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一如既往,但《阿凡達2》敗給了時間

2023-01-09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詹姆斯·卡梅隆一如既往,但《阿凡達2》敗給了時間

本文作者:李嘯天

暌違13年,《阿凡達2》終於來了。

但是,失去了驚喜,與預期不符。唉,何止一聲嘆息了之。

詹姆斯·卡梅隆,你可不是普通的導演,你可是神啊,卡神。

卡神,從來沒有拍過爛片,一部都沒有。他總是在創新,總是能夠給人帶來驚喜。

可是,這一次,驚喜沒了。

《阿凡達2》當然不是爛片,但難稱優秀,不再出類拔萃,只能算是一部還不錯。

卡神不能算失手,但絕對不再驚艷。

在等待《阿凡達2》的日子裡,就好像看過了《指環王1/2》,在焦急地等待《指環王3:國王歸來》。最後,彼得大帝彼得·傑克遜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國王歸來》毫無疑問是三部曲里的最佳,沒有讓人白等。

可是,當懷著等待一部新《國王歸來》的心情在等待《阿凡達2》的時候,結果卻發現等來的卻是《霍比特人》。那種落差感,實在是難以言表。原本的史詩劇,突然就變成了過家家一樣的小孩子氣作品,這真是不可忍。

不過,作為「魔戒粉」,對於彼得·傑克遜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畢竟,彼得大帝能夠親自拍攝《霍比特人》,已經是一個重大的勝利了。

原本,托爾金就是先寫作了兒童作品《霍比特人》,之後覺得意猶未盡,想要寫一部續集,結果寫著寫著覺得再寫一部兒童作品不能夠充分反映自己的意思,就將題材擴大化,最終寫成了史詩性的《魔戒》。而彼得大帝是先拍攝了《指環王》,然後又回頭去拍攝的《霍比特人》。只要對小說稍有了解,就知道將一部兒童作品拍攝媲美於《指環王》一樣的大劇,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儘管彼得大帝已經儘可能地將《指環王》沒有拍出的內容,努力地融入進了《霍比特人》中,但最終的效果依舊是顯得小家子氣。

沒有辦法,彼得大帝已經盡力了,在原著的限制下,能夠拍出最終的成片,已經 非常了不起的任務了。沒法再對《霍比特人》有更多的苛責了。

觀眾可以原諒彼得·傑克遜,但是對於繼續執導《阿凡達2》的詹姆斯·卡梅隆,卻諒解不了。因為,他沒有原著的限制啊,編劇原本就是他。

既編又導,結果還是奉獻出了這樣一部水準下滑的《阿凡達2》,真的是無法接受。只能說,卡神老了,他敗給了時間。

13年,實在是太久了。

更主要的是,時代變了。

短視頻的崛起,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最大的改變是改變人的耐性,人類變得缺乏耐心了。

科技的發展,網速的加快,海量的信息使得人類沒有了耐心,不停刷刷刷。短視頻的崛起,更是大大提高了影像內容的門檻,稍微拖沓,馬上就會被觀眾刷掉,換作其他作品。

折射到電影領域,《疾速追殺》完美地迎合了這種快節奏的觀影方式,加上《007》系列的硬橋硬馬,《諜影重重》的快速剪輯法,都推高了這一波影視潮流。慢悠悠,就意味著死。

想當初,《阿凡達》於2009年上映,時長162分鐘。那個時候,短視頻尚未崛起。

面對美輪美奐的潘多拉星球,觀眾都被震撼到了,完全沒有覺得162分鐘有多長。

可是,到了2021年,《阿凡達》在國內重映時,老觀眾為了情懷,依舊感到震撼。可是沒有在2010年進入電影院觀看的新觀眾,卻對於《阿凡達》來了一波惡評,理由就是太拖沓了,節奏實在是太慢了。

2023年的《阿凡達2》,時長更是達到了193分鐘,這對於新一輩伴隨著短視頻成長起來的觀眾來說,實在是太長了。

如果只談時長的話,一定為人所笑,覺得這不過是皮毛而已。

但是,即便是講《阿凡達2》的故事核,相對於第一部也是降級的。《阿凡達》就像是《國王歸來》,《阿凡達2》則像是《霍比特人》,它降級了,這才是真正可怕之處。

《阿凡達》之所以精彩,其實不在於故事有多好,更精彩的地方是故事殼,是潘多拉星球的美景。《阿凡達》的故事是一個老掉牙的大俗套,而且是一個落後的救世主故事。一名白人殘疾士兵,化身為阿凡達,進入納威人部落里去做臥底,結果他卻被感化了,最終反戈一擊,以救世主的名義,帶領納威人殺向了野蠻的人類。如果將納威看作是印第安人,會發現《阿凡達》的故事就是複製了《與狼共舞》的故事,或者是複製了更早以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兩個故事,都在講印第安人/阿拉伯人是多麼的落後,然後從高等白人中來了一位救世主,來拯救了整個群族的生命。

