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秋招角逐戰:985本碩簡歷"秒掛";一個月上班27天,加班強度勸退應屆博士

2023-11-16   搜狐財經

原標題:車企秋招角逐戰:985本碩簡歷"秒掛";一個月上班27天,加班強度勸退應屆博士

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 | 搜狐財經

作者 | 張瑩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熱潮到來,汽車行業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據51job統計,汽車研發設計職位投遞人數環比大幅增加。但9月,汽車行業的有效崗位發布數量均環比下降5%左右。

想要進入車企的應屆生們面臨著僧多肉少的局面。

目前,車企秋招季已經過半。

一名應屆生感嘆道,「迪子都變成爹迪了,還有啥好進。」

2022年校招中,比亞迪招收超3萬應屆生,被應屆生公認為「點擊就送」。但今年,比亞迪搖身一變成為應屆生眼裡的「香餑餑」,拿到offer的難度也較去年有所增加。

隨著新能源賽道的爆火,有應屆生看好,並向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能源車企投遞簡歷。有應屆生談到看好原因時表示,「因為最近很火,今年的車企銷量還是很不錯的。」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應屆生出於對「穩定性」的追求,相較新勢力更傾向於一汽、上汽等國企以及吉利、比亞迪等老牌民營造車企業。

用一名應屆生的話來說,「誰都不想剛畢業沒多久就失業了。」

「迪子變爹迪」、「往年用來保底的今年擠破頭都進不去」

「迪子都變成爹迪了,還有啥好進。」本科畢業於211院校,碩士就讀於C9院校的應屆生時淇用「行情很差」來形容今年的秋招。

據了解,C9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組成。

在去年校招中,比亞迪被2023屆應屆生公認為「點擊就送」。

2022年,比亞迪進入高速發展期,營收同比增長96.2%;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超4倍。與飆升的業績相對應的是,比亞迪的員工數量也在「大擴張」。2022年末,比亞迪的員工數從上年末的28.82萬名增加至57.01萬名,凈增加了28.19萬名。

據報道,2023年暑期,約3.18萬名應屆畢業生陸續入職比亞迪。

「投就進。」去年拿到比亞迪offer的985碩士畢業生何夏,對拿比亞迪offer難度的評價與其他2023屆畢業生一樣。但在去年校招中,比亞迪offer是她「唯一一個毫不猶豫毀約的offer」,原因是「比亞迪除C9以外的985工資很低」。

何夏「毫不猶豫毀約」的比亞迪,在今年被應屆生戲稱「爹迪」。

有報道稱,在比亞迪9月25日宣布啟動校招後,9月26日的簡歷投遞編號就達到了X23365070。也就是說,1天時間內投遞編碼增加了12萬個。

一名了解現場情況的人員表示,比亞迪在某中部地區211高校舉行的專場宣講會上,「水泄不通,原定時間七點開始,六點多就沒沒空位了,還是吃飯時間。」

「聽說去年比亞迪點擊就送,所以今年比亞迪招聘剛開就去投了。」211本科畢業,碩士就讀於985院校的應屆生邱迪判斷「今年就業形勢不太好」,因此在秋招中選擇了「海投」戰術。

目前邱迪已拿到比亞迪offer,他認為,「今年有嚴格一些,至少今年不是點擊就送了。」

一名985本科應屆生,在今年秋招中被比亞迪「刷掉」後感嘆道,「恨不得早生一年」。

有自稱比亞迪員工在社交平台吐槽,「去年實驗室的還瞧不上比亞迪,進來之後發現部門基本都是頂尖學校畢業的,現在大家反倒壓力滿滿了。」

今年秋招進入比亞迪的難度較往年更大,這一現象並非車企個例。

211本科畢業、碩士就讀於985院校的應屆生申遂,對比往年師兄找工作的情況後認為,「今年秋招競爭難度更高,往年師兄們用來保底的今年擠破頭都進不去。」

申遂舉例道,「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往年師兄隨便投進進,今年開始卡了。從我周圍投的情況來看,比起去年難不少。」

今年秋招中,申遂再沒有聽過和去年比亞迪一樣「投了就進」的車企,「只聽說投了秒人才庫的」。他提到,身邊一名本碩均就讀於985高校的同學,投遞蔚來後便「秒進人才庫」。「進人才庫」也就意味著簡歷未通過,無緣面試環節。

新能源爆火吸引求職者,應屆生在發展和穩定中求平衡

「本2碩9」(本科就讀於211,碩士就讀於985高校)背景的應屆生程錦列舉了三條其看好的賽道:醫療器械,晶片散熱,新能源車企。

程錦表示,她看好新能源賽道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最近很火,今年的車企銷量還是很不錯的,傳統燃油車沒有政策補貼的話在城市中的受眾還是比較少。」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爆髮式增長,2021年增長約1.6倍,2022年亦增長了93.4%。

2023年前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28萬輛,同比增長37.8%。

在新能源車企中,程錦主要投了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理想。其中,蔚來、理想均被「表刷」(簡歷不通過)。好在程錦已經拿到比亞迪的offer,並在特斯拉的面試階段。

