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毛主席斥巨資買下一堆贗品,周總理困惑,偉人卻明示:賺大了

2024-08-13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9年,毛主席囑咐財政部門拿出12萬美元,他要用這筆錢購買一批古董字畫。

周總理得知這個消息,想要阻止。

因為,幾周前,博物院的同志剛剛驗看過,毛主席要買的那批字畫是贗品,其價值最多也就3000美元。

周總理認為,即便要照顧這批字畫原主的心情,也至多只能給對方3萬美元。

但毛主席卻哈哈大笑,他對周總理說:「我們的統戰工作要講策略。他說11萬多,就給他12萬!這叫『投石問路』嘛!我們賺大了!」

那麼,毛主席為何要這樣說呢?

原因在於,這批字畫的原主身份不凡,正是曾經擔任國民黨代總統的李宗仁。

這批字畫,是他托程思遠帶回來的,是向大陸釋放的一個友好信號。

李宗仁的野心

關於李宗仁的歸國始末,其實還要從1949年開始說起。

那一年,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受到了極大挑戰。

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趁機發難,逼蔣介石下野。

雖然蔣介石百般不甘願,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做出退讓。

李宗仁就這樣,成為了國民黨的代總統。

然而,戰勝蔣介石之後,李宗仁才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蔣介石雖然離開,但他的勢力在國民黨內部根深蒂固,以至於李宗仁這個代總統發號施令,根本就不管用。

國民黨內部各大派系鬥成一團,貪污腐敗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而在外,解放軍勢如破竹,國民黨的幾大重要城市均已失守。

可以說,此刻國民黨的境況,任何人都難以挽救。

蔣介石則來了一手更絕的,他在卸任之前把中國所有的外匯和貨幣儲備金都搬到了台灣。

甚至連美國方面援助給國民黨的武器,也運到了台灣。

這樣一來,李宗仁剛一上任,就面臨著既沒錢也無兵的窘境。

這讓李宗仁內心與我黨和談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當年四月,他派出代表到北平談判。

當時,李宗仁是這麼說的:「我要做到劃江而治,共產黨總滿意了吧?只要東南半壁江山得以保全,我們就有辦法了。」

但這個想法完全是痴人說夢,解放軍眼看就要實現解放全中國的目標,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接受國民黨的條件。

何況劃江而治的辦法,會埋下嚴重的分裂隱患,這個辦法對國家沒有任何好處,只能滿足國民黨高層的一己私慾,所以,我方很快就回絕了。

我方希望李宗仁能夠迷途知返,和人民站在一起。

但李宗仁顯然還抱有幻想,一直試圖和我方談一些不可理喻的條件。

同時他又認為,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可以抵禦解放軍很長一段時間。

眼見李宗仁油鹽不進,我方只好向他發出最後通牒:以4月20日為期限,此日一過,無論李宗仁是否接受統一的條件,我方都勢必要過江,完成統一。

4月23日,解放軍解放了南京,而李宗仁於凌晨倉皇地逃往桂林。

孤立無援

桂林是李宗仁的老地盤,所以,這裡的形勢對李宗仁還算有利。

當然,李宗仁也意識到,自己是無法與解放軍抗衡的。

而此時,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爭鬥又起,蔣介石想趁機重回總統之位。

這一切,令李宗仁心力交瘁。

由於丟失南京,所以李宗仁認為,眼下自己只有兩條路走。

要麼引咎辭職,要麼就是與蔣介石達成一致,使蔣介石不再對自己處處干涉,這樣或許還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但想想也知道,蔣介石是絕對不肯和李宗仁坐下來好好商議的。

更何況,如果支持李宗仁力挽狂瀾,蔣介石就得交出自己手中的兵力錢財,這無異於是要了蔣介石的命。

所以,雙方的談判實際上還沒開始,就已宣告失敗。

被逼到無路可退的李宗仁,只能如此說道:

