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兵闊別38年後回到舟山老家,妻子一見愣了,他趕忙拿出一封都沒寄出的500萬字情書

2024-01-19     讀史

原標題:台灣老兵闊別38年後回到舟山老家,妻子一見愣了,他趕忙拿出一封都沒寄出的500萬字情書

強烈推薦關注

1987年,已經72歲的台灣老兵王德耀,終於回到了舟山老家,他已經闊別這裡38年了。聽到門外的聲音,已經駝背的妻子劉谷香從屋裡走出來,當她看到王德耀的時候,一下子愣住了,而這一幕被隨行的記者用相機記錄了下來。

在1987年的一個早晨,舟山的古老街道靜悄悄地迎接著它的一天。突然,一陣腳步聲打破了這片寧靜。

這是王德耀,一位72歲的台灣老兵,他踏著堅定而緩慢的步伐,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故鄉。

38年的時光,沒有減弱他對這片土地的思念。王德耀的眼睛在熟悉的景物中遊走,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老房子依舊,但歲月的痕跡已經深深刻在了牆面上。門前的小路,依然狹窄,但多了些未知的雜草。他站在那裡,深吸一口氣,終於邁出了那決定性的一步,手顫抖著敲響了家門。

屋內,劉谷香,已經駝背的老婦人,聽到門外的動靜,緩緩地從屋裡走了出來。她的步伐雖然緩慢,但眼中充滿了好奇與警惕。

當她的目光落在門外的那位老兵身上時,劉谷香的身體瞬間僵硬。她的眼睛瞪大,似乎在努力辨認門外這位訪客的身份。

王德耀站在那裡,微微彎腰,帶著幾十年的思念和一絲緊張:「谷香,是我,德耀,我回來了。」

劉谷香的臉上露出了震驚與不可置信的神情。她的嘴唇顫抖著,仿佛想說些什麼,但卻一時說不出話來。她的手不自覺地摸向自己的臉頰,眼淚悄無聲息地滑落。

這一幕,被隨行的記者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快門聲就像是時間的刻印,定格了這一刻的情感與歷史。在這個晨光初照的時刻,兩個相隔了幾十年的心靈,在老屋前的小路上,重新連接了起來。

隨著王德耀與劉谷香的重逢畫面愈發清晰,周圍的鄰居們開始從各自的家中走出。他們或推開窗戶,或站在門口,目光投向這對久別重逢的夫妻。街道上,原本只有微風和鳥鳴,現在多了幾分人聲和腳步聲的熱鬧。

一個穿著樸素的中年婦女,手裡拿著掃帚,原本在打掃門前的小路,好奇地放下掃帚,湊過來看個究竟。她的目光先是落在王德耀身上,然後轉向劉谷香,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的表情。緊接著,她轉身對旁邊的鄰居低聲說道:「那不是劉谷香嗎?她的丈夫不是去了台灣多年了嗎?」

旁邊的鄰居,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者,點了點頭,同樣用低聲的語調回答:「是啊,我聽說他們已經幾十年沒見面了。那個男的看起來就像她丈夫的樣子。」

隨著他們的交談,更多的鄰居被吸引了過來。他們中的一些人認出了王德耀,有的則是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景所吸引。一時間,街道變得熙熙攘攘,人們竊竊私語,討論著眼前的情景。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年長的婦女輕聲說道:「噓,讓他們兩個先呆會兒吧。」 她的話仿佛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漸漸地,鄰居們開始意識到這一刻的重要性。他們的聲音低了下去,腳步也慢了下來。一些人開始默默地退後,為王德耀和劉谷香留出了一個私密的空間。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尊重和理解,這是給予這對老夫妻的默默支持。

在這個充滿深情的早晨,王德耀和劉谷香站在自己的小屋前,被一圈悄然退後的鄰居們環繞。這些鄰居,有的是他們年輕時的老友,有的是後來搬來的新鄰居,但此刻,他們都選擇了用尊重和理解的眼神,為這對夫婦留下一個私密的空間。

王德耀從懷中拿出了一個舊信封,信封已經泛黃,邊緣有些磨損。他遞給劉谷香,聲音低沉而堅定:「這是我寫給你的信,雖然一封也沒能寄出,但我一直保存著。」

王德耀寫下的書信

劉谷香接過信封,手稍微顫抖。信封里裝著密密麻麻的紙張,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王德耀多年來的思念。

那是幾十萬字的情書,記錄了他在異鄉的日子裡,對妻子劉谷香不變的愛和思念。

這些信件,有的寫於深夜燈下,有的書寫於漫長的孤獨時光中,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他心中不滅的情感和對家的思念。

王德耀在這些漫長的歲月里,雖然身處異鄉,但他的心一直留在家鄉,留在了劉谷香的身邊。

在那段分離的歲月中,王德耀沒有婚娶,他的心中只有劉谷香一個人的位置。而今,當他們終於重逢,這些年積累的情感和思念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

在鄰居們默默的目送下,王德耀和劉谷香手牽手,走進了他們共同的過去和未來。

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忠誠和等待的故事,一個關於時間無法磨滅真摯情感的故事。

他們的重聚,不僅是兩個人的重逢,也是對過往歲月的一種致敬,是對那段隔海相望的思念的回應。在他們晚年的時光里,這份深深的愛和等待將會是他們最寶貴的回憶。

而這個故事,也成為了舟山這個小鎮上流傳的佳話,讓每一個聽到這段往事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和美好。

強烈推薦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189475bc12504de876acc7af89fbb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