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劇製造商」當代東方將退市,資本騰挪緣何造不出超級IP?

2022-06-22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爆款劇製造商」當代東方將退市,資本騰挪緣何造不出超級IP?

文:王倩

ID:BMR2004

當代東方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當代東方」,000673.SZ)退市了。

近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ST當代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13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為十五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22年7月1日。

圖源:深交所官網

6月14日,當代東方向深交所提交了終止上市的覆核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交易所將在收到公司提交的覆核申請後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6月17日,當代東方發布關於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二次風險提示公告。

當代東方也有過高光時刻。代理過王力宏的演唱會,曾推出過《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以下簡稱「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熱血長安》等爆款劇,在爆款劇、資本、明星的多方加持下,當代東方的市值曾一度接近200億元。

但2018年以後,當代東方的業績便急轉直下,併購所遺留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如今面臨被終止上市的境況,原因何在?

收購盟將威,進軍影視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當代東方的前身是大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大同水泥」),大同水泥於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以水泥製造為主,後因經營不善,於2010年被廈門當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控股」)以6474.5萬元收購。

當代控股成立於2003年,主要以產業投資為主業,曾由王書同、王春芳父子二人控制,在經過多方的資本運作之後,現在旗下有當代東方、國旅聯合、廈華電子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構建了「當代系」。

2013年2月4日,大同水泥正式更名為當代東方,並確定了影視傳媒為主要發展方向。作為一家跨界公司,當代東方在影視傳媒領域屬新入局者,未有任何作品、資源,其急於尋找一個能夠助其在影視傳媒領域站穩腳跟的團隊。此時,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盟將威」)出現了。

盟將威成立於2010年,曾推出《精忠岳飛》《背靠背》等爆火劇集。2014年5月份,當代東方斥資11億元收購盟將威100%股權,溢價近12倍。根據2016年3月《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公司2014、2015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顯示,盟將威承諾2014年~201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35億元、2億元。

圖源:深交所公告《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公司2014、2015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

據2016年3月當代東方披露的《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2014、2015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盟將威2014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計算依據)1.09億元和1.41億元。2017年4月當代東方披露的《當代東方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2016 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中顯示,盟將威實現歸母凈利潤2.11億元。這三年業績完成率分別達109%、104%、106%。

圖源:《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2014、2015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

圖源:《當代東方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2016 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說明》

事實上,為了完成這筆收購案,當代東方引入了一眾名人。2015年當代東方的一份定增公告書顯示,新引入的股份認購人包括影視演員吳秀波、曾任時尚雜誌《芭莎》總裁的蘇芒、導演唐季禮、巨人網絡創始人史玉柱等等。

當代東方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歸屬於股東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200倍。營業收入由2014年的0.22億元增長至4.93億元,盟將威在這亮眼的業績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財報顯示,「依託盟將威成熟的影視製作能力......不斷推出優秀影視作品」,如電影《匆匆那年》,電視劇《活色生香》《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及火熱的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衝上雲霄》等等。

2016年是當代東方業績最輝煌的一年,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78億元。

失去核心人物

梳理當代東方財報可以發現,讓當代東方在影視劇集上嶄露頭角的時間,是在收購盟將威之後。其主要作品皆是由全資子公司盟將威投資或者出品。2016~2017年,盟將威推出《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軍師聯盟》《活色生香》《醉玲瓏》《花開如夢》《女兒紅》,以及網劇《熱血長安》等高收視率作品。

但好景不長,盟將威的實際控制人徐佳暄出走,另立門戶。2017年7月26日,徐佳暄辭去在盟將威的職務與當代東方七屆董事會董事職務。彼時當代東方稱:「2017年7月盟將威影視劇業務團隊開始進行新舊交替,對東陽盟將威開展業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營業務模式亦發生較大變化。」

徐佳暄是《軍師聯盟》的製片人,與吳秀波、寧財神等重量級明星都是好友關係,且成功投資過吳秀波主演的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作為老影視圈的人,徐佳暄的出走也意味著與其相關的影視資源一併離開。

徐佳暄出走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當代東方業績的「大變臉」。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億元,同比減少16.77%;歸屬於股東凈利潤1.09億元,同比減少38.2%。

離開當代東方的徐佳暄自立門戶,成立了嗨樂影視,並投資出品了《鬼吹燈》等系列爆款劇集。而當代東方在徐佳暄離開後,再無有影響力的作品產出。未與徐佳暄做深度綁定,成為當代東方痛失核心資源的重要原因。

之後,從2018年開始,當代東方參與或投資的劇集就開始減少,更多依靠購片發行來創收,即公司以較低成本採購電視劇,之後再銷售給電視台以取得收入。2018年7月,當代東方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明確表示,2020年及以後盟將威不再進行影視劇項目投資。