「在目前局面下,蔣先生既不肯放手,我斷然無力起死回生。蔣先生最後必憑藉他優勢的海空軍,退保台灣一隅,建立一個小朝廷。到那時,我們在大陸全部潰敗,恐怕想進入台灣謀一枝之棲也不可能。現在我既然在內戰中失敗,倒不如拿出體育家風度乾脆承認失敗,把軍政大權讓予中共,以免內戰繼續,生靈塗炭。」

可是,一個權力搖搖欲墜的總統,想要談和也並非那麼容易。

就連桂系內部對於是戰是和,都分成了兩派。

李宗仁剛把自己的主意說出來,下面就吵翻了天,到最後也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意見。

美國方面的態度,也讓李宗仁倍感焦慮。當初,李宗仁上位是得到了美國方面支持的,畢竟,蔣介石的表現實在太過糟糕,美國人不得不另選棋子。

但現在李宗仁的表現,也讓美國大感不滿。

所以,美國產生了斷絕援助的想法,這樣一來,李宗仁更加孤立無援。

萬般無奈之下,1949年11月,李宗仁乘飛機前往香港,並計劃由香港前往美國,這也是他最後的希望。

無論如何,他還是國民黨的代總統,美國方面也並沒有公開斷絕對他的支持。

而他的飛機剛剛在香港落地,蔣介石便派來了說客。

雖然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水火不容,但蔣介石也深知,李宗仁在黨內依然有著不小的政治影響力。

在這種時候把自己的政敵放去美國,顯然是後患無窮。

所以,蔣介石想要力勸李宗仁留在中國,最好是能夠跟著蔣介石一起去台灣。

但李宗仁很清楚蔣介石的為人,一旦跟蔣介石去台灣,就等於羊入虎口。

所以,李宗仁態度堅決,一定要去美國。

蔣介石無奈,又拿出第二套說辭,希望李宗仁能夠放棄代理總統這一稱號,以副總統的身份前往美國。

但李宗仁依舊拒絕,這也等於在明面上宣告,蔣介石此時的領導人身份並不合法。

李宗仁的這個做法,讓蔣介石恨之入骨。

身份轉變

不久,李宗仁以治病的名義前往美國,並且得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接見。

但此時此刻,杜魯門心情複雜。

杜魯門

他們為了國民黨已經投進了大量的資金,本以為可以借國民黨這個傀儡控制中國,最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現在國民黨的兩個總統還爭執不下,一個個都想來找美國求援。

不得不說,美國在國民黨身上做了一筆虧本生意。

但即便如此,李宗仁在美國卻還有自己的政治價值。

因為,當時正值美國大選,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華政策上,都有著一定的失誤,兩黨也都打算用這一點來攻擊對方。

而此時,李宗仁就成為了提供證據的最佳人選。

但是面對兩黨的拉攏,李宗仁表現的頗為搖擺,對於大選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

所以,在大選結束之後,李宗仁連這一點政治價值都失去了。

1954年,在蔣介石的操縱下,國民黨罷免了李宗仁的副總統職位。

從此,他真正成為了一介平民。

不過,這份政治上的打擊,反倒讓李宗仁的內心平和了不少。

這些年來,他旅居美國,門可羅雀,反倒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看待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差距。

李宗仁的執政手段雖然算不上高明,但他內心深處還是愛國的。

所以,當看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進步速度一日千里時,李宗仁也不免感慨。

他認為,到了此刻,蔣介石那反攻大陸的美夢,只怕再也實現不了了。

後來,有美國記者前去採訪,談到他當年所提的劃江而至的方案。

李宗仁卻連連搖頭,說道:「如果劃江而治,(中國)無法求得真正之獨立,民族所受的創傷恐怕幾代也無法治好了。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在我們敬愛的祖國未來的歷史上,我會成為什麼樣的罪人呢?」

