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潛艇,完成水面發射,首枚海基飛彈裝備蘇聯海軍

2020-11-08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改裝潛艇,完成水面發射,首枚海基飛彈裝備蘇聯海軍

接上文 研製海基飛彈系統,解決一系列複雜問題,蘇聯1955年首次潛艇發射

1952年在負責艦艇製造和兵器裝備的海軍副司令、中將工程師伊薩琴科夫(Н.В.Исаченков,1954年5月31日晉升上將工程師)領導下,海軍創新工作組已經開始研究,對不同型號飛彈模型從「干」發射井到「濕」發射井中的發射進行了試驗。1954年1月26日,蘇聯政府出台第136-75號「關於開展潛射彈道飛彈的可能性研究,以及建造首批裝備海軍彈道飛彈的作戰潛艇」命令。也就在同一天科羅廖夫確認了P-11飛彈的設計。實際上早在政府令出台之前,1953年7月科羅廖夫和伊薩寧已經進行了戰技術任務的準備和磋商,召開了組織工作會議,與會各主要研發單位有第885研究所、第2特種設計局、第34中央設計局、第49研究所、莫斯科第1研究所、第402廠等。

伊薩琴科夫

根據會議安排,形成了若干研究方向,其中主要有

-遴選現有的或正在研發的原型機(艦艇、飛彈),並採用實際證明可行的技術方案。例如,在水面上及從發射台上發射的方法。當然,與水下發射相比較,這種方案在理論上和概念上更簡單,但設計卻十分困難。飛彈要被抬升到潛艇發射井的頂層位置,在發射前海浪涌動的情況下要被發射裝置固定住。然後,在發動機啟動時刻,還要將飛彈從固定裝置上解脫出來。當時設計試驗發射用地面實驗台的第34中央設計局研發人員無意研製這種發射裝置,該裝置最終由第88研究所第1特種設計局地面設備部設計出來。而且對飛彈的改進也非常小,只是在其彈體與固定裝置接觸的地方增加了兩條環形帶。

-為縮短研發時間而同時開展工作。例如到1954年末,也就是在P-11ФМ飛彈的飛行和設計性能實驗開始之前,以及對P-11飛彈原型機的驗證試驗結束之前,已經制定出潛艇施工文件。對潛艇的改裝是與飛彈從地面平台上發射的前期準備工作與試驗發射活動同時進行的。而利用潛艇進行飛彈發射,也只是進行了系留試驗和試航。最終,在科羅廖夫、伊薩寧及其戰友們的努力下,在研製工作正式啟動20個月後,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潛艇上的彈道飛彈發射。

潛艇處於運動狀態,會隨運動方向擺動,會產生縱向(能達到6度)和橫向(能達到12度)晃動。顯然,讓潛艇穩定住是不現實的,而穩定住發射台也幾乎不可能。因此,研究人員決定通過彈上和艦載控制系統與潛艇導航系統之間的協動來解決這一問題。第885研究所、第49研究所和莫斯科第1研究所的全體工作人員在各自總設計師領導下,都參與了這一問題的研究解決工作。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彈上控制系統作重大調整,而這也是為了將P-11型陸基飛彈改裝成海基飛彈,而對其原型彈實施的最重要改裝之處。

P-11ФМ飛彈安裝在AB611型潛艇

將第1艘潛艇改裝為B611型(B表示項目名稱「波浪」Волна)潛艇工作由第402廠(後來的北方機械廠)在1955年進行。在4號隔艙內(直徑5.6米)耐壓艇體沿徑向依次嵌入兩個垂直飛彈發射井,發射井長14米、直徑2.1米。發射井比耐壓艇體高出7.2米(比上層建築甲板高出6米),有非水密防護罩(整流罩)遮蓋,該防護罩也是耐壓甲板室和延伸設備的防護罩。發射井固定在耐壓艇體上部焊接的專用法蘭盤上。為了避免耐壓艇體在潛艇下潛時受到擠壓,發射井下部未固定到耐壓艇體上。為了保證潛艇的穩定性,發射井下部沉入比耐壓艇體下沿低1.4米的專門凹槽中,但凹槽不超出潛艇外殼的下沿(基面)。艦載設備和飛彈發射最終布置在潛艇第4隔艙內。

