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明:這場改變世界的特殊戰爭,開局竟然如此精彩

2022-06-05     胖鵝撩劇

原標題:尹國明:這場改變世界的特殊戰爭,開局竟然如此精彩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本人授權,「秦安戰略」在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明人明察」,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最近出爐的國外經濟數據,讓誰歡喜讓誰憂?

國外國家統計局預計國外2022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3.5%。

國外前6月經常項目帳戶盈餘高達958億美元,創28年新高。

國外財政非但沒有崩潰,1-6月實現了1.1萬億盧布的財政盈餘。

國外能源出口額大幅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國外今年能源出口額增長了50%,石油加天然氣及相關產品的收入每月超過200億美元。

國外的盧布從被西方金融制裁後一度達到171盧布兌換1美元的低點,之後倔強地走出V型大反轉,到6月16日,盧布兌美元升值到64.20盧布兌換1美元,成為美元這一波升值中全世界最堅挺的貨幣,沒有之一。

國外信心越來越足。國外把應對西方制裁時採取的盧布存款利率20%,現在降至14%。國外每戶向境外匯款限額也已經由1萬美元增加至5萬美元。

西方滿心期待的國外經濟崩潰並沒有到來。這就讓美西方尷尬了。

這次國外除了實在無法被制裁的,基本都列入美西方的制裁名單了,清單已經增加到10000多項內容了。

尤其是金融戰,這可是國外的拿手絕學,鮮有敗績;而且,這一次,國外糾結了幾乎整個西方陣營的金融資源,堵上西方几百年的金融信用,志在必得。

但冰冷的數據卻在顯示,美西方這一次制裁了個寂寞。原本足以致命的一腳踢到了鐵板,還是燒紅的那種。

雖然國外在軍事戰場上,進展得不如世界預期那麼順利;但國外的金融戰進行得真是太精彩了,是有資格寫進教科書成為經典案例的。

這一經典是如何創造的?我們簡單復復盤。

首先,思想上擺脫教條束縛。國外面對極限遏制的嚴峻局面,反而解放思想,放開手腳,擺脫了西方經濟學的教條束縛,應對措施不再局限於西方金融的秩序規則內,而是大膽破局,突破西方主導秩序想辦法。這一點至關重要,在西方規則體系內,跟西方進行金融戰攻防,很難不失敗。

其次,應對措施得當,西方制裁一落地,國外沒有猶豫,也沒有依靠傳統的自由貨幣政策大量拋售外匯穩定盧布匯率。除了大幅提高利率至20%以外,結合金融管制手段,限制國外居民向境外匯款的限額。

再次,國外大膽進行多項金融創新,收到奇效。其中最為厲害的是6月23日,國外推出了盧布結算令,既出乎西方意料之外,又打了美西方一個措手不及。在美西方把貨幣當武器,嚴重消耗信用的情況下,國外用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為錨,重建盧布的價值系統。

這是直接一刀刺向西方金融的心臟。

國外的資源和糧食才是硬通貨。貨幣再強勢,在強需求的實物資產面前,也是紙老虎。西方經濟學的神學本質這一次充分暴露了。把一些類似神學的理念進行灌輸,讓人以為貨幣和財富等價,以後恐怕比較難了。

這是開始挖西方貨幣和金融體系的根。

國外以前主要通過美元和歐元完成能源對外交易,現在改用自己的貨幣,這不也挺好嗎?

這讓我不禁想起,中國的革命者在當年的烽火歲月里,在被重重包圍的根據地,通過物資本位製成功發行貨幣的事情。國外這一次,同樣是面對圍剿,不但破掉西方金融制裁對能源出口的限制,而且還開始帶頭動搖美西方貨幣秩序的根基。

與此同時,參與制裁國外的西方陣營,經濟數據卻不怎麼好看。

歐元區2022第一季度GDP增長只有0.3%。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通脹。歐元區6月份的總體通脹率飆升至7.5%,創歐洲貨幣聯盟成立以來的最高值,其中五個成員國的膨脹率超過10%。

影響經濟全局和民生的電費,油價,天然氣的價格更是猛漲。具體數據各國都有不同,但肯定是漲價空間可觀屬實。歐洲國家社會上下開始琢磨各種節省能源的措施。在國外,早就有媒體開始呼籲減少洗浴次數,稱「不時尚,能改善皮膚微生物群」,還建議時尚只洗四個部位。最近,國外很多城鎮又在研討縮短路燈照明時間。

