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秋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2022-10-16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古人秋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忙於豐收一年的辛勤結晶,秋天是創作的季節,詩者更偏愛於秋天,留下了大量描寫秋天的詩文來抒發自己的心意。除了農事和創作,古人在秋天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

秋社

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是中國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吳自枚在《夢粱錄·八月》寫到:「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於壇,蓋春祈而秋報也」。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

登高賞菊

古代文人逢秋必登高,登高必飲酒,飲酒必賦詩。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登高,一般在重陽節之日進行。重陽節登高,人們還會「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因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加之對山神的崇拜,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秋狩

秋狩是秋天出遊的好選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描寫的就是他秋天狩獵的場景:「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此外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叫「木蘭秋獮」。這是清代帝王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木蘭」,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通過行圍活動,不僅可以使八旗官兵保持傳統的驍勇善戰和醇樸刻苦的本色,做到安不忘危、常備不懈。同時,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蘭行圍,在那裡定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便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滿蒙關係,這對於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秋闈

指秋天的鄉試,每三年一次。鄉試發的稱為「乙榜」。考中的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凡中試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取中者稱為「貢士」,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分為三甲。其中能夠一身兼解元、會元、狀元的,就是「連中三元」。

秋後問斬

古代刑罰一般集中在秋天,秋後問斬的意思最早來自《禮記·月令》:「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秋後,指秋分之後。古代刑部官員認為行刑要天人合一,人的生死應與自然和諧。另外朝廷施政也要順應天時,春天適合慶典,夏天適合賞賜,秋天適合處罰,而冬天則適合行刑。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民諺「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秋後算帳」等等,都有類似的含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749445a7a8b062a7cfec0338793ec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