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喊話郭德綱:我成就了你的教育方法!郭氏教育只適合我一人

2023-07-23     有你的幸福

原標題:郭麒麟喊話郭德綱:我成就了你的教育方法!郭氏教育只適合我一人

你如何評價郭麒麟?

某網友給出了一種答案:

有人討厭郭麒麟嗎?不可能!

全世界只有兩種人,喜歡郭麒麟的人和不認識郭麒麟的人。

一個1996年出生的小男生,充其量算是一個顏值不高的小鮮肉,憑什麼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給你講兩件小事,也許你就可以「管窺見薄」。

鳳凰衛視的主持人採訪郭麒麟,他作為「主角」,應該先上車。

可是他在車門口停了一停,問攝像大哥,咱們怎麼坐?最後主動「爬」上了后座(七座車,坐後面很費勁)

想要喝水,主持人把第一瓶給了他,但他隨手就遞給了前座:「大哥您喝嗎?」,嘴裡嚷嚷著分分,最後全車的人都有水喝,他卻成了沒水喝的人。

做任何事都能瞻前顧後,顧及他人,這一點,別說是被捧慣了的明星,就算是普通人,也很難做到。

記得華少採訪過他,他們是喝茶的,但郭麒麟注意到茶壺嘴的方向。

談話中間還不停給華少倒茶,不小心將茶倒滿了,破了「酒要滿,茶要半」的規矩。

麒麟趕緊圓場:「不好意思,這杯我來喝」,立馬又給華少重新倒了一杯。

為人處世處處體現的周到,讓人如沐春風,如此有禮貌的孩子,誰能不喜歡?

郭麒麟如何評價父親對自己的教育?

他的原話是:

「我和父親是相互成就的,他對我的這套教育方式,放在別人身上是行不通的,我成就了他的教育方法,但同時他也成就了我的三觀建立和人格」。

郭德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就是把人格打碎,碾壓成粉末再重組的過程。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就是這個父親比較護犢子,我的孩子我可以欺負,但我不允許外人來給他氣受,我知道他到了外面要受挫折,受到一些流言蜚語的傷害,得了,我在家裡先把他的尊嚴踩在腳底下,等到了外面,他就成了鐵金剛了。

郭麒麟作為德雲社的少當家,從沒有受到過父親的獨寵,反而是「客人」關係,沒有自己的毛巾和牙刷,沒有自己的房間,他倒在草叢裡沒有人扶,大家都有椅子坐,他只能坐在樓梯上,吃著不愛吃的飯,獨自一個人哭。

像電視劇里演的,若是一個孩子受到父親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就算不是心理扭曲,也肯定是個不快樂的孩子,所以郭麒麟如今能夠成長為一個三觀正,人格健全的孩子,是出人意料的,但這些人中,不包括郭德綱,他如此對待兒子,一開始就是故意的。

為什麼郭德綱的教育方式,只適合郭麒麟?

特殊的成長環境

郭麒麟從小並沒有跟父親一起生活,那時父親的相聲事業正處於低谷,一個人在外拼搏很是辛苦,他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後來父親火起來了,他被接到了北京,一下子引入眼帘的便是烈火烹油,花團錦簇的生活,孩子難免晃花了眼。

作為德雲社的少當家,郭麒麟到哪裡看到的都是笑臉,眾位師兄弟百般討好,來來往往的人也都恭維他,所謂人在順境容易迷失自我,少爺脾氣一旦養成,將來一輩子也就完了,此時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時常給他潑涼水,除了郭德綱,再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郭麒麟身上有很多規矩,比如有一次欒雲平在吃餅乾,郭麒麟竟然問:「我可以吃一塊嗎」?這讓欒雲平很驚訝,這本來就是你家的東西呀,吃就行了。後來才知道這是郭麒麟的習慣,也是郭德綱給他立的規矩。

保持透亮的心

郭麒麟是一個清醒的人,「內心保持透亮,這是我的閃光點」,「我這點光芒現在大家看不到,但我相信,我能夠把自己照亮,能把眼前的路照亮,就這麼一直走下去,早晚會被大家看到」。

難怪人們說,人間清醒郭麒麟,這麼小的年紀就如此通透,這也源於父親的教導。

郭麒麟不是普通人,即使飾演了不同角色,這個名頭依然沒有「郭德綱兒子」來得響亮,可以說,他一輩子都必須活在父親的名聲之下,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就會被流言蜚語侵蝕,所以他的人生,能夠自己把控的力度很小。

但如今的郭麒麟,清醒地看清了自己,沒有天賦,也挑不起德雲社的大旗,郭德綱=德雲社,父親之後,再沒有德雲社。

他放下了包袱,活出了自我,他可以說相聲,也可以參加綜藝,同樣可以是一個演員,父親給了他充分的自由,不靠父親的光環活著,這是郭德綱給兒子的最大底氣。

來自父親的篤定

很佩服郭德綱,能夠把兒子看得透徹,知道他是外表看著柔弱,內心足夠強大的孩子,這也源於基因的神奇,郭麒麟在本質上,跟郭德綱屬於同一類人,也經歷了同樣的遭遇,不同的是,郭德綱的第二次人格重組,是束手無措和心酸的,「我本想給你當狗,奈何你把我逼成了龍」。

人生至暗的這段經歷,對於郭德綱來說不是恥辱,而是發奮的動力,他的潛力爆發了,涅槃重生了,他的人生就是教育兒子最好的案例,「你把他說夠了,出去就再沒人說他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個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人說,即使郭德綱什麼都沒有了,他依然是最富有的人,有一個相濡以沫的妻子,一個如此懂事的郭麒麟,他就已經成功了。

所以,打壓式的教育,只有用在郭麒麟身上才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是他成就了父親,同樣,也是父親成就了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寫在最後:

挫折教育不具有普遍性,郭德綱也不是教育家,但他說的,「一個猴一個拴法」,話糙理不糙,就是因材施教的精髓所在,父母多觀察,多變化教育方式,總有一種適用於你的孩子。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教育的底色永遠是愛!

今天的討論話題:你覺得老郭換一種方式教子,郭麒麟會成功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406477d5829ba2414e71bb80db20f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