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面對初學者的教程,都會提到閃光燈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尤其是在拍攝人像時),甚至有人會說「儘量別用閃光燈」。
確實,對剛接觸攝影的新人而言,閃光燈只是簡單的照明工具,使用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往往也不太好:
典型的「不好的閃光燈人像」,你看出了哪些問題?
不過,這只能說明「閃光燈是比較難用的工具」或者「閃光燈用不好會出問題」,並不能說「閃光燈不好用」甚至是「最好別用閃光燈」。
如何用好閃光燈?簡單來說,你只需要注意並解決這 4 個問題就好了:
1. 油光滿面
許多人認為閃光燈不適合拍人像的重要原因,就是閃光燈容易造成皮膚質感異常,形成「油光滿面」的效果。
所謂油光滿面,就是「硬」而集中的閃光燈光束打在人臉上,由於皮膚存在反光能力(尤其是皮膚光滑或者化了妝的女性朋友們),會反射光線形成不自然的高光: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你可以在閃光燈頭上裝載一個柔光罩。
通過這層「過濾」後,閃光燈燈光的光質會發生改變,由集中變得趨於發散,人臉上不自然的高光部分也會相應減少。
如果不想花錢另買一個柔光罩,你也可以自己做一個。理論上來說,只要是有一定透光性的物體,就可以用來做柔光罩。
塑料盒子、薄紗布、塑料袋、桌球,或者只是簡單地用白紙擋在閃光燈前,都可以達到近似柔光罩的效果。
不過,這種 DIY 器材的透光率會明顯比專業級柔光罩差,你的閃光燈「有效射程」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用透明塑料盒子 DIY 的柔光罩
另一個方法,是改變距離。可以讓光線通過反光板折射,而不是直接打在人臉上,這樣光線會柔得多。
你也可以使用「跳閃」技法,把閃光打在旁邊或頭上的牆上,再折射向模特的臉部,這樣的光線也會變柔,能有效避免「油光滿面」的不良效果。
注意觀察下圖中兩眉之間和鼻樑處的反光,你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跳閃技法的優越性。
2. 壓暗背景
在一般情況下,拍夜景人像最好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它會把背景壓暗。
由於閃光燈的「射程」有限,往往只能照亮近處的主體;而相機會以被閃光燈照亮的主體作為基準控制曝光,所以背景往往會被壓暗:
人很亮,背景一片漆黑
如果不想拍出這種「人很亮背景一片漆黑」的照片,你可以嘗試採用如下拍攝方法:
選擇近處背景
你可以選擇離主體很近的景物作為背景,讓閃光燈連人帶背景都能一塊照亮,自然就不存在背景過暗的問題了:
選擇亮背景
既然擔心背景過暗,那就選擇比較亮的景物(如一片燈火)來充當背景吧,你只需要考慮給人臉補光的問題就好。
不過,如果你想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讓人臉的亮度和背景比較協調,就得多一些耐心,調試一下閃光燈的輸出功率,多拍幾張。
背景散景化
當背景中存在一些點狀光源時,你可以考慮把它們散景化。開大光圈,這些點光源就會變成彌散的光斑,十分唯美。
這樣一來,「壓暗背景」這個問題就用不著考慮了——背景變暗,這些光斑散景反而更突出,視覺效果更好。
3. 色調差異
當環境存在整體色調時,閃光燈的強烈白光會讓人物和周圍環境存在顯著的色調差異,產生格格不入的違和感:
橙紅色的環境光和大白臉,看著不太協調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你可以入手一些濾色片。把它安裝在閃光燈前,就可以把閃光燈的白光變成你想要的顏色啦~
除了改變色調以外,你還可以通過「解釋光源」來使補光效果更自然。
比如說,在拍夜景、低光人像時,攝影師喜歡往人臉上打暖色調光線,和冷色調暗背景產生對比之美;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現暖色調光線總讓人感覺有點突兀。
而如果在畫面里放盞暖色調的小燈(或者其它暖色調的光源),就可以給這些暖色調光線一個「合理的身份」,消除不自然感。
一旁的閃光燈照亮人臉,橙色馬燈起「解釋」作用
4. 「紅眼」現象
在低光環境中使用閃光燈拍人像,常出現「紅眼」現象:人物瞳孔發紅,宛若外星人。
這一現象的成因是,人在黑暗中瞳孔會放大,同時視網膜血管擴張;而驟然遇到強光照射時,瞳孔來沒來得及收縮,視網膜血管被照亮,於是在照片上顯示為紅色。
針對這一問題,有的相機會有防紅眼模式:先閃燈一次,讓被攝者雙眼適應閃光,瞳孔略微收縮後再進行正式拍攝。
也就是說,正式拍照前閃光燈會閃兩次,啟用防紅眼模式之前最好和拍攝對象說清楚。
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防紅眼閃燈模式,怎麼辦?
你可以讓拍照群眾先盯著室內光源,比如遠處的吊燈看幾秒;或者自己開著電筒讓大家看一眼,讓瞳孔適應強光就行。
或者,你也可以開著閃光燈連拍兩張,只取第二張照片而不要第一張照片——這樣的操作,和防紅眼模式起到的是同樣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xNHYmwBUcHTFCnf6T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