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議你「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

2023-10-24   跑步指南

原標題:為什麼要建議你「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

老王認識一個跑友H,他是一位忠實的慢跑愛好者。在跑步的道路上堅持了整整10年,他的經歷可謂豐富,跑遍了全國各地,甚至跑出國門。

從高強度訓練導致各種傷病的困擾,到享受健康跑步的模式——「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

他說:「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跑步帶來的樂趣,而不是痛苦,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健康慢跑方式

H說他現在並不把跑步當做一種苦差事。他的理念是:跑步不應被視為負擔,而應該是一種有趣,且能合理有效提升身體健康的行為。

有很多跑者崇尚「天天跑」,認為這才是跑步毅力、意志力、自律性的體現。

但其實「天天跑」只會帶來傷害,畢竟肌肉需要時間來恢復。

很多人在跑步受傷後急於恢復訓練,立即嘗試重新開始訓練。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表現似乎已經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甚至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可以跑得更快了。

然而,這種表現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傷病仍然隱藏在肌肉中,比如在這個月恢復跑步後,很可能會在下個月、下下個月再次復發。

為了確保傷病得到全面恢復,儘量不要把時間全部用跑步占滿。

跑步應當「做的科學,享受的足夠」。

如果「天天跑」僅依靠意志力支撐,不顧身體的反應,反而得不到跑步的效果。

如果你也感到每天跑步是一種負擔,並且需要逼自己去完成,那麼我建議你調整心態,將身體調整到「渴望跑步」的狀態。

這樣,你會感到更加輕鬆愉悅,並且能夠更好地享受跑步帶來的好處。

休息與恢復:健康跑者的秘密

對於跑步熱愛者H來說,他特彆強調一點:休息的重要性。

遵從「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的模式,這並不是隨隨便便提出來的,而是基於長期跑步經驗和一些運動科學理論的結合。

為什麼要休息一天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過度訓練引發的運動傷害,特別是連續跑步容易導致的重複性創傷

在跑了一天或連續兩天的跑步後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能有效降低這樣的傷害風險。

同時,休息日並不意味著完全不運動,而是可以進行一些針對其他部位肌肉的鍛鍊,或進行深度拉伸,或做一些力量訓練、核心訓練等,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更好的調動各處肌群,讓身體保持動態平衡。

跑休結合:委身於跑步的樂趣中

跑步是一個在同一時間既可以撫慰身心又能鍛鍊身體的運動。H堅決反對那種天天跑,無休無止的做法。

他理論上每周都會留出兩天是做核心和肌肉放鬆活動的日子,而實際運行時,他把這兩天看作是恢復日,將跑步和休息有機的結合起來。

他說:恰當的休息和恢復會使你在跑步日有更強的活力,更加享受跑步,而不會感覺到疲憊和壓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在休息日就對自己的身體放任不管,反而應該做些輕鬆而治癒的運動,如拉伸和瑜伽,幫助減少肌肉緊張,並恢復體力。

H目前自己實行是'跑二休一'模式,不僅讓他健康,更是讓他對跑步有了更深、更真摯的熱愛。

如何構建周訓練計劃

看了H的訓練計劃供大家參考:

他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作為跑步日,注重跑步的質量,而不是跑步的數量。

一、星期一:輕鬆跑

目標:調整狀態,逐漸適應跑步。

距離:3-5公里時間:30-45分鐘強度:輕鬆舒適

二、星期二:間歇跑

目標: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耐力。距離:3-5公里時間:30-45分鐘強度:高強度與低強度交替進行

三、星期四:節奏跑

目標:提高跑步速度,適應比賽或訓練。距離:5-8公里時間:45-60分鐘強度:中等強度,保持穩定速度

四、星期五:長距離跑

目標:增加耐力,為長距離比賽做準備。距離:6-10公里時間:60-90分鐘強度:適中強度,保持穩定速度

五、休息日安排

他並不會把目標定得過高,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調節跑步的距離和速度

他發現,以這樣的方案執行下來,跑10公里的配速和心率都有了明顯的下降。

這也提醒我們,跑步並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合理規劃,這樣才能更健康,更有效地進行跑步訓練。

另外,H提醒跑友們:跑後拉伸很重要!他總是在每次跑步完畢後,保證足夠的時間用於拉伸和放鬆,通常為15-20分鐘。

他特彆強調,這是深化訓練成果,減少受傷風險,以及提升身體狀態的關鍵環節。

H的跑步經驗對我們每一個跑步愛好者都極有借鑑價值。希望每一個跑友都能從H的經驗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快樂的跑步之道

你的跑步頻率是多少?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