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好讓老大有個伴?」催生的最大謊言,不過是多個親戚而已

2022-03-05   孕育島

原標題:「生二胎好讓老大有個伴?」催生的最大謊言,不過是多個親戚而已

一個孩子比較孤單,再生一個兩個孩子小時候是玩伴,長大後更是血緣親人」。

這樣的說法不知道促使了多少父母有了生二胎的衝動,這也是很多家裡長輩催生二胎的原因。

最具欺騙性催生方式:「生二胎好讓老大有個伴兒」

小島家兒子現在3歲半,從孩子2歲的時候,家裡就有長輩開始催生二胎,催生的內容無外乎就是「趁著年輕」、「趁著婆婆能幫忙帶」,再生一個給孩子「作伴」。

生活中,很多老人催二胎都會以「給老大作伴」為理由,但是在小島看來,以這樣的理由生娃實在是沒有必要。

首先,孩子3歲以後上了幼兒園,就會有自己的生活圈,每天有幼兒園的小朋友作伴,也有鄰居的同齡小夥伴,幾乎是不缺生活中的玩伴。

其實,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一個玩伴,家長怎麼可以比孩子還清楚。比起所謂的玩伴,還不如父母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來得實在。畢竟真的等「他的玩伴」來了,很多大寶的心裡都是不平衡的。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二胎小時候不僅會分攤大寶的所有資源,長大後對於父母的家產也會分攤,現在大人都懂得,寧願獨享10萬家產,也不願跟他人分20萬家產。

其次,對於老二來說那就更不公平了,因為他是為了「給哥哥姐姐作伴兒的」才出生的。

「生兩個孩子能作伴兒」,只適用於童年時期

「兩個孩子互相陪伴」,這句話其實有道理,不過這句話也有時效性,有效期只在兩個孩子同時處於童年時期的短暫時光。只有兩個孩子天天在一起,才能說得上是互相陪伴。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學業和性格上的變化都會使得兩個孩子的生活節奏不一樣,能待在一起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尤其是當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之後,彼此之間的話題就更少了。

因此,即使是兩個孩子一起長大,也不一定會成為彼此的玩伴,而長大結婚生子後,最親近的關係也不過是個「親戚」罷了。

為什麼說「親戚關係」才是孩子未來的常態?

孩子成家後

無論是親兄弟還是親姐妹,在彼此結婚成家後,便有了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而如果再有了孩子,那就必然要以自己的小家為中心,平時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便更少了。

如果兩個孩子還不在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生活的話,那麼彼此見面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日常的聯繫也僅僅是靠線上,更多的則是一年才回一次家相聚,這樣的相處模式豈不就是個親戚?

對方的伴侶也會影響到彼此的關係

兩個孩子成家後,彼此的配偶也會影響到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像一些隙痕之間的矛盾,導致兄弟反目的事例也是不在少數,甚至鬧得不可開交時,連最起碼的親戚關係都保不住。

長大後人心複雜

小時候心思簡單,兄弟姐妹在一起就是開開心心地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得多,自然人心就會變得複雜。像父母的偏心,社會地位的差距、自己家庭所得利益的多少等,這些都會直接損傷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父母故去後

父母在世時,因為有同一個牽絆,兄弟姐妹還會彼此聯繫,而等到父母都故去後,兄弟姐妹之間的走動和聚會也就沒有了團聚力,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疏遠,真的就變成名義上的親戚了。

「為了給大寶生個伴」是父母自私的謊言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家娃一個人太孤單,於是便想著要給大寶生個伴兒,但卻從來沒想過,大寶是否真的需要,而且這個陪伴時間究竟能有多長。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父母想給大寶生個女兒,僅僅是想要大寶同意要二胎的一種說辭,希望通過「有人陪玩」的條件來誘惑大寶同意生二胎。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表面上是為了大寶考慮,實際上則是父母一種自私的行為,把生二胎的意願強加到大寶頭上, 而不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其把生二胎看成是為了讓老大有個伴兒,以及以後養老多一個人分擔,倒不如看成是見證兩個生命體交織在一起成長。

希望那些所有生二胎的家庭,都是因為單純地喜歡,至於是否能給大寶帶來一個至親的人,還是請勿擅早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