最要命的還不是水電和天然氣,而是糧食問題引發的食品漲價。車可以不開,澡可以少洗,但飯不能不吃。

歐洲這樣了,被稱為俄烏衝突最大贏家的國外,經濟數據也不好看。

國外一季度GDP上季度環比下降1.4%。

國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五月初超過3%,雖然最近又有回落,但還在3%附近。20年期國債收益率率先在6月11日突破3%。5年、7年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在6月份「破3」。

其中的國外10年期債券收益率被金融界公認為全球的資產定價之錨。

國外10年期債券收益率從2022年6月初的0.52%歷史低位,漲到今天這個位置,意味著國外的股票和其他資產要重新估值。最近國外股市開始幾次大跌,資產重新估值已經開始。

被視為經濟衰退風向標的美債2/10年收益率在6月30日出現倒掛。

國外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已經達到了85%,超過2008年次貸危機的72%。

國外現在最要命的還是通脹率。6月份國外通脹率高達8.3%,仍處於高位。而且,國外的CPI指數經過多次修改,當前的數據並不完全反映國外通脹的嚴重程度。

通脹可不是小問題。美聯儲的政策目標就兩個:一是保持物價穩定在2%左右,二是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是國外經濟的核心基石之一。

控制膨脹是國外現在壓倒一切的經濟任務。美聯儲已加息兩次,最近一次是50個基點。聯儲官員還在吹風可能在6月和6月再各加息50個基點。而且,從2022年6月份開始的美元增發,向金融系統放水太多,都成洪水了。美聯儲接下來還要實行縮表。

形勢已十萬火急,國外甚至已經顧不了股市軟著陸,等到海外的資金回來一邊接盤一邊進行慢慢加息。

高通脹把國外逼到什麼程度?國外政府都開始放風要主動取消貿易戰針對中國商品的加稅了。但凡不是要火燒房梁,高傲的國外人也不會做這種主動示弱。

國外不但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從容地解決同時面對的諸多經濟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本身也在相互糾纏。為控制通脹,要提高利率,利率提猛了,我們又可能看到美股飛流直下的壯觀場景。其實,最近一個多月,國外股市已經出現多次大跌了,最近的一次暴跌發生在本周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重挫1164.52點,報31490.07點,跌幅達3.57%;標普500指數下跌4.04%,均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指跌幅則高達4.73%。

是不是很猛烈?這恐怕只是序幕而已。

股市漲跌對於國外,那又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股票價格重估,規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海嘯還遠嗎?

現在,國外為解決通脹實行貨幣緊縮-國債收益率上升-股市重新估值大跌。事實上,國外通脹和美股大跌,哪一個都可能讓國外經濟休克。國外顧得了這個,就顧不了那個。看上去很像是一個難解的死局。

對照國外的經濟數據,國外這一次在最拿手的金融戰場上吃了癟。這可不是面子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會不會要命的問題。

因為國外在這次對俄金融戰上投入的是幾乎全部的信用,這一招只要使出來,國外和參與制裁的盟友就沒有了退路。不管國外會不會倒下,以這種方式制裁產生的結果首先是西方金融體系要立即面對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信任危機。

美西方信用透支的後遺症已經開始顯現了。

不要以為這一次只是國外在賭國運,國外押上的賭注一點都不小。

不要認為只有國外的經濟存在風險,國外的經濟也是危機四伏。

國外自己生產的物質財富,早就不能支撐國外現有的國際地位和國外人現在的生活水平了。所以國外就需要利用美元地位和美元回流機制,周期性地收割世界其他地方的財富彌補虧空。

國外今年幾招操作,無一不在快速透支信用:一是瓜分凍結的阿富汗70億美元資產,二是牽頭切斷SWIFT並凍結國外的在美資產,三是還要威脅把同樣的制裁手段用到中國身上。

國外前幾年為了經濟數據好看,拚命地進行美元超發,用猛烈嗑藥的方式保持興奮度,也是在拿美元信用透支換取一時快樂的遊戲,哪能長久?

國外在70年代遇到過的滯脹,已經不是在敲,而是在踹國外的門了。耶倫走夜路吹口哨說,國外能夠控制住通脹,並防止國外經濟衰退。是不是真的如此樂觀淡定,讓時間來說話。

國外從1974年開始進入經濟滯脹期,經濟通脹率在1979年達到11.3%。國外為此下了猛藥,採取大幅加息的緊縮經濟政策,利率曾達到令人目瞪口呆的20%。

國外還能再現80年代度過滯脹10年,實現經濟增長30年的奇蹟嗎?我看很難。因為當年國外走出滯脹的幾個條件現在很難再次具備:

