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翻車之後,我們終於又等來《熟年》這部看點十足的好劇

2023-06-05     文刀木之南

原標題:《後浪》翻車之後,我們終於又等來《熟年》這部看點十足的好劇

近日播出的電視劇《後浪》中,女主的荒誕行為不斷讓大家大失所望。而後面的劇情更加狗血,萌萌為成全男女主而跳樓,而女主和男主相戀後又成了男主的妹妹。

明明就是部家庭倫理加都市言情劇,偏偏打著傳承中醫學的招牌,生硬地在中間插入養生元素和廣告,讓人感覺不倫不類,難怪網友紛紛棄劇。

就在觀眾對《後浪》失望而棄的時候,又一部都市生活劇滾滾而來,它就是《熟年》。

該劇播出之後,雖然很少上熱搜,但同樣牢牢吸引觀眾的眼球,引發人們熱議不斷,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人越看越上頭,欲罷不能。

《熟年》為何如此成功?主要是因為它抓住了好劇的三大法則。

01、故事接地氣

《熟年》是一部很有生活元素的作品,以倪家兄妹三人為視角,展現中年人在家庭、職場、倫理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故事。

倪家老老小小,個個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老大倪偉民沒啥大本事,經濟條件最差,家裡只有一套房,兒子結婚後他把主臥讓給了小兩口,自己和老伴在次臥睡上下鋪。

老伴一心想讓兒媳生娃,而兒媳卻只想有一個自己的家,把媽媽接過來養老,結果孩子流產,房子泡湯,婆媳之間矛盾不斷升級。

老二倪偉強是個大學教授,妻子張春梅是雜誌社副主編,看似十分般配幸福的一對,卻爆發出離婚危機。

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小三、金錢無關,只是妻子過於強勢,管控性太強,讓丈夫難以忍受,所以寧可放棄工作、家庭、名譽,也要獲得後半生的自由。

倪家老三偉貞是個老剩女,感情受過傷讓她不敢輕易邁入婚姻。做了五年的節目停播,讓她又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並和一個小鮮肉閃婚。

而他們家的老太太又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幾個子女輪番照顧,但老人病情不斷加重,他們又各有心事,家裡到處一地雞毛。

看了這部劇,我們不難發現現實生活的殘酷和狗血。

美滿婚姻的背後,是束縛,是痛苦,是難以言表的壓抑;而打著愛和關心的名義,只能加緊這個枷鎖,讓人感到窒息。就像張愛玲所言:華麗袍子的下面,爬滿了虱子。

我們的婚姻生活,也存在著種種問題;我們的家庭生活,也背負著種種壓力;我們在職場上打拚,也遭遇著PUA的委屈。

一部好劇,就是一面明亮的鏡子,讓我們見眾生,見世界,也見自己。

接地氣的劇情,才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這也是該劇成功的第一條法則。

02、戲骨做主演

現在許多作品,都是小鮮肉領銜主演,一群知名老戲骨當助演。但往往是主角的光沒發揮出來,反倒被配角碾壓,看得並不過癮。

而《熟年》講的多是中年人的故事,所以選擇了郝蕾、劉奕君、張國強等實力股當主演,老戲骨飆戲,互相成就,看點十足。

郝蕾在劇中的形象比較複雜,春梅是個事業女強人,也是一家之主,所以里里外外都很強勢。但她也是一個女人,也需要男人的關愛、家人的理解,可這些卻離她越來越遠。

當老公和她提出離婚時,她的臉上是委屈不解的表情,默默地流淚,靜靜地反思,在隱忍中尋找他們關係的漏洞,試圖挽救這段瀕危的婚姻。

而劉奕君的表現更讓人刮目相看,鬍子拉碴,眼眶紅紅,魂不守舍,心事重重,說話時手會不由自主地發抖,情緒也不會常常激動得難以自控。

劉奕君自毀形象式的表演,把一個長期被妻子管控的丈夫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那無助又隱藏恐懼的眼神,讓人看了心生憐意。

