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頒獎了,不是殘雪,是一個叫約翰·福瑟的戲劇家

2023-10-06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諾貝爾文學獎頒獎了,不是殘雪,是一個叫約翰·福瑟的戲劇家

昨天,本號就說了,殘雪不可能獲獎的,因為她的《新世紀愛情故事》瑞典文版剛剛出版,諾獎委員會的幾個人還來不及消化呢。

可是,又特別希望殘雪能夠獲獎,畢竟同為中國人,實在太需要這個獎來增光了。

現在,塵埃落定,20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是約翰·福瑟,一名很小眾的挪威戲劇家。

老實說,除非是資深戲劇迷,一般人還真的很難接觸到這個傢伙。

不過,他的作品《一個夏日》,這個夏天剛剛在中國演出過,有看過的人應該會感到格外開心吧,有幸提前看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作品。

對於約翰·福瑟,因為名聲只在戲劇圈內,普通的文學愛好者真的對他太不了解了。

他的獲獎,估計又是出版社哭暈在廁所里的一年。

每一年,書商都在等,看看到底誰獲獎,想著能夠趁機熱賣一批,躺著把錢掙了。

可是,諾貝爾文學獎這幾年劍走偏鋒,單選那些無人知曉的小眾作家,將獎項頒給他們。對於那些名聲在外的大佬,就是看都不看一眼。像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等,諾貝爾獎就是看不上,其實這是諾貝爾獎的損失。

簡單聊下約翰·福瑟。

作為挪威人,1959年出生於挪威豪格松,約翰·福瑟在挪威國內還是蠻有名的,國寶級別。

198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反響不佳,但這對他絲毫沒有影響。從卑爾根大學畢業後,他成了作家,寫詩歌、寫小說。90年代初他開始為劇院寫劇本,創作主要集中在夏天。他喜歡手寫的形式,愛收藏鋼筆和墨水。

1994年,福瑟的劇本在卑爾根的國家劇院首演,這是他戲劇生涯的開始。

1999年,他的《有人將至》首演於巴黎,從此使他躋身當代戲劇界頂尖作家行列。《有人將至》是如今他最有名的劇本,他花了四五天就完成了。

福瑟的戲劇作品以簡練的語言著稱。他的劇中人物往往沒有具體的名字,常被冠以「男人」「女人」「他」「她」「朋友」等稱呼,這種獨特的命名方式暗示劇中人物的經歷具有普遍性。

他在寫作中試圖減少對詞語的使用,沉默、破裂和停頓,靜默在他的劇本里占據重要的地位。

他通過最普通的生活日常的瞬間,對人物的情感歷程進行挖掘,探討親密關係中孤獨與背叛,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對於生命的思考……

以上元素,是他主動的選擇,也是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主要原因,因為夠獨特,夠深沉,夠品味,夠文學精神。

相比較而言,村上春樹就欠缺的太多了。村上主要是太主流,太討好讀者,有思想,但不夠敏銳,有哲理,又不夠深刻,只有小資,沒有深度。

約翰·福瑟的獲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劍走偏鋒簡直是絕配。其實,殘雪也是。殘雪不夠出名,但是逼格夠了,思想也夠了,獲獎的資格也足夠了。只是《新世紀愛情故事》出版的太晚了,明年或者後年,大機率就湊齊獲獎資格了。等著瞧吧。

回說約翰·福瑟,他創作於1999年的《一個夏日》,在2000年該劇獲得北歐劇協最佳戲劇獎。故事就很有特色,從一位年老女人的回憶開始,她日復一日地眺望著大海,與記憶搏鬥。時間被分成了「過去」與「現在」。在重複、停頓、空白和沉默中,賦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語句全新的含義。

氛圍感極強,就好像在邀你走進挪威靜謐的峽灣,領略北歐的「夏日」風情,靜靜聆聽兩個女人的回憶,感受最真實的交流和細膩的情感。

可惜,我也沒有看過,更深的就寫不出來了。

到此為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64f8f5bb01d01acd2d001d6b19f2c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