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大將援越抗法二三事

2023-06-30     祖國網

原標題:陳賡大將援越抗法二三事

文/吳優 供稿:八路軍研究會

中國軍事顧問團與越南人民軍,右三為陳賡,右四為胡志明。

二戰結束後,法國先後派出25萬遠征軍入侵越南。從日寇鐵蹄下站起來的越南人民拿起武器向法軍射出仇恨的子彈。越軍經頑強抵抗後放棄了城市,撤到叢林進行艱苦的游擊戰,形勢非常嚴峻。越共胡志明主席致電毛澤東主席,要求派他的老戰友陳賡去越南幫助工作。毛澤東很快復電:同意陳賡以中共中央代表名義進行工作。陳賡立即給駐守中越邊境的13軍下達任務,對越軍第308師進行整訓,配備繳獲的美式裝備。13軍周希漢軍長、陳康副軍長親自到雲南峴山縣布置駐訓場地,命令37師副師長吳效閔挑選一批有實戰經驗的幹部擔任教官。

1950年5月7日,越軍第308師徒手進入中國境內,1萬餘名越軍官兵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大部分人連鞋都沒有,但每個人的眼裡依然閃爍著堅毅和復仇的火苗,東方民族反抗外族入侵的怒火都是同一般熾熱。308師是越共創建的第一支部隊,前身是知識分子成立的「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幹部多是學生,有的還上過法國聖西爾軍校和中國黃埔軍校。周軍長對吳副師長說:「你也算個洋學生,這頭一課你來講。」

受領任務後,吳效閔犯愁了,讓講課可又沒有教材,參軍後一直在戰鬥部隊,從沒上過軍校,大戰小戰倒是打了200餘次……靈機一動有了主意,就拿兩軍的典型戰例當教材,來個共同研討相互交流吧。開講後,吳效閔援用1949年5月21日我軍打國民黨「天下第一旅」的戰例,闡述了指揮員的判斷和決策;用「南昌血戰」詮釋了幹部靠前指揮的作用……由於這些戰鬥細節都是親力親為的,所以他把每個戰鬥的戰術都講得栩栩如生,讓越軍幹部耳目一新,紛紛叫好。

下一堂課由越軍88團團長泰勇講該團不久前對東溪的攻堅戰。越軍集中將近1萬人,經兩日三夜戰鬥,將法軍逐出據點,殲敵200多,只逃掉了20餘人……吳效閔越聽眉頭皺得越緊,沉著臉問:「戰鬥打響後,各級指揮員在哪裡?」泰勇答道:「連長在前沿200米處,營指揮所在距敵800米處,團指揮所距敵1000米。」吳效閔聯想到越軍幹部不參加訓練、開小灶、打罵戰士的情況,熱血直衝腦門,脫口而出:「戰士在前面拚命,幹部在後面喝茶,打的哪門子的仗?這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一番話說得台下學員都垂下了頭。308師是越軍第一主力,從沒有過這般的狼狽。師長王承武是個不吃虧的悍將,下了課就讓副師長高文慶代表越方告了這位年僅29歲的眼鏡「教授」一狀。

1950年7月7日,陳賡到硯山看望即將回國的越軍308師。周希漢軍長彙報了訓練裝備和越軍即將開始的戰役預想後,陳賡司令員轉身問道:「效閔同志,你說這仗怎麼打?」吳效閔帶著情緒回答:「叫我說,指揮員問題不解決,這戰役就不能打!司令員你猜,打仗時誰在前面指揮?是班長!他們說,幹部是寶貴財富,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幹部。」

陳賡不動聲色地說「我聽說了,你發火了吧?」

「是的,我不該發火。可要讓楚大明(註:楚大明:河南商城人,1932年參加紅軍,每次戰鬥指揮靠前、衝鋒在前,1944年任386旅團長時,被太岳軍區授予「特等戰鬥英雄稱號」,1947年2月犧牲在前沿陣地,太岳軍區再次授予楚大明副旅長「特等戰鬥英雄稱號」。)

知道指揮員縮得這麼遠,早抄傢伙了。」

「打仗打得你呀,書生意氣全無。兩國之間要注意禮節,你現在是半個外交官了。要知道他們也有類似紅軍時期的特派員,一聽說資產階級就要『咔嚓』。」陳賡比畫了個砍脖子動作,一屋的人都笑了。

吳效閔紅著臉說:「這些天我在想,抗戰時咱們決死隊也是個學生部隊,剛成立時那些壯懷激烈的熱血青年成天喊著要和鬼子血戰到底,但真上了戰場就真出洋相。要不是386旅派來了老紅軍和百團大戰的錘鍊,決死隊就不會有出息。」