所以說,《阿凡達》的故事非常的政治不正確,是典型的白人至上主義觀的再現,只是表現得比較隱晦罷了。

再就是,白人救世主只有一位,更多的白人則成了科技武裝下的野蠻人。這裡折射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已經存在了的「機器恐懼/科技恐懼」,它強調的是要追求原始美,追求和平共處,反對過度開發,反對對大自然的過度開採,對機械對科技充滿了不信任與抵制。

潘多拉星球多美啊,可恥的人類怎麼忍得去破壞那種美?被機械武裝到牙齒的人類是貪婪的,是可恥的,他們只懂得破壞,不懂得與大自然和平相處。

《阿凡達》里反派是地球上的資本家及軍方,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人,所以即便是有一個很能打的反派上校邁爾斯·夸里奇,但他只是提供了動作戲,並沒有太突出。

可是,到了《阿凡達2》,傑克·薩利以人類的身份成為納威人救世主的設定消失了,人類對於潘多拉野蠻開發的戲份也是點到為止,寥寥幾個鏡頭就完了,故事的核心變成了邁爾斯·夸里奇上校死命追蹤傑克·薩利,一心要完成對他的復仇,故事一下變的簡單了,就是一個追殺與躲避的故事。一下子,將第一部里的救世主題與反資本主義的主題給沖淡了。史詩劇一下變成了過家家的小兒科,《國王歸來》變成了《霍比特人》。

這樣的《阿凡達2》,不失敗才怪。

卡神,真的是失手了。

或者說,他一下子設定了五六部後續故事,使得這個《阿凡達2》只能是一個鋪墊性質的設定,要為之後的幾部打基礎,所以整個故事只能是一個大的宣傳片,無法深入。

可是,你別拍192分鐘啊。他卻偏偏拍了,這就是他的不對了。

《阿凡達》最大的賣點,是對潘多拉星球的刻畫與展示,美不勝收,《阿凡達2》里,繼續對潘多拉星球進行開發,深入到了海洋內部。對於海洋環境的刻畫與展示,近乎是複製了《阿凡達》里對於森林裡的刻畫與展示,卡神自己複製了一下自己,原地踏步了。可是,大家都知道卡神是不知道停步的人,他就該有新想法,就該有新創意。拍完森林,再拍海洋,手法卻是一樣的,這可不是創新,並不能真的代表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達》里還有一個極大的看點,是人類傑克·薩利與納威公主奈蒂莉之間的愛情故事,一波三折,很有看點。到了《阿凡達2》里,愛情戲沒了,或者說淡了,變成了家庭戲,而且一下子就生了四個孩子。兩人故事,變成了六人故事,一下子變得龐雜了,大而無當,好看程度大打折扣。

所以,剝開《阿凡達2》里的海洋環境的展示,它的故事就變得非常貧瘠了,缺少了重要的普世價值,從史詩變成了狗血,這還怎麼能夠繼續好看呢?

《阿凡達》里的邁爾斯·夸里奇上校只是一個人類代表,他的行為代表了人類對待潘多拉的態度。《阿凡達2》里的邁爾斯·夸里奇上校,則變成了一個自大且狂妄的偏執性人物,他的存在就是為了捉到傑克·薩利,就是為了復仇。這個角色擁有的厚度沒有了,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至於《阿凡達》里的傑克·薩利,他的身份可是救世主,為了拯救納威人一往無前,無所畏懼,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阿凡達2》里的傑克·薩利,一下子變成了《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里的天行者盧克,消極避世,畏畏縮縮,也失去了角色原有的魅力。

故事格局變小了,角色人物變得不好看了,數來數去,只剩下了精美的攝影與動人的配樂了,這可不好,也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卡神,不是大家所期望的《阿凡達2》。

未來的《阿凡達3》還會是這個樣子嗎?

真這樣下去,這個IP爛尾的可能性會無限變大了。

唉,提前嘆息一聲。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1f58afc0f4d6aaba59ff8096e0b3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