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紡織服裝進口下降 東南亞紡織市場頹勢難解 企業訂單流失嚴重 紡織旺季成色幾多?

2023-09-21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歐、美、日紡織服裝進口下降 東南亞紡織市場頹勢難解 企業訂單流失嚴重 紡織旺季成色幾多?

「金九銀十」傳統旺季,下游季節性需求在最近一段時間略有改善,但成色不足。隨著秋冬季產品訂單增長,織造廠和印染廠的開工率略有上升,一些染廠也反映出業務略為繁忙。但坯布的價格基本穩定,其中彈性面料的價格略有上漲

新棉收購期臨近 棉花平穩運行

國際市場方面,9月美聯儲如期暫停加息,預計降息在明年9月份出現,鮑威爾表態依舊偏鷹,美棉價格近日承壓下行。國內市場方面,鄭棉期貨走勢震盪,一方面儲備棉成交率下降,下游紡織端繼續反饋旺季不旺,這使得大家對於四季度的棉花需求前景趨于謹慎。由於新棉即將上市,並且年底之前的進口棉的數量也不少,所以在總體供應增加而需求邊際轉弱的情況下,四季度棉花現貨價格進一步走強的機率不大。另一方面,現階段,市場繼續等待新棉上市,關注新年度皮棉成本,對於籽棉收購價格不會太低的預期,以及棉花現貨價格仍然較堅挺,繼續對鄭棉期貨構成支撐。9月21日,鄭棉主力合約收盤價為17110元/噸,較昨天結算價下跌145元/噸,節前效應,增量資金做多熱情下降,鄭棉或維持偏弱震盪走勢

近期鄭棉主力合約市場走勢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 棉紗提漲難度大

今年我國紡織行業開局良好,產銷情況出現好轉,但可持續性不足,企業虧損面再度擴大,採購棉花積極性下降。內需方面,紡織品服裝消費增幅逐步放緩,主要紡織品產量繼續穩中有落。

據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幾家棉紡廠反饋,本周以來棉紗現貨偏弱,報價提漲難度較大,織布廠、中間商採購基本一單一議,壓價現象並沒有改變。雖「金九銀十」外貿、內需訂單較7-8月有一定程度好轉,但仍明顯低於業內預期,尤其全棉床上用品、勞保用品、牛仔、中高檔T恤及襯衫等常規訂單同比下降30-40%,消費終端信心恢復仍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浙江某紡企表示,國際消費依舊疲弱,在去庫壓力大背景下,短期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態勢或難以改變,短單、小單仍是主流,新增長線單、大單比較困難。在出口、內需均呈「強預期、弱現實」大背景下,棉紡織廠要想產銷有所突破難度較大。

從調查看,用棉企業普遍認為,棉紗報漲難以有效向下游傳遞除來單明顯不及預期外,還與下面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織布廠、貿易商大量進口外紗,壓縮國產棉花、棉紗消費需求。據海關統計,2023年8月我國進口棉紗19萬噸,環比增加3萬噸,增幅18.75%同比增加12萬噸,增幅155.8%。2023年1-8月我國進口棉紗102萬噸,同比增加18.3%;二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沿海地區各輕紡市場、貿易商棉紗庫存居高不下(佛山、紹興、常州、南通等公共倉庫7月以來持續處「爆倉」狀態),近期紛紛開啟降價出貨模式,紗價報漲底氣不足。

傳統旺季的表現可能不如預期

季節性需求最近略有改善,但9月和10月傳統旺季的表現可能不如預期。

從國內需求來看,2023年1-5月,旅遊、商務、婚慶、探親、裝修等被壓抑的需求集中釋放,拉動了國內需求的快速復甦。然而,在6月和7月,隨著被壓抑的需求逐漸消退,國內需求增長出現放緩的跡象。根本原因是,在當前經濟環境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的改善潛力有限,阻礙了消費支出的增長。即使在家庭儲蓄率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也很難提高消費意願。相反,人們更常見的做法是降低消費槓桿並提前償還貸款。

