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不設限才有無限可能

2023-04-14     生態體育

原標題:楊揚:不設限才有無限可能

在上海舉行的 她勢界・鳳凰網2023女性影響力大賞高峰論壇現場,中國冬奧首金獲得者楊揚發表了《不設限 才有無限可能》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原文:

不設限,才有無限可能

大家下午好!我是楊揚。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人生不設限,才有無限可能。其另外一種解讀就是:人生,一直都是在困境中尋找突破。我的23年運動生涯,共經歷了3屆冬奧會,第一屆98年長野冬奧會,作為97年新晉世錦賽全能冠軍,我的目標當然是奧運會獎牌、甚至金牌。然而,現實與我所希望的相去甚遠。我參加的兩個單項比賽都因犯規被取消了資格。其中女子1000米,我在半決賽中打破了世界紀錄,並在決賽中率先衝過終點。但是,1分鐘後我被判犯規、成績無效。勝利是如此之近,卻又如此之遙遠。你能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嗎?

在長野失利後,是否再堅持一屆奧運會是當時我面臨的困惑。4年後,我的年齡、傷病似乎讓一切有了很大不確定性。另外,即便我以良好的狀態堅持到下一屆奧運會,也有可能像98年一樣,不能獲勝…對於一名運動員來說,有一個目標,盡最大的努力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了目標、或者目標不清晰。而我知道,如果我不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即使我繼續訓練和比賽,我可能會患得患失,尤其是在面對挑戰時,很容易就泄了氣。糾結與掙扎了大概一個月左右,我意識到四年後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一個逃跑、沒有盡力的自己。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其餘的就變得清晰而簡單了,這種認識給了我踏實、並堅定了決心再打一屆。在接下來的四年里,我沒有動搖過,全力以赴每一天,享受每一次挑戰和失敗帶來的學習和成長。最終四年後,我在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奪得了兩枚金牌,也實現了中國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

中國女運動員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進程中有很多亮點。自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中國席位以來,中國女性運動員的參賽比例一直在參賽國中處於前列;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始,中國女性運動員奪取金牌的數量就始終高於男運動員。那麼,也有人會問,中國女運動員為何如此強大?我個人有兩點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 突破觀念的枷鎖

相信和我年齡相仿的朋友們都多少見過現實中裹小腳的老奶奶,也就是封建社會離我們並不久遠。從舊社會的女性裹小腳不讓出門,到現在我們能夠馳騁在國內、國際賽場,這種變化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大的時代背景,所以說今天女性的地位,我們的幸運,是那麼多的前輩努力爭取來的,在這裡向她們表示感謝和致敬!而面對未來,希望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努力也會成為後來人的幸運。

2006年是我的最後一屆冬奧會,開幕前,我就想著有沒有可能作為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的執旗手,那將是莫大的榮幸。有這個想法之後,我做了些功課,才發現從1980年我們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無論是冬奧還是夏奧,所有的開、閉幕式從來沒有過女運動員作為代表團旗手,這和我們女運動員所取得的成績是多麼大的反差!高大、帥氣的男運動員是當時選擇做為執旗手的默認標準。我那時有點灰心和沮喪,但同時,內心也在問「憑什麼啊?」 我決定去試試,仗著我是第一塊冬奧金牌獲得者,我主動向代表團領導表達了這樣的意願,還記得當時領導反問我:那個旗很重的,你能全程舉下來嗎?我說能,實在不行我扛著走!也許是領導看到我的決心,也許是他們覺得也該給女運動員這樣的機會了,就這樣,我獲得那份榮幸。後來發現舉旗子並不費力,因為旗手身上會有個背帶,旗杆插在上面,一隻手揮舞都很輕鬆。那段手持五星紅旗進入奧運會賽場的經歷也成了我運動生涯另一個高光時刻。很高興從那以後,看到越來越多的女運動員在開、閉幕式上作為中國代表團旗手進入會場。而從2021年東京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規定奧運會開、閉幕式上,各國家奧委會的執旗手由一男和一女共同擔任。

觀念的突破上不光是性別上的認知,同時也是傳統觀念認知的突破,如我們傳統觀念里女性結婚後就應相夫教子,追逐事業和夢想是第二位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變化,在東京奧運會上,我們看到了幾位媽媽運動員,包括今天到場的競走奧運冠軍劉虹。她們作為媽媽選手在賽場上奮力拚搏、追求卓越的身影激勵了成千上萬的職場媽媽。

我是退役後才結婚生子,兩個小朋友在嬰兒時期都被我背著全世界出差。兒子四個月我帶去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兒則在我肚子的時候就跟我參與了很重要的工作。2015年7月31號,在吉隆坡國際奧委會全會上,我懷著7個月的身孕為北京冬奧會申辦做陳述,最後北京贏得2022冬奧會的舉辦權。獲勝之後,國際奧委會委員們都笑稱北京陳述團比對手多了一個人。那段不同尋常的申辦經歷,因為有了寶寶的陪伴,更加難忘。

