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打人還撒謊,母親講道理不管用,爸爸一伸手孩子卻「秒慫」

2019-10-09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棍棒教育」之前長期在家庭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這種教育方法缺乏科學性,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對孩子成長不利,所以已經被逐步淘汰,很多家長都不會動手打孩子,取而代之的是「道理教育」,即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低齡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差,父母講的道理並不能引起孩子的重視,孩子還會犯錯。棍棒教育其實並不過時,只是應該適當改變方法與尺度,「揍孩子」一定要趁早,孩子犯錯不能縱容。

小智是個4歲的男孩,特別頑皮,前不久在幼兒園打了同學,老師詢問的時候,他堅持稱那個同學是自己摔倒的,老師調出監控後,小智才承認是自己打了人。爸爸媽媽把小智帶回家以後,媽媽跟小智耐心的講道理,告訴小智打同學是不對的,小智卻根本聽不進去,只是自己一個人擺弄玩具。爸爸見狀伸手就要打小智,小智這才覺得問題嚴重,在爸爸面前秒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爸爸打了小智一下,讓小智體會被打的疼痛感,並反思自己。

孩子很容易犯錯,他們不會分辨事情的對錯,也無法想像自己行為的後果,此時家長就一定要幫助孩子認清後果,了解是非對錯,家長如果不能糾正孩子,孩子就會產生嚴重的認知錯誤,並習慣性犯錯。而孩子的理解能力差,領悟不了深刻的道理,家長必須要用特殊方法教育孩子,必要時也要進行「棍棒教育」。

家長要適當用「暴力」警示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說教是沒有任何威懾力的,所以家長在必要時可以用暴力警示孩子,這種方法不能經常用,家長要注意分寸,不能過度用力擊打孩子,可以口頭警告孩子,或者輕輕拍孩子兩下,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已經生氣了。

家長可以揍孩子加深孩子的印象。

如果孩子存在暴力行為,經常打人,家長則可以用「揍孩子」的方式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孩子知道打人的後果,讓孩子感覺到疼痛,這樣孩子才會知道打人是不對的。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家長也要向孩子道歉,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到打人是錯的。

家長要給孩子制定懲罰措施。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以約束孩子的行為,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懲罰措施,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不可以隨便做,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就必須要接受懲罰。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法,不要僅依賴於溫和或者粗暴的方法,要把多種方法融合到一起使用,這樣才能提升教育效果。

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呢?您會打孩子嗎?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