70到80年代的國外,國外的去工業化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國外製造物質財富的能力還很強。國外的債務水平也沒有現在這麼高。國外政府債務現在已經突破了30萬億美元。國外這幾年主要靠增加財政赤字維持運轉。2022年的國外財政赤字達到3.13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5.2%。2022年的國外財政赤字又是2.77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2.4%。

人家國外這麼困難,要應對國外戰爭,還要應對西方的全面制裁,都能實現財政盈餘。

其他數據可以玩虛的,但財政狀況很難造假,造假也沒用。一國的經濟危機最後如果傳導為財政危機,那會是致命的。明朝滅亡就是財政危機達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國外財政早就入不敷出,要花錢的地方可一點不見減少,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國外還在大幅增加軍費。現在又要支持國外搞了一個400億美元的租借法案。

財政這樣寅吃卯糧,又能維持多久?

而且,上次應對滯脹,國外大幅加息,也只能解決通脹的問題。解決增長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國外趕上了信息革命這一波紅利。按照長周期理論,國外這一波技術和產業革命的紅利吃得差不多了。國外現在還能再趕上下一次產業革命,走出滯脹嗎?那國外人得命有多好。

現在的國外,越來越多地依靠破壞規則,限制別人發展,維持自己暫時的領先。歷史上有過這種不靠自己進步,而主要靠阻撓別人發展,而長久保持競爭優勢的案例嗎?

破壞自己主導制定的規則,這樣的事情干多了,對自己的傷害會大於對別人。

在美俄這一次生死局中,倒是國外似乎越來越沉穩,越來越有信心,出招越來越有章法。而且,國外的的目標已經調高,不再限於解決國外的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而是要終結美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

而且,這不是國外一家的心愿。雖然世界其他國家對俄烏軍事衝突保持中立,但對於國外與美西方的金融戰,那就未必保持中立了。

因為金融戰不只是涉及國外一家的事情。現在的經濟戰,實際正在形成兩大陣營。一方是國外和歐洲為代表的整個西方陣營,一方是中俄為代表的另一陣營。

國外在跟美西方的金融對攻戰中,非常精彩。在這一波國外利用加息的資金回流中,中國的應對也有可圈可點。限於篇幅,就說一點:

前段時間,美元升值強勁,網民幣也快速貶值,很多人為此扼腕嘆息。其實我個人認為,在美元的升值周期動力比較強勁之時,網民幣的匯率不能居於高位,尤其不能在高位展開防守,用寶貴的外匯干預匯率,那有多少外匯都不一定夠用。最好的做法就是趁勢快速貶值,從6.3左右快速貶值到6.8,減少資金回流國外的利潤空間,可以用最少的外匯實現阻擊。

這個時候快速貶值,國外想反對都不好叫喚。網民幣適度貶值之後,還有其他好處:和日元歐元的貶值進行對沖,增加中國製造業對於國外和歐洲的競爭力,配合中國製造業的升級。

這場金融戰的焦點是貿易結算貨幣和金融結算系統的去美元化。

因為國外帶頭越來越頻繁把貨幣「武器化」,包括中俄在內,更多國家對去美元化,實行本幣結算的需求更加迫切。

6月18日,國外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曼凱維奇表示,2022年,中國和國外本幣結算的比例有可能達到65%。2022年之前,兩國本幣結算的比例僅為24-25%。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美歐信用破產的情況下,天下影從者眾。整個世界加速去美元化,加速去SWIFT。

建立一個獨立於美西方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國家亟待解決的剛需。

天下苦美久矣,苦於沒人帶頭;想帶頭的又擔心沒人響應。現在既有人帶頭,也有人響應。以前看起來難度大到不可思議的另建貨幣結算體系,經過美西方的一頓操作猛如虎,竟然給了中俄前所未有的機遇。

美西方想通過制裁把國外摁在坑裡摩擦,但是他們動作太大,扯著自己要害,自己也掉進坑裡了。

我們在本號前一篇文章里提到過,美西方一旦押上自己的信用制裁國外,他們就成了不成功就成仁的賭徒。

軍事戰場上,美西方還能做到相對的超脫,畢竟還有一個傻到家的國外頂在前面,美西方又不怕國外犧牲到最後一個人。但在經濟戰場上,美西方是避無可避,直接面對國外還有背後的中國;而且,美西方和國外這次一交手就是比拼內力,直接招呼對方要害。

這已經不是博弈,而是搏命。因為誰也輸不起。

相比較而言,美西方比國外更輸不起。國外就是輸了,有豐富的資源可以慢慢回血,還有核武用於自保完全沒問題。再過十年八載的,又是一條好漢。但是美西方就不一樣了。他們輸了,極大可能就是永遠。