過去更依賴國內雙十一(11月11日)促銷的傳統旺季近年來消費需求有所下降。電商平台不再發布雙十一的銷售數據,隨著全年的持續促銷,消費者在雙十一期間的購買需求已經分散。根據初步調查,一些服裝公司和電商平台今年主動減少了庫存。首先,他們降低了對旺季的預期,其次,2023年國內銷售主要是小訂單和快速訂單,偶爾會有爆炸性的熱銷商品。這種情況考驗的是公司的快速反應能力,而不是庫存商品的數量。

進入傳統紡織生產旺季,下游消費需求緩慢恢復,訂單相對前期有所好轉,企業生產積極性較高,棉花原料庫存有所增加,但內外需訂單情況總體不及預期。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截至2023年9月初,被抽樣調查企業開機率為90.3%,環比上升3.4個百分點,同比上升16.2個百分點。紗產銷率為96.7%,環比提高6.6個百分點;布的產銷率為101.6%,環比提高5.7個百分點。被抽樣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約為28.3天,環比增加3.2天,同比減少2.1天。

發達經濟體服裝進口持續下滑,東南亞紡織市場疲軟暫難緩解

出口方面,在美國限制新疆棉實質性影響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企業訂單流失嚴重,我國棉製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下降幅度大於其他類別的紡織品,市場占有率降低、企業成本增加,訂單向外轉移速度加快。

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直保持在擴張閾值以下,表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製造業的持續疲軟,特別是在歐洲和美國,可能會給全球製造業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家庭正在減少可選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的支出。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來自歐洲、美國和日本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明顯下降,2023年進口量保持負增長。上半年歐盟服裝進口460.7億美元,同比下降11.2%;澳大利亞服裝進口43.3億美元,同比下降6.8%。1-7月,美國紡織品服裝累計進口量為539.3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9.4%;累計進口金額613.36億美元,同比下降21.8%。全美零售聯合會表示,零售商正在消化過去一年半積累的最後一批過剩庫存。

東南亞紡織市場需求依然不足,出口繼續下滑。柬埔寨海關統計,1-8月柬埔寨服裝出口36.3億美元,同比下降23.2%;8月巴基斯坦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4.55億美元,同比下降7.6%;越南統計總局數據顯示,8月越南服裝出口下降5.8%,1-8月累計下降15%。近期來看,東南亞紡紗開機率呈現一定好轉態勢,但紡紗利潤依然虧損。

從外貿角度來看,1-2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同比增長-19%,3月迅速回升至19%。3月的意外增長主要是由於疫情導致的被壓抑訂單的短期釋放。然而,4月份下降至8.8%,5月至7月進一步加速至-10%以下。儘管由於去年的低基數,8月及以後的出口增長率可能會回升,但實際壓力仍然很大。

就海外庫存而言,美國批發商的服裝和面料絕對庫存正在下降,但距離達到正常水平還有一段距離。庫存與銷售的比率一直很高,而且波動很大。海外品牌服裝正在進行去庫存,但去庫存進度低於預期。根據耐克的最新財務報告,截至5月底,庫存為85億美元,比2021年底高出30%。阿迪達斯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庫存達到55.4億歐元,比2021年底增長38%。

進入紡織服裝「金九銀十」生產旺季,國內外市場均出現邊際好轉跡象,但與往年相比「成色」不足。紗棉價差維持低位,紡紗生產虧損較為普遍,對棉花採購需求造成壓力,在前期市場對消費回暖的較高預期下,貿易商囤貨積極,紗線庫存明顯增加。另一方面,9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降雨降溫,業內對棉桃吐絮及新棉單產的擔憂有所升溫,其他主產棉國乾旱少雨狀況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天氣因素對供給端的擾動仍將持續。國慶節過後國內將迎來新棉的規模採摘高峰,棉農對新棉收購價預期普遍較高,隨著機械化採摘的推廣收購期大幅縮短,搶收之勢恐難避免,而前年搶收虧損餘悸及有關部門加強調控監管將會促使收購活動更加理性。在天氣和搶收未被證偽的前提下,預計國內棉價在階段性承壓盤整後仍有偏強震盪的可能。

來源:生意社、中國棉花網、國泰君安期貨、中國紗線網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文章轉載、來源、刪稿、宣傳合作,請添加小紗微信newyarn888888)

想第一時間了解行業重大消息嗎?關注中國紗線網公眾號,發送「行情」,了解最新行情;發送「招聘」,查看最新崗位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4cbfc66ccf1d87f91a97670526e0f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