陳賡司令員沉思了一下說:「攻克東溪當然是個勝仗,但是從戰術上問題不少。戰士很勇敢,問題在幹部。營以上幹部多數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缺乏實戰經驗,戰鬥意志也欠了把火。今後恐怕還是要從有戰鬥經驗的老戰士中培養、提拔才好。」司令員贊成用硬仗鍛鍊幹部和部隊這個思路,當即任命吳效閔任308師顧問,協助將這支精銳帶入戰區。他又在兵團中挑選了出自決死隊的幹部,組成共和國成立後首批顧問團,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國度。

越軍第308師在硯山接受陳賡司令員的檢閱。未戴帽者為中國教官

《陳賡傳》中有這樣一段話:「知識分子當幹部不好嗎?完全不是。抗日戰爭中,成立太岳軍區,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薄率領的決死隊中知識分子多,陳賡率領的386旅老紅軍幹部多,他們兩人決定把兩個旅的幹部進行交流,以提高部隊素質。這一招很成功,結果很多知識分子鍛鍊成優秀的軍事指揮員,而在軍隊中做政治工作的知識分子就更多了。」

1950年下半年,法軍態勢是:在中越兩國上千公里國境線上扼守要道,分兵把守。其中高平至諒山的4號公路地段,因地處通往中國廣西的大道,故加強兵力,重點防守。越軍調集在中國整訓換裝後的第308師、174團和209團計劃發起一場戰役,掃清邊界敵軍,打通兩國的運輸線。

越軍總參謀長黃文泰指著地圖上的一個藍圈,信心十足地說:「這是4號公路上的重要據點高平,法軍有兩個營。兵力上我們占有絕對優勢,火力也不弱,何時行動就等著陳賡將軍一句話了。」

陳賡沒有接話,默然審視著地圖。胡志明以為他在考慮指揮權問題,便說:「我看,所有越南部隊都交給你指揮,乾脆,請你包下這次戰役的勝利!」

陳賡連連擺手:「這可使不得,你放心,我會儘自己最大努力來幫助你們打勝仗。不過,兄弟我下馬伊始,對敵情我情都不了解。要是又拍胸膛又拍肚皮大講一通豪言壯語,那不是真誠待朋友。還是中國那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效閔同志,你馬上到高平外圍勘查。」

三天後偵察分隊回到總部。高腳樓上,陳賡持一盞昏黃明滅的油燈站在越北地圖前,身旁的吳效閔手戳在地圖的藍圈上:「高平三面環水,背靠大山,地勢很險,法軍修了不少鋼筋水泥的碉堡,百米寬的正面就有十多個火力點。開戰後,首先要解決渡河問題,而且只能從一面進攻,總之問題太多。」

陳賡司令員問道:「越軍主力可是從四面八方集中過來,攻克高平已成了激動人心的戰鬥口號。開局不利,中國顧問團以後的日子恐怕更難過了,不打高平打哪兒?」

「我建議先打東溪,東溪也是4號公路重要據點。一來,越軍曾拿下過,心理上占上風,先打個勝仗鼓一下士氣。二來,是騾子是馬拖出來遛遛,從實戰中找出問題,也好總結提高。」

陳賡仔細審視了地圖說:「你還漏了最重要的第三點。你看,東溪是4號公路的腰,頭是高平,屁股是七溪,涼山是腿。如果我們把它攔腰斬斷,法國佬會幹什麼?」

吳效閔眼睛一亮:「首尾難顧。打東溪就捅了孤立突出的軟肋,攻敵所必救。敵人必然棄巢救援,出了烏龜殼,咱們就用野戰狠揍法國佬。」

「以謀制勝可以說是軍事指揮員的最高要素。團還是個戰術基本單位,而師則是戰役單位,你已經邁進師指揮員的門檻了,學會從戰役方面謀劃,我也就沒白帶你來鑽野林子。陳賡沒過於樂觀,沉吟片刻又說:「越軍剛換了裝備,又有了重炮團,火力比國內的一個師強,壯得很吶。對高平可是志在必得,我們卻提議去打個小鎮會覺得不解恨,說不定還會以為我們把人看扁啦。」

第二天,陳賡和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講了邊界戰役先打弱敵的方案,韋國清完全贊同:「越軍和我們紅軍初創時有不少相似之處,總想著奪取大城鎮,多占地盤,而不是著眼於如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爭奪戰場的主動權。可是憑兩片嘴就做通越軍領導層的工作還很難說。」

果然,陳賡在高層作戰會上講了改變原定戰役構想後,會場出現了騷動,越南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總參謀長黃文泰等一時接受不了這個計劃。胡志明一擺手說:「你不用講得那樣細。我不是軍事家,你做就行。就像在中國一樣,放心干吧。」

