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超越特斯拉,IPO能否實現零跑汽車朱江明的「領跑夢」?

2022-09-13   懂車師哥

8月29日,零跑汽車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書,並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擬籌集15億美元(摺合約117億元人民幣),最快於9月招股。僅過了10天,有消息稱零跑汽車暫停香港IPO,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緊急回應,「假的,公司赴港IPO進展順利。」能否成功上市,對於資金緊缺的零跑汽車至關重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容不得半點差錯。

堅持「全域自研」,三年趕超特斯拉

出生於1967年的朱江明,要比其餘造車新勢力領導人都要年長一些。但在行事風格方面,朱江明並不像一個保守派,而是比較注重與時俱進。從其發表的一些言論就能看出,「三年內,在智能化上超越特斯拉。」便是被大家提及最多的一句,與其他一些新勢力車企領導人的語言風格如出一轍。朱江明創辦零跑汽車之前是大華集團的CTO,所以他才有說這句話的底氣。

朱江明一直強調,零跑汽車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全域自研。何為「全域自研」?即自主研發智能電動汽車相關的電驅、電池、電控三電技術、智能網聯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相對於大多數新勢力選擇的「全棧自研」路線,最大的區別就是同步研發軟體和硬體。後者僅針對軟體系統,硬體則直接向知名供應商採購,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朱江明看來,電動汽車就是一個電子產品,軟體控制硬體,但硬體是基礎,決定了軟體的上限,如果自己不研發硬體,就有可能被別人卡脖子。

在他的帶領下,零跑用三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商,僅次於特斯拉。從現有產品表現來看,技術水平雖然不高,但是技術路線是有可取之處的。即將在月底上市的零跑C01就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是國內首批採用此技術的量產車型,和比亞迪的當紅車型——海豹技術相近,可見零跑是腳踏實地做技術研發。

打造高性價比產品,成為汽車界中的小米

沒有哪家新勢力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零跑當然也不例外。首款車型S01不走尋常路,定位兩門轎跑,加上略顯怪異的外觀設計,全年銷量不過一千出頭,與朱江明預期的一萬輛相差甚遠。好在朱江明受到五菱宏光MINIEV的啟發,迅速投產微型車零跑T03,五門四座布局,8-10萬的價格不僅有400km的純電續航,還有L2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較高的性價比讓它迅速被市場青睞,也幫助零跑汽車快速回血。想盡一切辦法先活下去,再去考慮盈利的問題,這是零跑汽車當時的狀態。

在零跑T03的銷量逐漸穩定之後,零跑緊鑼密鼓推出了第三款車——零跑C11,定位於中型SUV,主打的依舊是性價比。200kW的電機功率,配備超過70kWh的電池包,續航里程在500km以上,起售價只有17.98萬元,頂配的雙電機版本也只有22.98萬元,價格比同級別的競品要低不少。這樣的價格定位的確帶來銷量增長,8月份的月銷量已經超過6千輛,如果能繼續保持,對於零跑汽車的發展會起到較強助推作用。朱江明曾對外表示,零跑汽車是汽車界裡的華為,直到去年十月才改口「從目前看,我覺得零跑更像汽車界的小米」,這兩個比喻其實透露了朱江明的真實想法,在技術上向華為看齊,在定價上向小米看齊,只是目前這兩個想法只是美好的願望,就如同市面上找不出技術比肩華為,而性價比又能趕超小米的手機產品一樣。

萬事俱備,只欠「資金」

造車新勢力都缺錢,零跑也是。起初有人說,100億是造車的門檻,後面發現200億都不夠,從零開始造車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這也是很多所謂的新勢力熬不過一年半載的原因。從大華出來的朱江明,借著老東家的幫助,度過了初期的困難時刻,但也不能指望一家公司持續為其輸血。自2018年1月起,公司共拿到了8輪融資,其中包含紅杉、上海電氣、中金等多家機構,累計資金超百億,但是近半數已經花在營銷、研發、拓展市場渠道等方面。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零跑有可能在年底就會遭遇嚴重的資金短缺。這也是零跑汽車在此時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幸運的是,零跑汽車最近的銷量走勢良好,新產品也在有序推進,如果零跑汽車能夠成功上市,再加上後續零跑C01能有較好的市場表現,朱江明將零跑汽車打造成「領跑者」的願望或許就不遠了。(文/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