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友」,周杰倫

2022-07-17     娛樂硬糖

原標題:我的「老友」,周杰倫

作者|周 鐵

編輯|李春暉

搞不清時差的紐西蘭朋友,讓中國歌迷提前聽上了周杰倫的新歌。但更微妙的不是時差,而是人與人之間、擴展至網際網路輿論場之間的差距——圍繞周杰倫發布新專輯,呈現出兩個割裂的世界。

一邊是鋪天蓋地的吐槽,INS粉絲抱怨周杰倫態度敷衍,時隔六年才發專輯,裡面竟然只有六首新作;一邊是不加掩飾的偏愛,各方網友爭相搶購,衝出銷量新高;一邊是周杰倫連續刪除多條INS動態,對評論開啟審核機制;一邊是「哥」在快手用尤克里里彈唱《粉色海洋》,和老鐵相約下一場獨家直播。

有點意思。

大多數老牌明星出場,話題翻來覆去就是懷舊。再看周杰倫,每一次出新歌的動靜,都在宣告他依舊是華語樂壇的絕對頂流,可供群眾熱議的話題不要太多:

周杰倫還能打嗎?周杰倫瘦下來沒?周杰倫新歌喊哪位朋友了?周杰倫啥時候直播營業?而點開這些話題,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真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周杰倫:歌手、熱心網友、奶茶愛好者……

因此,聽到「周杰倫沒把粉絲當回事兒」的說法時,很多快手老鐵的反應是:啊?是我認識的那個動不動分享籃球、魔術、自拍照的周杰倫嗎?我跟他不要太熟好嗎!

硬糖君將此現象命名為:周杰倫盲點。

究其原因,周杰倫走紅於傳統媒體制霸的時代,被不斷地神化、符號化,一度只留下「亞洲流行天王」的醒目標籤,但這也是刻板標籤。殊不知,在新媒介環境下,周杰倫早已通過短視頻記錄真實自我,展現出接地氣的很多面——這也正是周杰倫總有話題的關鍵。

周杰倫新歌的質量究竟如何,並不是硬糖君今天想討論的重點,畢竟趣味無爭辯。我們就想說說周杰倫這個人,說說在後浪洶湧的娛樂江湖,他這幾年是如何發歌不多、熱度不衰、始終是網際網路流量密碼的。

成為快樂源泉

周杰倫專輯先行曲《最偉大的作品》一經上線便火速在全網傳開,所到之處皆是熱搜不斷。定睛一看,你會發現這潑天熱度背後站著兩撥人。

2000年,周杰倫憑藉首張專輯《JAY》嶄露頭角,並迅速開啟自己的黃金時代,成功制霸幾代人的青春。如今,周杰倫發新歌最先挑逗地肯定是老粉。第一波熱點圍繞作品本身展開,是必然的、不爭的事實。

可這也只是局部特寫。如果我們將鏡頭推遠,會看到還有包括硬糖君在內的另外一批人:他們不是周杰倫創作巔峰時期加入的,痴迷的也並非周氏才華,而是周氏幽默。比起周杰倫新歌里有多少藝術梗,普通路人更關心「哥請郎朗是為了顯瘦嗎?」

六年時間,只發過兩首單曲,這要是放在普通歌手身上,必定是糊穿地心早被遺忘。周杰倫有底氣「任性」,是因為他擁有無數忠誠老粉的同時,也通過各種網絡梗不斷吸引年輕新粉。前者陪他堅守華語樂壇,後者助他征服網絡世界。

這齣劇情的起點能追溯到2015年前後。彼時,剛結婚當爹的周杰倫突然變得少女心泛濫,甚至在音綜里嬌羞捂嘴,以#周杰倫小公舉#登上微博熱搜。粉絲順勢自製了一批可愛表情包,以極致反差萌吸引路人使用。數據顯示,「周杰倫」的搜索指數在這個時間節點飆至峰值。