7月26日,毛主席回電:「同意陳賡先打小仗、先打小據點,爭取圍點打援的意見。」邊界戰役進入準備階段,2萬餘換裝的越軍向北方聚集,大批彈藥從中國運到越南。

9月16日,東溪戰鬥終於打響,邊界戰役由此拉開序幕。擔任主攻任務的越軍第174團迅速掃清東溪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外圍據點。然而另一支主力部隊第209團卻與前方指揮所失去聯繫,總攻被迫推遲。第二次戰鬥打響在黃昏時分,總攻開始。3個營炮兵實施火力急襲,越軍從不同方向發起攻擊。午夜時分,越軍指揮所打來電話:部隊已突入敵人核心陣地。可是,拂曉電話又來了,部隊只是進入市區,根本沒打進核心陣地,現在正與敵對峙。法國飛機馬上會來掃射,準備把部隊撤出市區。

陳賡聽後,焦急萬分,在電話里大聲強調:千萬不能把部隊撤出來!應堅守既得陣地,和敵人貼在一起,敵機就無計可施。」然而,越軍還是撤了,途中遭敵機轟炸掃射,又遭敵軍尾追掩殺,損失很大。

陳賡強抑著怒火召集越軍師團級幹部和中國顧問研究失利原因。會場一片消沉的靜默。陳賡意識到要注意國際影響,也知道顧問們說話沒人聽,憋了一口氣。他調整好情緒用委婉的語調說:「昨晚雖未能得手,但指揮員和部隊都受到了鍛鍊。越軍正處於由分散的游擊戰到大兵團作戰的轉型期,組織指揮、戰鬥作風都需要有一個質的轉變。中國革命也打過敗仗,血的教訓也讓我們成長壯大,咱們總結經驗,以利再戰。」

陳賡司令員誠懇平和的語氣讓會場活躍起來,中越幹部你一言我一語,將昨夜作戰失利的原因歸納了三點:1.指揮員擔心敵人炮擊和飛機,行動遲緩,未嚴格遵守攻擊時間;2.指揮員位置靠後,大多沒和部隊一起行動。有個團的指揮所設在離前線6公里的山洞裡,前後不通,左右不聯。部隊受阻時,無法實施機動靈活的組織指揮;3.各部隊缺乏協同,決心不堅決,稍一碰硬,就停下來。昨晚也有成功戰例,如首次攻擊後,第209團受到批評,但改錯決心大,平柱連長帶領7連跟隨炮火彈幕大膽穿插,在敵人腹心部堅持了3個小時。撤退時,平柱連長親自斷後,英勇犧牲。

陳賡眉頭舒展了,高興地說「就這麼打!向7連學習,打開一個口子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那裡,絕不能後撤!二梯隊向兩邊撕開口子向縱深插進去。中國的經驗證明攻堅戰這一套是有效的。中國有句老話,事不過三,這次一定打進去!」

18日凌晨2時,三打東溪開始了。炮火從外圍向核心陣地漸次蔓延,法軍的土木工事被炸毀了,可鋼筋水泥碉堡異常堅固,炮彈打上去也就蹭破點皮。天快亮了,攻擊仍無明顯進展。一些越軍幹部頭腦中「打不贏就走」的游擊習氣又冒了頭,產生動搖又要撤退。陳賡急了:「這樣的仗再不能打,就無仗可打了,我們捲舖蓋回家吧。」顧問們聽了這話分頭跑到突擊連,帶動越軍營連幹部靠前。時間不長,東溪四面發起猛烈攻擊。戰至上午8時,越軍衝進了核心陣地。法軍營長彼克中淒涼地哀嘆:「越軍一夜間學會打仗了,我相信冥冥之中有隻魔鬼的手在操縱這次戰鬥,肯定來了中國人。」說完,用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扣響了扳機。

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攻克東溪打通了中越的運輸線,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法軍調集3個步兵營和一個空降大隊組成了機動兵團北進救援。陳賡期待已久的戰機終於出現了。他向越軍總部建議越308師先後撤一步,在山野形成一個口袋陣。連續幾天陰雨連綿,不少中國顧問患了瘧疾,吳效閔也病倒了。陳賡由此換上了從決死隊打出來的40師副師長王硯泉任越308師顧問。

在野外設伏的官兵趴在漉濕的草叢中忍受風雨蚊蟲的摧殘,吃不好睡不好,以能吃苦忍耐著稱的越軍也扛不住了,從上到下怨聲四起。但陳賡堅信法軍絕不會丟下高平1000多守敵不救,冒雨到各地巡視、鼓勁,還到處說「瘧疾無法侵入我身。」話沒數日,他也病倒了。陳司令員仍然不失詼諧性格,在日記中寫道:牛皮一吹就破,好笑。

十天後,法軍勒巴熱兵團終於進了伏擊圈,高平之敵脫離堅固據點,企圖合為一股,撤到七溪。越軍連續作戰,將敵軍8000餘人全殲在野外。這場殲滅戰驚呆了法軍總司令,駐守在中越邊界線上的法軍紛紛撤退,邊界戰役宣告勝利。毛主席發來激情橫溢的賀電:「年輕的越軍,一鳴驚人!」

(太岳分會供稿 2023年2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8b2bea34b175f2fe4fe64b95bbbbf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