2016年6月是國際滑聯新一屆理事的選舉,我是候選人,但因為生老二,錯過了那個賽季的大部分比賽,沒機會向各國家協會去推廣我的參選理念、去拉票。所以抓住那個賽季的尾巴,選舉投票前,我帶著剛出生兩個多月的女兒先飛到挪威的青奧會、然後韓國首爾的短道世錦賽、之後又飛了美國波士頓花樣滑冰世錦賽,連續飛行一個多月之後,才回到家。6月份選舉的時候,很多人問我怎麼沒帶女兒來,看來大家對小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後我是以最高的票數當選了國際滑聯速度滑冰的第一理事,也是有著130年歷史的國際滑聯的第一位女速滑理事。相信這當中女兒幫我拉了不少票。

之所以帶娃出差開會,一是我也不想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二是我比較執念母乳喂養。而帶娃出差教會了我什麼?規劃、計劃、應對變化的能力、以及挖掘了我最大的耐心。

雖沒能帶娃比賽,但帶娃工作也給了我啟發。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中,我提出了支持媽媽運動員和媽媽工作人員項目,在冬奧會期間,設立兒童看護中心。該項目得到了組委會領導,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女領導-韓梓榮副主席的支持,她甚至給了很多細節的建議和意見,但後來因為疫情,減少隨行人員的入境,該項目沒有具體實施,有些遺憾,但我從中也收穫很多。所以,帶孩子工作雖然困難,但解決困難的辦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先要有觀念上的突破,才能有機會去尋求辦法。

二、 制度的保障

中國女子體育強大的原因也是制度的保障,男女運動員有同樣的機會和條件征戰國際賽場、為國爭光。90年代初,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提出了奧運爭光計劃,在經過分層、分項研究之後,尤其針對很多體育比較強的國家,由於職業化、社會偏見等原因,女子項目競爭不是很激烈。因此,我們的奧運爭光計劃將諸多女子項目列為重點奪金項目,女子短道速滑也是其中之一。我想正因為如此,我也才有了好的訓練保障和機會實現了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從現代奧林匹克的第一屆奧運會不允許女運動員參加,到去年北京冬奧會女性運動員參賽比例達45.4%,是歷史冬奧會參賽比例最高的一屆,以及到明年2024年巴黎奧運會,按照國際奧委會的目標將首次實現50/50,實現了國際奧委會制定的2020議程中的性別平等目標。女性參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鮮活的爭取平等權利的歷史。

2006年我剛退役,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提名進入了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委員會。去開會之前,我去請教了曾擔任過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的何振梁先生。他當時給我講了一個例子,2006年亞運會,申辦條件中要求申辦國必要有女運動員參賽才有資格申辦,於是乎,我們在多哈亞運會上看到了當地的女運動員在賽場上馳騁,雖然還裹著頭和身體,但她們每一步奮力奔跑與跳躍,鼓舞和感染了很多人,對促進當地的性別平等、激勵更多女性追逐夢想有著長遠的影響和意義。這讓我看到了體育更大的價值與更廣的意義。

2012年聯合國婦女署與國際奧委會建立合作,以推動體育事業中的兩性平等、用體育運動改善全球婦女生活品質為共同目標,通過體育運動,實現女性賦權,加強體育運動領域的女性領導力和性別平等。所以觀念的突破、制度的保障才能夠真正推動性別平等的進程。

時至今日,體育領域依舊存在一些不平等的問題,如在職業體育中,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在運動成就上體現的很強大,但在收入待遇、關注度、發展機會等方面依然很弱小。如男足、女足,男籃、女籃等這些職業賽事大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於此同時,女性參與管理的比例偏低,社會和媒體關注度也有很大差距。在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層面,因為市場的導向,為女性、女童提供的支持、創造的機會和服務低於男性。

從世界各行各業來看,女性的整體能力仍然被低估,歧視和偏見依然存在,職業女性也仍然有著擔心生孩子而失去工作的壓力。而調查和數據顯示,在學習能力、溝通能力、情商和智商方面,女性的水平並不遜色於男性。在積極傾聽和同理心方面,女性通常勝過男性。女性在包容、堅韌、毅力、壓力管理、耐心和多任務處理方面更具優勢,尤其是職業母親。

我自己經歷了從運動員到創業者、到國際組織管理層,等的職業道路轉變,這當中我必須克服諸多障礙與困難,例如語言、文化、管理經驗、社會經驗等等。除此之外,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不想放棄事業,生活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但我相信困難也是機遇。以開放、積極的心態,保持好奇心,不設限,困難只會讓你變得更好,更強。

最後,感謝鳳凰網給我這個機會討論這個重要的話題。我相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女性的價值被認知,充分激發和展現女性的自信、堅強和努力進取的韌性,打破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不給女性設限、才有無限可能。

感謝大家!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9069f1bcce0a6ba02f5575a0a1a9a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