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手機不配充電器違反消費者保護法,蘋果公司再次被罰

2022-04-21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賣手機不配充電器違反消費者保護法,蘋果公司再次被罰

按:你支持手機不附贈充電器的做法嗎?

近日,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戈亞尼亞市一家法院裁定,蘋果公司在iPhone包裝盒中沒有附贈充電頭,違反了消費者保護法,需要賠償一名iPhone買家5000巴西雷亞爾(約合人民幣7000元)。

不配充電器,蘋果再被判賠消費者7000元

根據相關報道,蘋果向巴西戈亞尼亞市的一位消費者分開出售了一款iPhone機型和充電插頭,而根據巴西《消費者保護法》第39條,「搭配銷售」在巴西是一種濫用和被禁止的做法,因此不允許將手機和充電插頭分開銷售。

蘋果辯護稱,iPhone出於環境原因移除了充電器,從iPhone12中移除充電器的決定每年可為其節省200萬噸碳排放,約占蘋果年度排放量的10%。

據悉,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在巴西因銷售不帶充電器的iPhone而受到審查。2021年3月,巴西監管機構對蘋果處以了近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80萬元)的罰款。當時,消費者保護基金會還指控蘋果誤導廣告、銷售有缺陷的產品、維持不公平的合同條款,以及不修理仍在保修期內的產品。

此前,蘋果公司在發售iPhone 12系列產品時公開宣稱,「為了給環保作出改變,未來不再配備充電器」。

蘋果之後,三星效仿取消附贈充電器

繼蘋果之後,2021年1月,三星表示Galaxy S21系列產品包裝內取消了附贈充電器。而理由是「舊的充電器仍然可以與我們最新的Galaxy型號兼容,包裝中逐步取消充電器插頭和耳機,可以幫助解決可持續消費問題,並消除消費者在新手機中不斷收到不必要的充電器配件的壓力。」

2022年2月,三星也在Galaxy S22新品發布會上表示,為響應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在S22系列新品上取消配送充電器。

國內安卓手機廠商中,小米、魅族也曾試圖推出類似的舉措:小米11發布時雖然也宣稱將取消附贈充電器,但實際推出了類似「0元加購」式的方式,將是否附送充電器的選擇權,交給了消費者;而魅族18也官宣了取消附贈充電器,但隨後推出了「綠色煥新計劃」,用戶可以憑藉兩個舊充電器換取一個全新的魅族18充電器。

買手機不配充電器引網友不滿,工信部曾點名蘋果、三星

雖然蘋果一直高舉著環保的旗號,但有媒體粗略估算,不送充電器,蘋果每年將節約上百億的硬體成本費用,乃至其他包裝成本、物流成本等。很多網友都對於蘋果、三星以環保為名而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方式表示不滿。

在國內,因不配備充電器,蘋果公司也曾多次被消費者起訴。2021年5月, 來自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的5名法學生組隊將蘋果公司告上法庭。另外,根據媒體報道,來自上海的孟慶恩律師也曾因iPhone12不配備充電器而將蘋果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149元損失。目前,一審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目前,蘋果為此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遭到起訴,然而據了解,蘋果只在巴西敗訴。

2021年12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表示,部分手機廠商打著環保的名義在出售手機的時候取消充電器,難道取消充電器之後消費者就不給手機充電嗎?只能靠愛充電?只出售一個手機設備,既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又浪費了消費者買手機的時間和精力(都想一步到位買一個有充電器的手機);最後也增加了消費者對環保概念的惡感,環保必須要消費者多掏錢?有些原裝的充電器在網上能賣幾百塊錢,希望工信部能夠保護好我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此,工信部在回應中表示,關於手機與電源適配器分離銷售的問題,廠商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的前提下,自行制定營銷策略,在宣傳銷售時、產品包裝及清單上明確告知消費者產品及隨附材料,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購買與否。當前,一些廠商沒有按照慣例附加充電器,打破了消費者的慣性思維,如蘋果、三星等,也有同時發售不帶充電器和帶有充電器的兩個版本的情況,如小米,均符合消費者意思自治原則,另一方面因該問題不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等,消費者個體需求差異大,行業管理可行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工信部還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呼籲企業修正營銷策略,推動廠商切實兼顧好用戶消費實際需求、環保與商業利益之間的關係,鼓勵支持用戶個性化選擇的營銷策略,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同時,引導消費者正確看待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