般事,缺一之時不備全。」

望,就是看國王的神氣色,是圓潤啊,還是枯瘦,氣色如何,睡眠如何等;聞,就是聽國王的聲音是清還是濁,聽他說的話是真話,還是狂言;問,就得問病的時間,平時飲食,以及其他相關事宜;切,就是要把脈了,聽聽脈絡如何,表里咋樣,等等。

再加上孫悟空又搞了一出懸絲診脈,且描述的症狀跟朱紫國國王的病對得上,甚至連病根都說出來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經過孫悟空的精心診治,再加上用小白龍的尿製成的藥丸。一頓操作猛如虎,朱紫國國王吃了後,上吐下瀉,病,就這麼莫名其妙給治好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孫悟空真的懂醫術嗎?

三、

其實不光我們質疑孫悟空懂不懂醫術,連他的師父,也就是唐僧,也在質疑:

「你跟我這幾年,那曾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麼大膽撞這個大禍!」

孫悟空倒也沒跟唐僧爭論,只是解釋,自己啊,以前也學過幾個草頭方,萬一治好了朱紫國國王的病呢,師父啊,你甭操心。

那麼,孫悟空真的僅僅掌握幾個草頭方嗎?

還真不是!

在原著中,孫悟空配置藥方時,曾經跟沙和尚和豬八戒有過一番談論,整個談論的內容,只句不離藥理,明顯就是都懂一點醫學,尤其是藥理學的人。比如孫悟空讓豬八戒弄一兩大黃,碾碎了入藥,沙和尚就提出了疑問:

「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諸郁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

看這詞,多專業,但孫悟空給否決了:

「賢弟不知,此藥利痰順氣,盪肚中凝滯之寒熱。」

專業不?

再比如,孫悟空又讓豬八戒搞點巴豆來,豬八戒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巴豆味辛,性熱有毒,削堅積,盪肺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不過,豬八戒的提議依然被孫悟空給拒了,理由是:

「賢弟,你也不知,此藥破結宣腸,能理心膨水脹。」

四、

由此可見,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懂一點藥理學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畢竟事實在那擺著呢,朱紫國國王吃了藥,就好了啊,驚喜之餘還問他們,你們都用了什麼藥啊?

豬八戒剛說出一個「馬」字,就被孫悟空給打斷了,畢竟要是說出「馬尿」來,這不是欺君之罪嘛。而且,就算國王不追究,用馬尿用來當藥,也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孫悟空謊稱:

「我這兄弟,是這般口敞,但有個經驗的好方兒,他就要說與人。陛下早間吃藥,內有馬兜鈴。」

事後,經過朱紫國太醫院的人驗證,這個馬兜鈴確實正對國王的症狀。所以,若是孫悟空不懂藥理,怎麼可能信口胡謅,就正好蒙對了呢?

至於他的醫術在哪學的,若不是無師自通,那就只有一個地方,斜月三星洞!

他在那學藝時,頭七年一直在打雜,跟師兄們學說話,說為人處世,學言談禮貌。順帶著還學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又破解了菩提祖師打了三下頭之謎題,這才開了小灶,學到了高深的法術: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

要知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是菩提祖師給他開小灶三年後才教的,那這三年間,孫悟空在學啥?

沒錯,就是道家的學問,而這些學問裡面,就涉及到了煉丹(莫把金丹作等閒),煉丹就是一種醫術的體現,這裡面就涉及到了醫學。

五、

扯遠了啊,咱們回到主題,孫悟空雖然治好了朱紫國國王身體上的病,但心理上的病,卻不是那麼好治的。

對於孫悟空來講,除掉妖怪,救回金聖宮娘娘確實不是難事,關鍵是,救回來的金聖宮娘娘,國王還能接受她嗎?

正因為懷有這種疑慮,孫悟空才會在朱紫國國王吐露心聲之後,問了這麼一句:

「陛下原來是這等驚憂!今遇老孫,幸而獲愈,但不知可要金聖宮回國?」

問題也就來了,朱紫國國王不管是出自愧疚,畢竟金聖宮娘娘是自己推給妖怪的。還是出自真正的喜歡,畢竟都思念成疾了,孫悟空這樣問,豈不是多此一舉?

還真不是!

