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沒有返鄉置業潮,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暴跌9成

2022-02-10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虎年春節沒有返鄉置業潮,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暴跌9成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除一二線熱點城市外,大部分城市解除限購、限價、限售政策,完全可以期待和預期。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春節回老家看房,售樓處冷冷清清,各樓盤的優惠力度倒是很大,其中一個樓盤全款能打8.6折,280萬的房子直接砍掉40萬。」開工後,小巴同事講起了他的春節看房記。

大年初三,他和家人前往老家(浙江某縣城)的幾個售樓處看房。先是來到A樓盤,現場僅有一個銷售,對方正在接待另一組客戶,於是門口保安帶他們看了樣板房。

轉頭來到B樓盤,去之前,銷售員稱「這個樓盤很火,搶的人很多,要趕緊下手」,結果到了售樓處發現僅有兩三個買房者在看房。

這次小巴同事看的是B樓盤的二期,2021年元旦該樓盤的一期開售時,他也去過,「當時售樓處擠滿了人,銷售員壓根沒時間招待我。短短一年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感慨道。

此外,令這位同事印象深刻的,還有力度非常大的優惠:最誇張的樓盤就是開頭說到的,全款直接打8.6折,一次性砍掉40萬,即使是組合貸(商業貸+公積金貸款)也能打9折,砍掉近30萬。

房子賣得更優惠,但買房者似乎更迷茫。

「現在是買房好時機嗎?」「房子還會跌嗎?」王璐(化名)是浙江諸暨的一名房地產從業者,這個春節她被問到最多的便是這類問題,但大多數人在問後便沒了下文。

「這個春節格外冷清,售樓處只留了值班的同事。」王璐說,往年春節不管是除夕還是初一初二,都有很多人跑來看房。她的親戚朋友返鄉後也會很快聯繫她,詢問「哪幾個樓盤比較好」「有沒有現房能買」等問題,這些親戚朋友的購房意願很強烈,有看中的直接就買了。

根據中指監測數據,2022年春節期間,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與去年春節相比下降51%。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假期重點15城新房成交959套,創近五年春節成交新低,同比去年春節下跌42.1%。

註:重點15城市包括上海、重慶、深圳、廣州、武漢、蘇州、大連、寧波、福州、青島、濟南、溫州、莆田、泰安、淮安,春節假期一律依據法定節假日計算

從不同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新房成交量增長近100%,其餘城市成交均回落,而返鄉置業潮主要發生地——三四線城市,同比跌幅超九成。

其中,一線城市的漲幅基本是被上海拉動,2022年春節假期上海新房成交505套,同比上漲超300%。深圳、廣州春節期間新房分別成交98套和9套,同比下跌20.3%和84.5%。

二線城市中,蘇州新房成交94套,同比上漲27%,武漢前兩年因為疫情導致春節期間零成交,今年武漢新房成交了81套。其他城市都出現回落,寧波、濟南零成交,大連同比跌幅超8成。

這或許也是近一個月來,政策和銀行方面比較積極的原因。

1月20日,與房貸緊密掛鉤的5年期以上LPR下調5個基點,隨後,包括北上廣深、蘇州、珠海、惠州等多地的銀行紛紛下調房貸利率,直接利好購房者。

房貸利好的同時,不少城市還出台了各種公積金貸款條件放寬、人才補貼等政策。

只是,目前看來這些利好政策並沒有見效,未能在春節樓市激起什麼浪花。

那麼,春節樓市慘澹行情背後,原因何在?2022年的樓市又會有哪些變化?想買房或想賣房的朋友,又該注意些什麼?