財報顯示,2018年當代東方參與投資的劇集開播的只有三部,包括《啊,父老鄉親》《鐵核桃之無間風雲》《如懿傳》。電視劇收益主要通過優質二三輪劇的購片發行產生收益,包括《美好生活》《轉折中的鄧小平》《我的岳父會武術》《雞毛飛上天》《那年花開月正圓》《愛情的邊疆》《皮影》。

在2019年當代東方的財報中有這樣的描述:「2019年,公司影視劇業務收入主要為以前年度投資的電視劇或紀錄片所產生的投資收益,而投資收益相較於電視劇購片發行收益成本更高、利潤空間較小。」年報顯示,當代東方2019年實現電視劇業務收入1.04億元,較2018年下滑27.64%,前五名影視劇作品收入合計5600.84萬元,較2018年下降36.88%。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認為,從水泥零售進入影視傳媒行業,當代東方的實際掌舵人都不是影視領域的專業人士,要想在行業中立足只能依靠併購團隊來產出作品。但在影視圈,收購的團隊幾乎不會跟著企業長遠地走下去,團隊一旦拿到利益便會離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團隊。」他無奈說道。

「這也是目前行業內的影視公司為何儘量自己培養團隊來進行影視製作的原因,通過資本運作併購來的團隊缺乏忠誠度,在製作內容過程中容易產生很多不可控因素。這種模式不利於非影視行業的人進入影視領域後的長遠發展。」

在向凱看來,當代東方的故事是一個憑藉資本運作進入影視領域的典型案例。依靠資本運作積累,是非影視行業進入影視領域的主要途徑,但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既有當代東方決策人失策的原因,也有團隊不得力的原因,只能依靠瘋狂收購為自己在影視行業做背書。」向凱說道。

當代東方的2021年財報顯示,其公司在2021年尚有11部待播電視劇,這些積壓的電視劇後續將如何,尚未可知。

依賴盟將威帶來的後遺症

核心團隊出走或只是當代東方逐漸走上下坡路的一個開始,對盟將威的依賴是逐步「壓垮」當代東方的稻草。2018年起,當代東方由盈轉虧。2018~2019年,當代東方分別虧損16.01億元、6.13億元,連續兩年的虧損讓其「披星帶帽」,成為「*ST當代」。這與盟將威被收購之後留下的「後遺症」不無關係。

2019年2月,深交所向當代東方發出問詢函,要求解釋盟將威在業績承諾期滿後連續2年業績下滑的原因。彼時,當代東方回復稱:「2017年以來為規範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國家廣電總局先後發布了『限酬令』『限娛令』『限星令』等多項政策,2018年爆發的一些輿情對影視文化傳媒行業造成了進一步的衝擊,在內容監管、稅收政策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2018年電視劇市場的收視率及劇集產能出現了下滑,影視內容製作產業陷入低谷期……」

當代東方在回復函中所提到的輿情,是2018年吳秀波曝出的不利輿情。吳秀波是《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的主演之一;在《歡樂喜劇人》中,吳秀波曾擔任過主持人。這些都是讓當代東方業績飄紅的主要作品。但由於吳秀波的不利輿情,盟將威部分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導致當代東方當年業績下滑。

2018年報顯示,當代東方2018年凈虧損16.01億元,其在財報中解釋,除了受到外部經濟及行業政策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外,盟將威影視劇銷售情況不佳、回款遇阻亦導致2018年業績下滑,其中包括計提盟將威約8.76億元的商譽減值和對存貨及預付帳款計提減值等。

向凱表示,一旦藝人出現爭議新聞,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最嚴重的是導致作品無法上映。「即便採用AI換臉技術,呈現出來的最終效果也大打折扣。」

除了上述不利輿情的影響,當代東方與盟將威之間還有著不少糾紛。盟將威完成對賭協議的最大功臣是《軍師聯盟》。這部電視劇給盟將威和當代東方帶來不菲的收益,也讓涉及其中的各方陷入利益紛爭。在《軍師聯盟》這一個項目上,盟將威涉及5個訴訟。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軍師聯盟》最初由盟將威與江蘇華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江蘇華利」)聯合投資,雙方各投50%。2016年上半年電視劇拍攝過程當中,吳秀波控股的霍爾果斯不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不二公司」)加入,分別從盟將威和江蘇華利受讓50%和45%的投資收益權。其中,盟將威50%的股權是由徐佳暄運作盟將威期間受讓所得,盟將威僅保留衛視發行權,後不二公司引入多個投資人。