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還是很看重貞操的,一旦女性被玷污,要麼一直被玷污下去,不然的話,留給她的只剩死路一條。

比如唐僧的母親滿堂嬌,被劉洪擄走之後,原本想自盡殉夫,怎奈懷有身孕,才不得不苟且偷生下來。後來她見到唐僧之後,也是千方百計讓他去尋親,並帶兵來圍剿劉洪,替父報仇。可是,等到一切都順利,唐僧的外公就到門外後,滿堂嬌卻不想活了:

「小姐欲待要出,羞見父親,就要自縊。」

即使這一次被唐僧救了下來,等到陳光蕊復活之後,她還是沒臉見夫婿,從容自盡:

「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六、

同樣,在烏雞國,孫悟空面對青獅精時,為什麼要當著文殊菩薩的面打死他啊?

是啊,文殊菩薩一直在給青獅精辯解,說這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烏雞國國王無禮在先,佛祖才派青獅精來搗亂的。而且,青獅精所在的這幾年,風調雨順的並沒有害人。

孫悟空就提到:

「固然如此,但只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

等到文殊菩薩提到這隻青獅精已經被騸了後,孫悟空笑了,為確保萬無一失,豬八戒還特意摸了一把,這才還了三宮娘娘的清白。

還有寶象國的百花羞公主,面對孫悟空的時候,也是知道羞恥的:

「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苟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

可是,聽到孫悟空還能讓她回國,還能再找個好人家嫁人時,她是一臉驚喜。只不過,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她需要付出兩個孩子的代價,以便抹掉這段不光彩的記憶。

放到朱紫國國王身上,這條理論是同樣成立的,所以,孫悟空在得到朱紫國國王明確答覆,要迎金聖宮娘娘回來後,他才放下心來,去救娘娘。

不過,他這一去,倒也發現了一個驚喜,原來這金聖宮娘娘身上穿著刺衣,金毛犼根本就近不了身。也就是說,這三年來,金聖宮娘娘並未被金毛犼玷污,這也讓他沒有了心理壓力。

七、

可是,既然孫悟空已經知道金毛犼近不了金聖宮娘娘的身,他為什麼還在觀音菩薩替坐騎辯解的時候,故意跟觀音菩薩說:

「菩薩,雖是這般故事,奈何他玷污了皇后,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他死罪。」

其實,他就是想確定,這件刺衣是否跟觀音菩薩有關。畢竟按照菩薩的說法,因為朱紫國國王還是王子的時候,曾經射傷了孔雀的孩子。三年前,觀音菩薩帶著金毛犼去看望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發現佛母還在為這件事懺悔,金毛犼就心領神會來搗亂了:

「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后,與王消災。」

按照佛母的吩咐,要拆鳳三年,還得身患疾病。關鍵是,拆鳳容易,要保全這隻鳳可就難了。畢竟按照朱紫國國王的說法,金毛犼當年就是看上了金聖宮娘娘,非要占為己有的。

事實上,觀音菩薩面對孫悟空的質問,她自己心裡也沒底,等於是默認了金毛犼玷污了人家娘娘。

有人說,人家文殊菩薩都知道把坐騎給騸了,觀音菩薩不懂這個道理嗎?

或許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吧,金毛犼確實沒有喪失那個功能,畢竟每年被他頂死的宮女不在少數,連底下的小妖都在抱怨: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后,一向無緣,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

八、

觀音菩薩都不相信金聖宮娘娘是清白的,孫悟空自然不敢保證,朱紫國全國上下能相信娘娘是清白的。

正因如此,他才會刻意不阻攔朱紫國國王去握金聖宮娘娘的手,就是讓他當著眾人的面扎一下,才能消除大家的疑慮。畢竟他自己都知道金聖宮娘娘碰不得,都得扎一條草龍,讓娘娘坐上去,自己推著草龍飛。

等到孫悟空告知了朱紫國國王真相以後,眾人的表現是這樣的:

「此時外面眾官憂疑,內里妃嬪悚懼,旁有玉聖、銀聖二宮,將君王扶起。」

孫悟空的本領大家見識到了,即使國王當著大家的面挨了一頓扎,還跌倒在地,但仍然難以消除疑惑。倒是那些妃嬪慌了,是啊,自己等了三年了,也沒升為金聖宮。原本可以拿金聖宮娘娘已經被玷污了說事,結果,人家是清白的,看來自己上位又沒戲了。