回歸祖國

而1955年另一件事情,又讓李宗仁振奮不已。

就是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灣的戰略,同時強調,台灣永遠是中國的領土。

而這番話,恰恰說中了李宗仁的心事。

自從蔣介石逃到台灣,李宗仁便一直擔心國家分裂的問題。

而現在,周總理卻指明了一個未來的方向。

所以,李宗仁在當年八月,便公開發表聲明說:「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

更難得的是,雖然身處美國,但李宗仁依然對美國的對台政策提出了批評,並指出,美國此刻向台灣海域派遣艦隊的行為,是違反國際準則的。

李宗仁這關鍵時刻的聲援,對新中國而言,意義非凡。

雖然過去立場不同,但由此能看出,李宗仁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毛主席和周總理考慮,如果李宗仁能夠回國的話,那麼,對於將來台灣的統一將會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

但對於回國這件事情,李宗仁顧慮頗多。

他認為,自己曾經是國民黨的領導人,和共產黨之間,矛盾不小,萬一回國不被國民所接受,可怎麼辦呢?

周總理很清楚李宗仁的這種顧慮,所以,便邀請李宗仁的好友程思遠先來北京。

總理對程思遠說:「愛國一家,不分先後。」

言下之意,李宗仁如果回國,我方絕對是熱烈歡迎的。

程思遠將周總理的意思,轉達給李宗仁之後,李宗仁激動萬分,但還是擔心自己回國之後會有種種麻煩。

所以,等程思遠再次面見周總理時,周總理反覆強調,我們對李宗仁的態度是友好的。

只要他願意回國,祖國隨時歡迎他前來定居。

如果他回到祖國之後,願意再回美國,我們也絕不阻攔。

如果李宗仁還是擔憂的話,也可以在歐洲先旅居一段時間,再商談回國事宜。

聽到這話,李宗仁心中的顧慮,幾乎完全打消了。

所以,他很快又給程思遠寫了一封信,同時還送來了自己精心收藏的一批古董字畫。

這些字畫,是李宗仁多年來通過各種渠道購得的,前前後後花費了大約11萬美金,他一直視若珍寶。

而現在,李宗仁已經下定了回國的決心,所以,便決定把自己這些藏品獻給祖國。

這是極大的誠意。

所以,周總理聞訊之後也很高興,還決定把這批字畫安排在故宮博物館展覽。

另外,雖然李宗仁說是捐獻,但考慮到他為這些字畫付出不少心血,所以,周總理還是決定花錢來收購這些古董。

可沒想到,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發生了。

故宮的專家對字畫進行了仔細的鑑定,結果卻發現,李宗仁收藏古董的眼光實在一般,一批畫中,十有九成都是贗品,價值並不高。

這件事情讓周總理左右為難。

沒想到,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後,當即就決定以12萬美元的高價,來買下李宗仁的這批畫。

在毛主席看來,這些畫不值錢,但李宗仁背後的統戰價值,遠超12萬美元。

李宗仁作為國民黨的重要人物,他對於統一的支持,是一個最具價值的政治信號。

就算是蔣介石等人,也絕不能夠忽略李宗仁在這方面的影響力。

12萬美元,換統一大業更進一步,當然物超所值。

不久後,毛主席和周總理再次拜託程思遠,向李宗仁傳話:「李先生的藏畫,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贗品。但政府體念李先生的愛國熱忱,將送他一筆赴歐洲的旅費,以壯行色。」

李宗仁得知,大為感動,從此更加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1965年,李宗仁終於衝破了重重阻礙,回到國內。

從此,李宗仁將促進台灣和平統一為己任,不斷的團結兩岸同胞,發聲呼籲,希望能夠儘早實現兩岸的統一。

李宗仁彌留之際,回憶自己這一段回國的曲折經歷,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

參考資料:

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

中新網《李宗仁回國所捐文物多為贗品,毛主席:他投石問路》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3c851246844ecd500508c6f3718e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