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天宮碎凌霄,五指山下性難磨。世人唯知齊天聖,何來西天斗戰佛。」
孫悟空是我國著名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出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筆下,它是由仙石孕育而生,所以又被稱為「石猴」,之後因誤闖水簾洞,被花果山的諸侯封為「美猴王」,花果山位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的傲來國,地博物大,孫悟空在花果山待了四百年,每天只知享樂,好不快活。
不過在看到身邊的老猴子一個個死去後,孫悟空才醒悟過來,尋求長生不老,後得到高人指點,前往西牛賀洲靈台,拜菩提祖師為師,並被賜名「孫悟空」,在菩提祖師處,孫悟空用了二十年,學的了七十二變等本領,只是它性子太過頑劣,最後還是被菩提祖師逐出了師門,離開三星洞後,孫悟空只得再次回到花果山。
偶然間聽說東海龍宮有神兵利器,於是就大鬧龍宮,搶了個如意金箍棒,又得了紫金冠和黃金甲等寶物,得到寶物的孫悟空更是洋洋得意,自認為天下無敵,仗著一身武藝就四處鬧事,在他324歲時,因陽壽已盡,不願就此老死,於是一怒之下,闖了地府,毀去了所有紀錄他和花果山猴子猴孫們的生死搏,這件事引起了閻王的不滿,當即上報天庭,請求玉帝捉拿孫悟空。
玉帝聽聞孫悟空四處鬧事,惹下眾怒,逐派太白金星前往花果山招安,孫悟空以為是玉帝邀請他去天庭當官,沒想到等到他當了幾天後才知,自己只是個養馬的弼馬溫。在古時候,弼馬溫並不是個官職,而是古人用母猴子來防止馬匹發生瘟疫的一個稱謂,因為古人比較迷信,他們認為母猴子的天葵能夠避免瘟疫的發生,所以會在馬圈裡放一隻母猴子,因此被稱為弼馬溫。
孫悟空得知後大怒,當即就打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後自立為「齊天大聖」,原本玉帝是想要將孫悟空騙上天庭,加以約束的,結果孫悟空不僅不感謝,還私自下凡,於是又派托塔天王歷經下凡鎮壓,誰知孫悟空並不是那麼好惹的,不僅偷吃了蟠桃,還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將天庭鬧得雞犬不寧。
就在這時,如來佛祖及時趕到,後成功將它鎮壓在五指山下,但令人奇怪的是,並沒有對有任何懲罰。那麼為何如來和玉帝都要對他忌憚幾分?其實這還要從孫悟空的前世說起,原來,東勝神洲那顆仙石並不是沒有來歷,它地處於十洲三島的住買上,對應的是九宮八卦,忽然一天,仙石迸裂,產出一石卵,後來化作一隻猴子,騰空出世,還記得在吳承恩筆下,對孫悟空的出生,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是「石猴出世後,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沖斗府,驚動的天上的玉皇大帝」。
另外還有一段記載,是孫悟空在道教的稱號,為「混元一氣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齊天大聖」,從這一句中,可以看出孫悟空的本領有多強,如來作為佛家的領袖,法力通天,也不過是個大覺金仙,但是到了孫悟空這,不過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就成了道家的太乙金仙。從身份上,就可以看出,孫悟空要比如來還要尊貴。
關於孫悟空的前世,僅兩人知道,一個是如來,另一個就是燃燈了,而孫悟空之所以這麼神秘,是因為他是佛門至寶,無骨舍利子,在《西遊記後傳》中,出了一個終極大反派,五天佛祖,他是除了十七顆舍利子無人能敵的人物,但是最終,卻被孫悟空集齊後,化作無骨舍利子將其消滅了,在佛語中,無骨舍利子又意指火化後的殘餘骨燼,乃「萬佛之本」這也是為什麼如來和燃燈都害怕它的原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178323b48e80aec316c7ff3954b8a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