後面幾年,周董發胖的話題反覆出現,網友扒出這是奶茶惹得禍。周杰倫搞笑回應,「我發現不看鏡頭比較瘦,但奶茶我還是會喝。」於是周董里里外外都成了奶茶代言人,簡直是奶茶偶像。

在《最偉大的作品》里,網友紛紛調侃周杰倫、郎朗的組合該叫「胖哥倆」。其實,這個梗早在2019年《說好不哭》上線時,我們就給周杰倫、陳信宏用過了!所謂快樂源泉,大概就是舊梗永遠可以翻新,玩一次樂一次。

周杰倫征服網際網路的劇情,在其官宣獨家進駐快手後達到高潮。這意味著他在內地擁有了唯一一個社交帳號,粉絲和路人不必再通過碎片化的八卦了解偶像近況,真正走進了周杰倫的生活。

相當有意思的是,周杰倫新歌玩魔術、合作郎朗、致敬莫奈的操作,某些網友看起來相當清奇,但快手老鐵卻見怪不怪。原因無他,實在是老鐵們對周董的日常生活過於熟悉。

在快手,周杰倫早就直播連麥過郎朗,分享過對方彈鋼琴,關係不要太鐵。而那些故意玩梗「胖哥倆」的朋友,很可能就曾在周董曬「郎朗彈琴」的作品底下,真誠評論「優秀的人總會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哪哪兒都有周杰倫

周杰倫發布新專輯,八個字背後流淌的是數億級的流量和曝光,網際網路大廠們聞到沒有不說香的。

故而,短視頻、在線音樂、社交產品等等,各家都試圖從這場娛樂盛事裡瓜分點話題和流量。就這樣,我們看到先行曲《最偉大的作品》出來後,各大平台在爭搶首發、專輯預約、星粉互動一系列運營策略上,各出奇招。

熱鬧是真的,但多數也都是可預見的。比如說,具有媒體基因的平台,其廣場效應始終強勁。周杰倫發新專這事兒真火,我們對應的直觀感受是「上了好多熱搜」啊。

不可否認,這些話題在短時間裡,能夠助力創作者迅速打出聲量,但也需要面對一些關鍵問題:這些話題從何處提取?傳播威力可以持續多久?

新專輯的內容解讀通常是最先、也是最容易發酵的。不過,這些物料難以持續取用,成千上萬的網友討論完「《最偉大的作品》致敬經典」「周杰倫新歌的藝術性」等等,後面很難再講出新花樣。

而常規的社交產品,則能給新專輯的碎片化傳播提供陣地,順道帶火「胖哥倆」「杰倫鴿鴿」的搞笑梗。但這些物料的滲透仍停留在表面,粉絲往往處在旁觀或淺淺參與的位置,無法實現強傳播。

在硬糖君看來,大廠爭搶周杰倫這齣戲裡,真正精彩且有價值的是各家在互動玩法的比拼。平台不再讓粉絲局限在刷刷看看,而是將音樂作品、星粉生態和二創文化融合,使其可以玩、可以聊、可以合拍,總之給所有人提供參與其中的合適姿勢。

快手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不錯。先是周杰倫個人快手帳號發布新歌《最偉大的作品》MV,給老鐵及時端上這道音樂前菜。而後推出粉絲合拍,由周杰倫親自伴奏,激活站內用戶的創作熱情。「手工耿邀請周董試駕烤串鋼琴車」的熱點話題,就是從快手火到全網。

如今周杰倫的新專輯已全部發行,快手仍沒有停下寵粉的腳步,還給廣大用戶準備了獨家直播、神秘驚喜,繼續帶領網友走近周杰倫,探索專輯創作背後的故事。

如此滿足多屬性用戶的需求,就會製造源源不斷的新話題,並由此產生更多傳播可能性。僅在快手,短短24小時,周杰倫《粉色海洋》首次彈唱播放量就已突破2億,斬獲超500萬的「粉色螢光棒」點贊。《最偉大的作品》單曲MV點贊量也成功突破480萬,數據仍在穩步增長。