而張國強飾演的大哥,窩窩囊囊,不善言辭,在妻子面前唯唯諾諾,但是私下裡也敢有自己的小主張。

他提前內退想要盡孝照顧母親,他去送外賣想要幫兒子攢錢買房,一個善良、有責任心的男人形象樹立在觀眾面前,雖然卑微,卻也閃光。

最讓大家又喜又煩的還要數宋丹丹了。她飾演的二琥人如其名,尖酸刻薄,愛占便宜,典型的小市民嘴臉。

但你聽她說話,卻又經過深思熟慮,一套套的邏輯清晰,話糙理不糙。

她向老公哭泣這些年的辛苦和委屈,容忍中含心酸,訴苦中藏不易,發泄中露屈苦,真是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哭戲。

老戲骨的形象雖然不比小鮮肉光嫩,但是他們的演技、情感卻比那些年輕演員高妙和豐富得多,一言一笑、舉手投足之間全是戲,滿滿的代入感。

用戲骨強強聯手做主角,這也是《熟年》成功的第二個秘訣。

03、作品後勁足

好的作品後勁十足,像《狂飆》《漫長的季節》,每一集都給觀眾驚喜,我們總是看到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尾,而《熟年》也是一樣。

張春梅和倪偉強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最終走上了離婚的道路。那麼問題來了,偉強除了需要心靈的放鬆,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原著中說偉強除了受不了妻子的管控想要離婚,還因為他患了絕症,所以不想拖累家人,最終倒在講台上,成了植物人。

那麼編劇又將會讓偉強遭遇到什麼不幸呢?這段失敗的婚姻,難道只有這一種痛苦的結局嗎?

偉民的兒子倪俊沒什麼大本事,只能夾在母親和妻子中間當個夾心餅。妻子流產了,很可能終身不孕,而母親一心想抱孫子,買房的事卻不再提了,妻子會善罷甘休嗎?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太能算計,但最終家破人亡;而《熟年》的原著中,吳二琥也是如此悲慘的結局。

她在照顧婆婆時發現了一個小盒子,轉手就賣了30萬和兒媳平分,而自己的那份打麻將全輸了,她的貪婪和愚蠢暴露無遺。

而最終她是車禍而死,但這又是她最後的「陰謀」。她得知自己得了重病,於是在兒媳那裡買了一份保險,所以才出此下策,想給兒子和丈夫留下最後一筆「財富」。

為了自己的小家,她又甘心奉獻自己的一切,她又是可愛和可憐的。

而劇本又將如何發展後面的劇情,給這個複雜多變又真實的人物一個什麼樣的結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種善得善,種惡得惡,過於算計的人沒有大心胸,也不會有什麼大福報。

藝術源於生活,作品改編自小說,所以都會有更多的加工和創作,才能完成這一部好劇。

逼婚、買房、養老、婚外情、控制欲等各類社會現象,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縮影,在現實中找到原型,而我們或是當事人,或是旁觀者,也難免會融入自己的思考。

人物結局是個未知,而讓人共情和反思的點卻無時不在。後勁十足,這也是該劇引人的第三個原因。

04、寫在最後:

《熟年》是作者伊北在10年前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探討是中國式養老問題。

它是寫給晚年的自己和現已「鎏金歲月」的父母的一本書,引導我們如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中,用一顆樂觀豁達、隨遇而安的心去接受現實,享受生活。

而電視劇《熟年》牢牢抓住了內容接地氣、演員實力股、作品後勁足的三大成功秘訣,以「浮世繪」的形式再現了中國式家庭的溫情與悲喜。

網上流行這樣一首詩:「花到荼蘼始探看,人到中年百事煩。莫恨遲暮春已逝,不如花下吃茶去。」

熟年的生活可以是一地雞毛,但是將雞毛做成撣子也可以打掃家裡的灰塵。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如何智慧地看待和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是這部劇帶給我們的收穫。願我們也能靜下心來,活在當下,一半煙火,一半清歡,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文|碧琉璃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190ac166a09b88bebfaf78f65dd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