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官是個極其危險的職業,尤其是撰寫本朝歷史時難免會受到當權者的影響。歷史上迎合當權者,擅改歷史的不少,但更多的是不為權貴,捨身取義的英魂。
北魏太延五年,太武帝拓跋燾命崔浩等人主編魏史
崔浩此人曾侍奉過北魏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在北魏一統北方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官至司徒,可謂位極人臣。
當時,拓跋燾命崔浩等人編國史,曾再三叮囑他們,寫國史一定要根據事實,不能胡編亂造,不可有浮誇之風。
拓跋燾編寫國史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為了大肆傳閱,只是想教導皇家子孫,給皇室後代們觀看,感受祖宗創業之艱。
但崔浩等一批文人按照拓跋燾的要求,查閱魏國上代史實資料,編寫了一部北魏本朝的史書。崔浩手底下有兩個文人一個叫閔湛、一個叫郗標,為了討好崔浩,建議崔浩將國史刻於石碑之上,以供百官和京城百姓觀看,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崔浩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便將國史刻於石碑上,立於天壇東的道路兩旁,使得來往行人駐足觀看,議論紛紛。
由於崔浩等人為了達到拓跋燾根據「史實」的要求,對於鮮卑拓跋氏的發家史並無忌諱,拓跋氏由鮮卑少數民族起家,其家族早期文化十分落後,書中記載的事情,雖是史實,但有些在當時看來有辱斯文,甚至是極不體面的。
當時的鮮卑貴族看了石碑,認為書中記載有辱皇家威儀,紛紛向拓跋燾告發。魏太武帝聽聞此事,也十分震怒,感覺丟了皇家臉面,下令將崔浩等人抓了起來。
崔浩於公元450年被殺,九族被滅,連帶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盡皆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