在C9院校研究新能源方向的時淇,投遞的企業則集中在車企及電池廠商。

在投遞的車企中,時淇最想去蔚來、理想、比亞迪等三家車企,「一開始想去大廠多一點。」她補充道,「但是其實留給我們的考慮空間很小。新勢力企業給的薪資高的,篩選人都比較嚴格,很多其實根本過不了簡歷或者面試。」

與程錦一樣,時淇也拿到比亞迪offer。目前,時淇已經結束蔚來的面試並等待結果中,理想未開始篩選簡歷。

在糾結是否與比亞迪簽約時,程錦有點擔心「被裁」。

但目前程錦的擔心程度「只有一點點」,「每個公司都有被裁的風險,其實看了一下大家說的比亞迪轉正不怎麼卡人,刷人率也很少。」程錦表示,「在私企確實沒辦法忽略到被裁員的點。」

近日,車企時有裁員傳聞。先是蔚來確認「公司將減少10%左右的崗位,具體調整會在11月完成」,接著捷豹路虎、大眾等車企也爆出裁員傳聞。

穩定性也成為部分應屆生選擇企業的一大考慮。

出於對穩定的追求,本碩均就讀於985高校的應屆生周遠更傾向選擇國企。

「前幾年前,很多新能源車的品牌都不知道從哪出來的,但是現在活下來的也沒幾個。」在周遠的職業規劃中,兩類企業是他的首選,「要麼就是國企,像一汽上汽這些;要麼就是像吉利、比亞迪這種老牌的民營造車企業」。

目前,周遠已經與一家背靠央企的研究所簽約,原因是「穩定、待遇還不錯」。

「本2碩9」的應屆生陳功,則是在投簡歷環節便把新勢力企業排除在外。

陳功分析道,「新勢力難度太大了;另外招人確實很少,蔚來還說要裁員10%,難度更大。」

選擇offer時,陳功首要考慮的因素便是企業的穩定性,「我不希望去一個可能以後會面臨倒閉,或者整個部門重建的風險。目前的就業形勢不太好,還是更偏向穩定點的選擇。」

最後,陳功在一汽大眾、長安、中汽研等八九份offer中選擇了一家靠近家鄉的國企,原因和周遠一樣,「穩定、錢多」。

車企內卷卷向員工,有人「不喜歡加班」有人「錢多就行」

計算機通信相關專業,較為對口的企業包括網際網路企業。但在秋招中,該相關專業的博士楊帆「網際網路都沒投,一是投了很多銀行,二是投了運營商,再就是比亞迪」。

楊帆曾有過網際網路大廠的實習經歷,「不是很喜歡網際網路上班的氛圍」。

楊帆進一步稱,「白天開會,拉通對齊,晚上才有完整的時間來幹事情,實習都有時會加班,再加之網際網路去年的裁員,更加心有顧慮了。」

投遞比亞迪,楊帆的考慮是,「新能源是未來的風口,而且汽車是實體經濟,泡沫沒有網際網路那麼多。」

工作強度是楊帆權衡的另一因素,「去年有畢業的師弟去,覺得工作強度還可以,比亞迪給我們學校的工資只比網際網路少一點,但是加班少一些。」

儘管看好新能源,但楊帆並未投遞除比亞迪以外的新能源車企。

身邊人在理想、蔚來的經歷讓楊帆望而卻步,「師兄入職理想第一個月上了27天。」「之前有同學在蔚來實習,600一天,比網際網路的四百還多,加班加『死』,現在(蔚來)還在裁員。」

「不是很喜歡加班。」楊帆說道,「比亞迪大部分的部門工作強度都還好,加班也還是會有的。」

儘管目前楊帆還在面試銀行,但楊帆表示大機率會選擇比亞迪,「銀行起步階段給的挺少的,銀行我沒幾個過了筆試的,往年那些瞧不上的銀行的券商人基金人今年全來銀行了。」

申遂也提到,「以前都很少聽說傳統車企加班的,而且各車企排名也是穩定的,比較強勢的就是那些國外的公司,自從特斯拉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各種新能源車企成立,因為是新領域,都想搶占市場,所以就不斷地卷。」

新能源車企進入淘汰賽已成為業內共識。競爭加劇之下,「內卷」一詞貫穿車企全年。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判斷,未來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會小於5家。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表示,「預計90%以上的新勢力將關停並轉」。

在校招過程中,申遂已經感受到內卷對應屆生選擇工作的影響,「因為現在車企對整個市場影響比較大,招人也比較多,也帶動其他相關企業的競爭也發展。像車企下面的各配件廠,方案廠 也捲起來了。」

申遂回憶到一次去研究所面試的經歷,「選部門的時候邊上的人都說別去新能源汽車驅動部門 說太卷了,天天加班,實際結果就是去那個部門的人最少,去面的人都是沒得選擇的。」

申遂分析道,「其實我們都接受加班,但國企沒有加班工資,實際多干很多卻不能多拿很多。」

對評價自己「卷」的時淇而言,加班強度則不在其考慮範圍內,「錢多就行,強度隨意」。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