復盤始末,快手推杰倫不只是音樂內容的消費,還提供著沉浸的娛樂體驗、自然的社交互動和剛需的情感價值,這無疑是「爭搶周杰倫」過程里最獨特的看點。

何為有效傳播

懷舊其實始終是網際網路上的熱門主題,尤其在全人類都恨不得讀檔重來的疫情這幾年,這種常見心理已迅速轉變成時代情緒。

王心凌、劉畊宏、海清一眾老牌明星走紅短視頻,「你是我的神」「這是能說的嗎」系列老梗被反覆挪用。周杰倫在這個節點發布新歌,肯定會搭上懷舊潮的順風車,這在「爺青回」「終於等到你」等高頻熱評里都有所體現。

那麼問題來了,只憑高濃度的懷舊情緒,就可以製造如此磅礴的聲量、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持續火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是幾個月嗎?

顯然不能。近期翻紅的那幾位老牌明星,如今熱度已慢慢消散。可見,粉絲再是努力,基礎盤再是穩固,明星也得依靠團隊和平台系統化的運營,才能真正拉近自己和用戶的距離,完成固粉、圈粉的價值沉澱。

說白了,情緒永遠是最低成本的流量聚合器,但它只有經過反覆的引爆和強化,才能讓內容和觀眾持續產生關聯,從而充分共鳴,展現出遠超預期的傳播威力。

周杰倫發布新專輯火在快手正得益於情感價值。那套運營組合拳可以激發粉絲互動熱情,而其中細節更是讓人心生羈絆、欲罷不能。比如說,快手號召粉絲二創,給予的不只是流量曝光支持,還有被周杰倫批改作業的寵粉機會。

於是乎,@拉美天后Camila、@V手工~耿、@桑娜_、@朱思思Jessie等快手創作者,第一時間湧進周杰倫評論區打卡,各自交出姿態妖嬈的作品。這既可以讓粉絲對明星的愛得以釋放,也助推周杰倫的新歌以二創出圈,輻射至更多受眾。

再說新專輯一經上線,周杰倫立馬在個人快手帳號獨家發布彈唱版《粉色海洋》,說的是「新專輯首唱送給快手朋友」。粉絲驚喜發現,給這條視頻點贊可以送出粉色應援棒,評論區迅速成為粉色海洋。偶像唱情歌,粉絲送祝福,在無法相聚線下的疫情時代,這種雙向奔赴極具儀式感和陪伴感。

在硬糖君看來,快手最溫情的地方,就是把傳統的星粉生態又往前推了一步,不再讓粉絲仰望明星,而是推動雙方發展成朋友關係。在此處,周杰倫會問網友給狗子送啥禮物,陳佩斯會跟老鐵分享父子日常、時代少年團會記錄成長故事……所有明星做回真實的自己,跟網友越來越熟、越來越親。

那不止是天王周杰倫,也是好友周杰倫啊。如今,聽完全部新歌的朋友,正在焦灼等待7月18日晚7點快手那場獨家直播的到來,想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和驚喜,想知道三位神秘嘉賓究竟是誰,想聽聽方文山會聊點什麼,也想知道《周遊記2》和演唱會埋著哪些彩蛋。

據說,這場獨家直播預約人數已經超過888萬。如果你曾錯過認識周董(奶茶版、魔術版、話癆版)也不必遺憾,速度掃碼預約,和老鐵們一起走進快手直播間,掃除周杰倫盲點,找到他的一百種打開方式。

當然,拿到預約海報的老鐵,更在熱情討論著「哥」這次回帶哪位朋友來直播,會不會再玩一次魔術——我在快手看過的周杰倫變魔術,終於要比在《康熙來了》看過的還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7808e854598b13ba976eec0946e4c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