正在孫悟空一個人的說辭難以服眾,以及娘娘身上的這件刺衣該怎麼脫掉時,紫陽真人到了……

從他的這首出場詩中,可以看出,這個紫陽真人乃三清門下正宗弟子,道家人。而且,面對孫悟空時,他是直接行了下屬禮,稱呼孫悟空是大聖,自稱小仙。

隨後,他解釋了這件刺衣的來歷:

原來三年前,他也去赴佛會了,估計在會上也聽到了佛母的吩咐。他擔心娘娘被玷污,沒辦法再跟國王復合,於是:

「是我將一件舊棕衣變作一領新霞裳,光生五彩,進與妖王,教皇后穿了妝新。」

九、

紫陽真人說完這句話後,又用手一指便收回了刺衣,隨後不顧國王的感謝,直接升空走了。

按照紫陽真人的說法,金聖宮娘娘這三年來,連澡都洗不了,因為這刺衣一旦穿上,除了他之外,別人脫不下來。由此也驗證了,在衛生和身體健康面前,顯然在他眼中貞操更重要。

其次,紫陽真人說了自己這樣做的動機,就是怕娘娘被玷污。

那麼,問題就來了,金毛犼去禍害朱紫國國王的事,乃佛家大事,紫陽真人不過一個小仙,怎麼敢去拆台呢?

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了,紫陽真人其實是兩頭站隊,佛道都不想得罪!

三年前,他去赴佛會的時候,唐僧師徒在哪?

正好在金兜山,因為太上老君坐騎青牛精的事,如來佛祖損失了十二座金山,這才放過了取經團隊。

所以,佛家在這時候召集大家開會,除了總結經驗以外,就是要想辦法彌補這十二座金山的虧空,必須提升香火來補上這個窟窿。

佛家提升香火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想辦法報復一下人家,再弄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幌子,弄一套因果關係論,就忽悠過去了,那以後,誰還敢不信你?

所以,他們把目標瞄準了朱紫國,要知道唐僧師徒剛進入這個國家的時候,發現它並不比大唐差,也是很繁榮的。

至於理由嘛,整個靈山的神佛菩薩們,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天,才翻出朱紫國國王小時候干過的一件事,至於他到底射沒射過小孔雀,鬼知道。

十、

紫陽真人估計在道家也不吃香,不然的話,在孫悟空面前也不能自稱小仙,身份低得很。

那麼,沒有比佛家剛吃了癟,他卻去套近乎更妙的時機了。這也是為什麼,作為一個道人,竟然去參加什麼佛會。

可是,如果他討好觀音菩薩的話,為什麼不提前告訴菩薩,自己送了件刺衣給金聖宮娘娘?畢竟,菩薩在面對孫悟空的質疑時,確實答不上話,也證明她並不知道刺衣的事。

原因很簡單:

如果紫陽真人當時就告訴了菩薩,那麼菩薩鐵定會翻臉,不僅不會感激紫陽真人,反而會怨恨他。

因為觀音菩薩的人設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金毛犼偷偷下凡一事,她是裝作不知道的。如果紫陽真人那時候就告訴她了,那麼,菩薩是把金毛犼收回來呢,還是不收?

收回來吧,自己的目的沒達到,不收吧,都被紫陽真人懟到家門口了,還怎麼揣著明白裝糊塗?

也只有他這種默默在後面擦屁股,雖然沒有明著跟觀音菩薩說,但事後菩薩只要問一下金毛犼,也就全明白了。到那時候,觀音菩薩對紫陽真人只有感激,不會有怨恨。

同樣,朱紫國國王除了會感謝孫悟空以外,更會感謝紫陽真人,是他幫自己解了一個大難題。是啊,孫悟空僅僅是治好了自己的病,但心病的治療,還得靠人家張紫陽。

從金毛犼能順利接下紫陽真人的禮物來看,他平時跟觀音菩薩也有來往。不然,又怎會送給金毛犼成婚大禮,而金毛犼又如何放心收下,事後也沒去找他麻煩呢?

這個紫陽真人,可是一點都不簡單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94c5fa6bf95de2884ecc7e310582f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