小巴採訪了兩位大頭,他們認為:

1. 房地產稅即將出台,對購房者決策心理影響大。

2. 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失去流動性。

3. 除少數城市外,大部分城市解除限購、限價、限售政策,完全可以期待和預期。

下面來看看他們的具體分析。

虎年春節沒有返鄉置業潮的原因有:

1. 疫情是直接原因,「就地過年」導致返鄉人數減少。

雖然沒有禁止返鄉,但不少城市鼓勵大家就地過年,尤其對於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來說,約束會更多一些,而他們恰好是返鄉置業的主要人群之一。

2. 房地產稅對購房者決策心理影響大。

房地產稅正在推進中,但具體細則還不清楚,是按套收還是按面積收?家庭或個人是否有一定的免徵額度?究竟收取多少稅率?細則不清晰使那些有意向買房的人感到疑惑,他們擔心在老家買房會影響交稅情況,因此返鄉置業的熱情被打壓了。

3. 三四線小城市人口沒有凈增長甚至凈流失,小城市的房子失去流動性。

最近五六年,許多小城市呈現的發展態勢是:經濟乏力、產業不振,以及年輕人口比例減少,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這導致大家對小城市發展前景不樂觀,自然對小城市的樓市信心不足。最終導致了許多小城市的房子失去流動性,比如不少人在老家想置換房子,卻發現舊房子很難賣掉,肯定也沒辦法買新房。

4. 大家越來越認識到,未來中國樓市只有一二線城市的房子才能增值,三四線小城市的房子僅有居住價值,失去了增值潛力。這時候,返鄉人群即使有財力在小城市購房,也會選擇放棄。

因此從2022年開始,民間置業資金將會明顯趨向一二線中心城市。這一點從2021年各城市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數據中就能看出趨勢,這個數據比GDP更能反映出資金的選擇方向。更形象地說,人們的資金已有流動方向,錢已經長腳跑向大城市。

實際上,春節期間不僅是小城市行情差,一二線大城市也同樣冷清。這背後是中國房地產全局性的問題,行業正處於一個痛苦折磨的階段。但預計2022年上半年這種情況會有所緩解。

2021年受政策打擊最深的是房地產和教培行業,相對來說,教培行業受影響的是各大企業以及從業者,但房地產行業較特殊,波及面非常大,不僅涉及到開發商和買房人,還涉及到上游的建築產業供應鏈,下游的家電、裝潢等多個產業。

如果把房地產行業比作一個彈簧,之前政策壓得太緊了,接下來政策會「松一松」,行業會有所恢復,但絕對不可能恢復到曾經的盛況。

房地產行業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從過去為規模化目標而努力,到未來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房地產行業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從過去的高速增長時代邁入到打造品質化的路線。

1月19日,李克強總理表示:加強跨周期調節,明顯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

這定調了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

1月20日,住建部指出:「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

這是自2021年9月28日央行提出「兩個維護」(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來,中央政府層面對房地產市場政策表述的最大轉向。

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門對這一政策轉向,還沒有充分消化和理解。

如何才能讓居民的住房需求充分釋放出來?這是新的一年裡,房地產宏觀政策的重大命題。

2月1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發表署名文章,警告:「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央行已經率先開啟救市模式,降准、降息。

新的一年,貨幣和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較為寬鬆的政策尺度,幾乎沒有懸念。

銀行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會加大支持,甚至不排除繼續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

「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已經成為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市場政策的定調。

過去幾年中,地方政府所承擔的房價上漲壓力已經大為緩解。況且,除極少數城市以外,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指真實房價)已很難上漲。

與過去幾年地方政府頻繁調控相比,新的一年中,地方政府的責任更多在於穩住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

除一線和少數熱點二線城市以外,大部分城市解除限購、限價、限售政策,完全可以期待和預期。甚至在同一個城市中,不同物業類型就有可能實行不同的政策,比如,商品房繼續限購的同時,二手房可以鬆動限購等。

另外,各城市為了穩住房地產市場,也為了爭取更多的市場需求,推出各種吸引人才、吸引人口、穩定人口增長等鼓勵性和獎勵性住房政策,也都可以期待。

總之,新的一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重大變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轉向,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也將隨之大幅轉向。

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圖源|VCG

2月8日起,吳曉波領銜江南春、劉德科、錢棟玉等多位老師在吳曉波頻道視頻號直播間,為我們帶來11場直播,一起開啟新一年的財富旅程吧~

長按掃碼添加好友立即預約11場直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036fcd85d6c0fa0426e3301fc115a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