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一起同過窗,是人生非常純粹、美好的回憶。畢業之後,大家會時不時地想起以前的同學。同學聚會是重溫這份美好的一個載體,基本上每個人都參加過。
我參加過很多次同學聚會,從小學到大學的都有,有規模大的,也有規模小的,見了很多同學。據我觀察和總結,這些同學喜歡參加聚會:
01重感情的同學
每個人都有很多特點和標籤。據我觀察和分析,喜歡參加同學參加聚會,基本上都有這個特點。重感情、講義氣,有困難克服困難也要來參加聚會。而且,每次聚會,最容易喝多的也是這些同學。喝完酒,又哭又笑說個不停。
02性格外向的同學
這類同學也是喜歡聚會的同學的一個鮮明特徵。上學的時候,這類同學愛耍愛熱鬧,是班裡的活躍分子,往往給人的印象比較深刻。性格外向的同學,吃得比較開,在班級里跟很多同學關係都很好。走入社會,往往也是社交能力比較強、交往的朋友比較多。在聚會時,往往也是氣氛組的。
03組織能力強的同學
組織同學聚會,特別是大型同學聚會挺麻煩的,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參與組織工作。大部分時候,都是誰提議誰組織。沒有「兩把刷子」,真不敢組織這個事,怕組織不好、怕落埋怨等等。
04不在意混得好不好的同學
很多人,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就是覺得自己混的不好,生活過得不容易。參加同學聚會,怕傷自尊、怕被同學問。其實,這都是多慮了,被有些自媒體帶節奏了。我參加了很多次同學聚會,還真沒發現有同學之間互相攀比的情況。大家既然來參加聚會,就是想放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開心,來尋找曾經那份純真、美好的回憶,大部分人不會不識趣的。
05時間相對自由的同學
我參加聚會比較多的時候,是在結婚前,其他人也差不多。沒結婚的年齡,大家的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結婚後,特別是有了孩子,大家的生活重心就轉移到孩子身上了。人到中年,單位、事業也比較忙了。忙完工作,大家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同學聚會,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能抽出時間的,還可以參加一下。不好抽出時間的,基本跟同學聚會無緣了。
但是,同學之間的情誼,是一輩子的事。不見面,不代表這份感情就變淡了。
不見面,大家也應該跟同學多聯繫、多互動。工作、事業上互相幫助,生活上多關心,把這份純真的感情維護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