為了解決潛艇發射彈道飛彈的難題,有關當局將這一任務交給了組建幾年的第16中央設計局。整個科研任務分為3個工藝階段。首先在陸地固定試驗台上模擬潛艇耐壓殼體上的發射筒和上層建築,以檢驗飛彈起飛時燃氣流對周圍艇體結構的影響;其次,在陸地活動試驗台上,以5級海況條件來考核發射裝置及其所載飛彈的工作能力和強度,確定飛彈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其中包括選擇起飛時刻(發動機點火時刻);最後,專門改裝了1艘611型潛艇,以便檢驗所有潛載飛彈武器系統和艇上系統設備在發射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情況。這三個階段的工作是同時進行的。由於工作周期不同,設計者有可能參考前一階段試驗結果。

在進行上述方向研究時,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進行了多個階段的試射飛行。這些試射飛行是在第16與第34中央設計局和第1特種設計局聯合設計的地面發射台上進行的。在發射台上布置了一個帶有飛彈發射裝置的潛艇發射井、甲板室模擬器、發射過程中用到的制式裝置,以及液壓傳動器,這些傳動器會讓發射台產生相當於四級風暴的搖動,模擬發射過程中潛艇的擺動。

Б-67號潛艇Р-11ФМ飛彈在發射前狀態

1954年9-10月進行了最初的三次試射,試射的是控制系統尚不完善、從固定發射台進行發射的飛彈。試射沒有損壞潛艇的天線和潛望鏡,只是燒毀了發射台結構上的油漆。第三次試射沒有成功,因為飛彈觸碰了發射裝置,未能飛出去。為了保證發射時不會出現碰撞,將原來用於解鎖飛彈限制支撐裝置的彈簧更換為氣動裝置,這樣解鎖支撐的時間縮短了一半。1955年5-7月試射了控制系統經過完善的P-11ФМ飛彈。發射的11枚飛彈有9枚命中了距離發射台240千米的目標,這樣就為從潛艇上試射做好了準備。

P-11ФМ飛彈第一次從В611型潛艇(舷號Б-67)發射成功是1955年9月16日17時32分(莫斯科時間)。1955年10月飛行試驗(共進行8次試射,7次成功)結束。當時國家飛行試驗委員會主席是Н.Н.伊薩寧,技術主任是С.П.科羅廖夫。研發期限儘管縮短,但研發工作和飛行試驗均有良好結果,表明海軍裝備戰略飛彈這種新型武器是很有前景的,也表明進一步發展該裝備的必要性。

1956年8-10月,飛彈在潛艇上分別儲存(運輸)37、47和82天之後,成功進行了3次發射,隨後又在白海、巴倫支海、喀拉海上進行了運輸試驗。1957年秋在巴倫支海進行了數次P-11ФМ飛彈在В611型潛艇發射井中的抗爆試驗。

1955年,P-11ФМ飛彈的技術資料移交給第385特種設計局,設備和物資移交給第385廠用於批量生產飛彈。控制系統主導研發單位第885研究所(總設計師Н.А.皮柳金)將其工作移交給第626特種設計局(即後來的第592研究所,總設計師Н.А.謝米哈托夫)。

1957年,飛彈與武器系統施工圖出制完畢,其在611和629型潛艇上的不知問題也研究妥當。從浮動式發射台上對批量生產的飛彈進行了飛行和設計性能試驗(4次發射,飛彈主要設計師В.Л.克萊曼)。之後從611型潛艇進行了國家飛行試驗(5次發射),國家試驗委員會主席北方艦隊潛艇部隊司令、海軍中將А.Е.奧廖爾,技術主任馬克耶夫。1958年先後在北方靶場和東方靶場進行潛艇發射後,海軍組成了第一支飛彈艦隊。

B611型Б-67號潛艇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1mFpHUBdHeNs4oxIy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