當代東方曾披露,《軍師聯盟》2016和2017年分別為當代東方確認收入1.05億元(江蘇衛視收入)和3759萬元(從不二公司獲得額外分配收益)。

由於不二公司陷入私刻公章案件被《軍師聯盟》原投資人江蘇華利起訴,根據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年6月24日作出的終審判決,認定不二公司從江蘇華利受讓45%的協議無效,盟將威應支付《軍師聯盟》另一投資方江蘇華利衛視發行收益分配款3413.6萬元並賠償相應的利息損失。在這項判決中,盟將威的原創始人徐佳暄、母公司當代東方都被列入被執行名單。

至今,因《軍師聯盟》引起的合同糾紛依然未完成。企查查顯示,僅《軍師聯盟》這一個項目,盟將威與江蘇華利的官司就有3個。最近一次是盟將威與江蘇華利、不二公司的合同糾紛案,於2022年5月12日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不同於之前,盟將威是被告,這一次,它是原告。

當代東方也曾想改變對盟將威的「路徑依賴」。2017年1月,當代東方曾謀劃收購浙江永樂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樂影視」)100%股權。但到2019年3月4日,當代東方發布公告稱,因核心條款未談攏等原因,終止這項收購。這使得當代東方在影視劇集的產出上只能依賴盟將威。

跨界運營,併購是否是捷徑

當代東方自2018年以後業績持續虧損。2019年經審計的凈利潤和凈資產均為負值,深交所因此對公司股票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變更為「*ST當代」。2021年,因*ST當代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繼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

除了業績下滑,當代東方面臨的麻煩還有高築的債台。企查查顯示,當代東方目前共有48個司法案件,81.25%的案件身份是被告。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涉及司法訴訟40起,涉訴金額高達18.89億元。公司的44個銀行帳戶被凍結,凍結資金高達14.22億元。

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因此觸及了深交所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代東方為了保殼,也做了一系列增加資產的行為。從2015年到2017年,當代東方通過併購手段不斷在影視領域狂奔。財報顯示,2016~2017年,當代東方新增納入合併報表子公司高達56家。

官網顯示,2016年2月,當代東方投資華彩影城;當代東方收購數字影院運營商北京華彩天地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2016年12月成立合資公司河北衛視傳媒有限公司,運營河北衛視;2017年3月當代東方收購河北威麗斯4家影院;2017年10月,收購北京成成互動科技有限公司87.88%股權;2017年11月分別收購北京恆大宏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增資1000萬元、收購杭州浙廣傳媒有限公司80%股權……

向凱認為,當代東方到後期單純依靠產出作品產生營收來抹平財務上的問題已經是杯水車薪,所以它必須去通過收購這些企業來做資產背書。「它並不是一定要把這些資產運營得多麼優良,或者達到盈利的目的,只是為了碼自己的資產盤,不至於一夜之間坍塌。」向凱說,「但即便是不停收購,已經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了防止崩盤,當代東方開始了自救。

2021年1月4日,*ST當代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盟將威影視擬以不低於1.6億元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河北當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當代」)100%的股權轉讓給井岡山市星斗企業管理諮詢中心。2021年11月3日晚間,*ST當代發布公告稱,擬掛牌整體轉讓由全資子公司霍爾果斯當代東方院線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院線」)所持有的全資子公司運城威麗斯冠宇影院有限公司100%股權、霍爾果斯當代華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廈門泰和鑫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東方院線控股子公司霍爾果斯當代浪訊影院管理有限公司63.5821%股權。上述4家公司的股東權益評估值合計數-6092.76萬元作為掛牌價格參考標準,按照1元名義價格作為掛牌底價出售。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通過拍賣不良資產來增厚利潤並非靠譜的手段,只能給公司減輕負擔,而不是貢獻利潤。

如今,當代東方進入退市整理期,那麼退市後的當代東方又將何去何從?《商學院》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當代東方方面,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應。

近幾年,跨界進入影視領域的企業不在少數。玩具行業的驊威文化、奧飛娛樂,廣告行業的印紀傳媒,遊戲起家的完美世界,深耕旅遊景區業務的北京文化等,都進入了影視行業。但這些跨界的影視公司並非都能順利發展下去,資本騰挪的最終結果可能是「ST」,比如此前因為《戰狼2》而紅極一時的北京文化,如今已經成為「ST北文」。

艾媒諮詢張毅認為,投資人應該回歸商業本質,回歸企業發展,回歸實體,炒概念、搞併購撐業績這種較為務虛的做法並非合適途徑,這種行為往往以失敗告終。

「影視行業最重要還是轉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有能力應對市場變化。影視板塊股價一直低位運行,本質上是因為這一行業創新不足,過去靠炒明星流量走江湖的現象已經成為過去式,影視公司需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原有的商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數字娛樂潮流發展的需要。」張毅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21ca0309d2736e0a8c0ccc77f2de4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