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門村的黃皮果

2019-07-25     黃北平

那門村是南寧市隆安縣那桐鎮的重要水果產地之一,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雨水充足,物產豐富。那門村地處於熱帶亞熱帶區域,跟適合種植熱帶亞熱帶水果,只要是熱帶亞熱帶適合種植的水果,那門村幾乎都能看到,並且在有經濟價值高,市場發展潛力大的水果,都是規模化種植,水果在那門村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憑藉著幾十年的水果種植和銷售渠道的不斷成熟,更是培養成了那門村獨有的水果推廣市場,給當地的農民帶來經濟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入那門村,繞不開水果這個熱門的話題。

碩果纍纍的黃皮果

黃皮果,在那門村不是很熱門的水果,現在也有專業種植戶,但是還沒有大面積推廣。今年的黃皮果價格也跟其他果類一樣,相較於去年,比較貴些。很多網友在本人的文章里評論最多的就是黃皮果沒有見過,如果沒有見過黃皮果的人,肯定是北方人,或者是東北人還有西北地區的人。確實,黃皮果對於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都有嚴格的要求,熱帶亞熱帶植物,要是在北方或者西北都不和種植,沒見過那是正常。哪怕是把黃皮果帶到北方或者西北地區種植,黃皮果耐不住北方寒冷天氣會凍死。西北地區種植黃皮果,會被西北乾旱而又寒冷的天氣給枯死。也許,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在不久的將來,農業專家會培養出適合在北方和西北地區種植的黃皮果,到時候在祖國的任何地方,都能夠看到產於熱帶炎熱的的黃皮果,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朋友請耐心等待,沒見過黃皮果的日子可能不會太久。

已經成熟的黃皮果

也有些網友在評論區下留言,當地的黃皮果很貴,根本就吃不起。評論區留言說太貴吃不起的朋友,一定是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朋友。或許吧,物以稀為貴,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市場上少有的東西肯定貴。黃皮果在出產地相對來說是很便宜的,大部分的批發價格都在2.5-4.5元之間,這樣的價格對於廣東廣西等產地,是很便宜的,而且對於果農來說,也可以接受。可是到了北方和西北地區,市場上或者超市裡,價格都在十幾二十塊錢一斤,當地人覺得太貴根本就吃不起,當然吃得起的都是有錢人。黃皮果在廣東廣西地區連銷售有時候都是個大難題,到了北方和西北地區成了貴族果,很多人都是可望不可即,渴望卻不可求。黃皮果在北方和西北地區價格貴的原因就是運輸成本高的問題。黃皮果是熱帶亞熱帶水果,水分含量高,在不做任何保鮮工作的前提下,放置一天就會變質,放置兩天就會腐爛。從廣東廣西發車到北京,全程走高速,連夜行車最少也要兩天兩夜的時間,路途遙遠給運輸成本帶來很大的挑戰。黃皮果如果不做保鮮處理,兩天兩夜後到達北京,也會爛掉,這又多了保鮮成本。現在在北京能吃到新鮮黃皮果的都是空運,空運的成本更高。北方市場上的黃皮果貴,其實在原產地黃皮果本身不貴,只是在當中含有運輸成本和保鮮成本,再加上銷售商的市場成本,層層疊加起來,黃皮果在北方或者西北地區的市場價格就比較貴。運輸成本這個避免不來,但是保鮮成本會隨著現代保鮮技術的不斷改善,或許在北方或者西北地區市場上出售的黃皮果價格會降低些。當然有機會的話,想吃黃皮果可以到原產地親口嘗嘗原滋原味的黃皮果。

可以採摘的黃皮果

黃皮果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相信很多的新聞報道當中已經略提過,現在又仔細的描述感覺是多餘,本文就不詳細描述。黃皮果在當地有很多的吃法,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較差,沒有足夠的條件做早餐和中餐的配菜,所以在黃皮果果皮還沒有變成黃色,果實還很堅硬的時候就摘下來,放到壇罐子裡,放鹽或者放醋,腌制兩三天後就是早餐和中餐的配菜。當黃皮果變成黃色,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採摘下來,把黃皮果用手捏裂開,放在碗裡面,放點鹽巴,放點辣椒就是一道美味的菜肴。黃皮果的果皮漲到暗黃,就是黃皮果已經熟透,可以採摘下來直接吃,在小的時候,黃皮果幾乎都是自家消費,因為那時候黃皮果沒有自家的市場,哪怕是拉到集市上去賣,也很難賣出去。知道今天隨著交通的便利和物流業的不斷發展,現在的黃皮果才有市場。黃皮果本性酸中帶甜,酸性在黃皮果的成分里占有的比率相當高,建議由胃病的朋友儘量少吃,或者不吃,以免給自己的胃受到傷害。

半生半熟的黃皮果

黃皮果的種植不需要太高的種植技術,只要種植在水分充足,陽光充裕,氣候在10到30攝氏度之間,都能茁壯成長。氣溫在0度一下會凍死,氣溫超過三十度會隨著高溫天氣水分蒸發而停止生長。黃皮果的生存能力極強,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氣候,種植的存活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且在適合的環境里,生長速度極快,只要黃皮果樹在生長期間,合適的時間裡追肥,在長嫩葉的時候注意防蟲害,兩年的生長周期後,第三年即可投入生產。黃皮果的花期在3月初到四月底之前完成,從4月初結果到6月中下旬成熟,整個過程80天左右。黃皮果的掛果率相當的高,也不跟荔枝樹那樣分成大年小年。有些遺憾的是,黃皮果的採摘期跟熱門水果荔枝相疊,黃皮果的畢竟沒有荔枝那麼有影響力,所以大部分的果農都會首先採摘完荔枝後,才採摘黃皮果。有些黃皮果過於熟透形成脫糖現象,使得黃皮果在脫糖的情況下,酸性占有的比例過高,吃起黃皮果來更加的酸。有些黃皮果酸性過大,採摘下來也賣不出去,果農也懶得採摘,不採摘的黃皮果就隨其爛在果樹上,看著確實可惜。這些年種植黃皮果樹的的果農經過多年的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的改進,已經掌握了黃皮果樹生長習性。果農們依照黃皮果的生長習性能有利的控制住黃皮果推辭成熟,這樣就避免了跟荔枝同時上市,給黃皮果帶來的市場擠壓和重疊上市造成的過度浪費和價格低廉問題。

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mTRGwB8g2yegNDIk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