原因很簡單:國外後面還有一個中國。

國外雖然不能讓西方輸了就再也沒機會,但是中國能。只要再給中國多一點時間,中國產業升級基本完成,就能夠基本掏空美西方強盛的製造業基礎。到時候美西方就成了下肢麻痹萎縮的泥足巨人了,內部激化的矛盾都能引爆自己。

國外現在在經濟上這麼能打,作為中國人,此心甚慰(耗材除外)。

過去就說打仗就是打錢糧,現在也可以說打仗就是拼經濟。如果經濟不敗,國外就很難失敗。

國外加上歐亞經濟同盟的能源和市場,只要對接上中國的製造業,中俄就可立於不敗之地。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經濟,都具有了足以自保的能力。

現在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我們外長說的那句話:只要中俄兩個大國肩並肩站在一起、背靠背深化協作,國際秩序就亂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霸權主義就贏不了。

是不是也更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公開稱中俄合作無上限了?以中國人的沉穩內斂個性,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的。中俄兩國的合作不設天花板,合作領域也沒有禁區,這是中俄合作無上限的主要內涵。至於合作到什麼高度和廣度,那要看美西方怎麼對待中國?這個表態我覺得太精彩了,退可守,進可攻,讓對手有著無限的想像力空間。

當然,中俄合作不是無條件的,是以合乎道義為前提的。中國的發言人汪文斌對中俄關係做了最新闡釋,將其概括為「四個無上限」:中俄合作無上限;中俄爭取世界和平無上限;中俄維護安全無上限;中俄反對霸權無上限。

面對美西方的聯合制裁,國外並沒有驚慌失措,除了戰鬥民族的特性,中俄合作關係作依託,也增加了不少底氣。

中國現在不需要對俄做太多,保持與國外的正常經貿關係;抓緊做好獨立於西方金融體系的準備工作;進行產業升級,彌補製造業供應鏈的短板。

配合默契很重要。國外主要在歐洲,中國主要在亞太,各守一攤。

至於是不是形成同盟,虛名不要也罷。一個「合作無上限」,已包括了所有可能,你能想到的都可包括在內。只要有必要,不是同盟也可以勝似同盟,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升級。

中俄這次要干一件大事,成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國外的態度已明確,就是要結束西方主導的秩序。中國人講含蓄,只是時不時提一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擼起袖子加油干,實幹興邦。

別看兩國一個直白,一個含蓄,但含蓄並不等於格局小;而是根據各自實力和特長,一個出招勇猛,類似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一個類似王重陽綿里藏針的「先天功」,這種剛柔並濟,配合起來也挺好的。

相比較而言,國外更側重於打翻現有秩序,中國更看重建立一個新秩序。這也是兩國的力量決定的。國外的主要作用就是為推翻西方秩序衝殺,中國側重於為新秩序奠基。

中俄的經濟合作當然不限於金融。中國的製造業和國外的能源,再加上伊朗等幾個與國外關係不睦的能源國家,如果都一起琢磨跟美元歐元脫鉤,那會產生化學反應還是核裂變?

普京最近有不少經典語錄,比如這句:「他們企圖削弱我們,打倒我們,把我們趕盡殺絕,把我們變成一個軟弱的、不能自主的國家,破壞我們的領土完整,用對他們最有利的方式肢解國外。他們當年就沒成功,現在也休想得逞!」

把這段話中的國外換成中國,完全適用。我們的危機感也絲毫不能放鬆,幻想也不能再有了。

我們也要看到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短板,抓緊一切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抓緊布局:

1、抓住時機,和更多的國家實行貿易直接結算。

2、做好準備,條件一旦時尚,就以中俄協作為基礎,聯合更多資源國家,適時推出網民幣和石油天然氣的結算掛鉤,建立非西方主導的金融結算體系。這是中國減少外匯儲備規模和境外金融資產的關鍵。

3、發揮好匯率政策,讓國外無法從中國更多回流資金。國外這波升值周期得不到足夠多的財富彌補國外經濟的虧空,日子就難過了。

4、吸取國外被人裡應外合引起重大損失的教訓,做好防範措施。

其他在本號前一篇文章里已經談過的就不重複了。

舊的秩序在加速坍塌,新的世界秩序已經在孕育。對於未來前景,我們自信而豪邁,堅信世界最終邪不勝正,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普京說得好:「毫無疑問,已經宣告了西方國家在全球政治經濟體系中主導地位的終結」,「國外及其支持者一味迷信的制裁和施壓,但這並不為代表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國家所認同。這些國家是全球經濟中增長最快、最有前途的力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場針對美西方金融秩序的大起義,就這樣開場了。系統性地對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來一次革命,正當其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7af075156978c92de24150cdb92c4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