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是迷信?專家:存在即合理

2022-03-14     李藝南

原標題:「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是迷信?專家:存在即合理

引言

「有景雲之瑞,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以天清明時見於攝提,名曰景星。」這是戰國時期研究夏代年代問題的書籍《竹書紀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且系統的一套年代學。

01

其實我國歷史上有多種紀年方法,而有確切紀年的時間便是從西周時期的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開始算起,當時所使用的是年次紀年法,即用王公在位的年數來紀年,比如公元前770年則為周平王元年。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比較特殊,採用東周帝王紀年。

漢武帝劇照

第二種則是年號紀年法,主要從漢武帝時期起開始有年號。從那以後,每代君王即位都必須改元,且要使用年號紀年,比如唐太宗的年號就為「貞觀」。第三種是干支紀年法,始於漢代,如今農曆的紀年仍舊沿用。干支紀年,就是包括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以及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按照排列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天干、地支按照單配單,雙配雙的規則可以任意搭配成60對,即60年一甲子。近代史上甲午戰爭以及戊戌變法等便是用干支紀年。

甲午海戰劇照

第四種則是年號干支兼用法,使用方法是將皇帝的年號置於前,而干支列後,比如《揚州慢》中所言的「淳熙丙申」,其中「淳熙」便為南宋孝宗趙昚的年號。第五種是帝號紀年法,比如湖北軍政府成立之時,便用黃帝紀元,黃帝紀元4609年則為1911年。第六種則為民國紀年法,是一種以中華民國成立的日期,即公元1912年為起始的紀年方法。

南京國民政府照片

第七種為公元、世紀、年代紀年方法,是我們如今普遍使用的方法。公元是指國際上通用的公曆紀元,它是由古代一位名叫笛安西的基督教徒所提議創立的,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世紀」則是源自於拉丁文「Centuria」,一世紀則為一百年,而公元第一世紀就是指公元第一個一百年。「年代」則是指在每個世紀中,以十年時間為一階段的稱呼,比如如「三十年代」、「七十年代」。

02

接下來小編就要給大家,著重介紹一句與天干地支紀年法有關的俗語,「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那麼,這句話是否真的有道理呢?是不是迷信,又有啥考究?令先輩如此忌諱,對此專家則表示,存在即合理。

十二生肖玉飾

其實在天干地支紀年法中,十二地支地支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人們將孩子出生的那年定為這人的屬相,每間隔12年則輪完一圈。如此說來,在這大千世界中,屬相為雞的男性與屬相為羊的女性的數量繁多,那麼他們的命運是否真的如「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那般悽慘嗎?

羊群照片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大家切勿以偏概全。若世間真的如這句俗語所說那般,屬相為雞的男性命運多舛,生命易逝,而屬相為羊的女性則極易獨守空房,那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是個別案例,切勿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但是這句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於世,如此久遠,想必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

雞下蛋照片

03

首先來看上半句的「好男屬雞命不強」。在農村人眼裡,雞的作用除了下蛋及吃肉,外加打鳴,似乎就別無他用了,言外之意便是,若一個男孩屬相為雞,則意味著這男孩此生將一事無成,安於現狀。在古代的男權社會,人們認為男性是家中頂樑柱,所以在他們潛意識中認為,男性屬相最好的則為龍或者虎,才能確保此人可以大展宏圖,一帆風順,至於屬相為雞的男性在這些人眼中則視若殘疾,毫無用處。

男性勞作照片

再看俗語的下半句「好女屬羊守空房」。在古代男權社會中,男尊女卑思想極為普遍,女性地位十分低下,人們要求女性必須溫柔賢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甚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些無一不給女性套上重重枷鎖。女性並沒有自由,不能像男性一般外出工作,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一步步淪為生育的工具,在家相夫教子。

而羊自來都是在外放養的,因此古人認為屬羊的女子喜歡流連在外,屬於不守婦道,嫁不出去,亦或是嫁出去,丈夫也不會喜歡一個成天往外跑的女子,所以有「守空房」一說。

女性相夫教子雕像

除此之外,「羊」的讀音與「陽」同音,在很多人眼中甚至等同於「陽」,乃陽剛之意。所以很多人認為屬相為羊的女性陽氣太盛,出家後會壓制丈夫的陽剛之氣,其實也就是坊間所說,會變成「悍婦」,試問誰會喜歡一個這樣的女子呢?得不到喜歡自然就「守空房」了。

並且,女子屬羊還被視為不祥之兆。農村有種說法叫「十羊九不全」流傳甚廣,本意是用以諷刺慈禧太后、武則天等女流之輩把持朝政,誤國殃民。後來逐漸在農村地區演變為一種不祥之兆。

結語

當然我們不能將這些俗語徹底否定,因為存在必有其道理,只是接受過教育的我們必須辯證看待,切勿以偏概全,盲目隨波逐流,必須得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要有李白在《南陵別兒童入京》所言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那般氣魄。

參考資料:

《竹書紀年》

《南陵別兒童入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83d8fd287d88bde02dabb15215fcd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