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香巾案

2019-09-23     蘇姐說故事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當得知八國聯軍就要打進北京城後,慈禧太后聞風喪膽,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當他們逃到陽高縣時,知縣王保舉慌忙迎上前接駕。

慈禧和光緒酒足飯飽後,李蓮英把王保舉召了來,說:「太后老佛爺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物品在路上丟失了,按照時間推算,這些物品應該就是在你們陽高縣境內丟的。」王保舉忙問:「是些什麼樣的貴重物品,卑職馬上派人去查找。」李蓮英說:「那些物品裝在一個盤鳳檀木匣子裡,是用上等原料經過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香巾。你記住,無論如何也要找到!」

慈禧和光緒等人僅在陽高縣內逗留了一個晚上,便又逃命去了。按照李蓮英所描述的樣子,王保舉慌忙找來畫師連夜繪出數十張盤鳳檀木匣子的樣畫來,在城裡城外張貼、懸賞。一連幾日過去,卻沒有一點消息。這天,兩匹快馬飛馳來到陽高縣縣衙,從馬上下來的是負責護駕的兩名禁衛軍虎槍營校尉。這兩人快步衝進縣衙後,對王保舉說道:「太后秘旨,令你不惜一切代價火速找回盤鳳檀木匣子裡面的香巾,否則就地革職!」隨後,一名虎槍營校尉又小聲對王保舉說道:「實話告訴你,已經有幾名宮女、太監因為丟失香巾的事情掉了腦袋,你好自為之吧!」說完,那兩名虎槍營校尉又快馬加鞭地飛馳而去。

虎槍營校尉走了,王保舉卻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這兵荒馬亂的,到處都是逃難的難民,想要找一個小小的檀木匣子談何容易啊!王保舉慌忙叫來縣丞、捕頭召開緊急會議。大家商量來商量去,認為慈禧太后丟失的那些香巾十有八九是用來書寫聖旨用的,否則太后也不會如此大動肝火。現在的大清朝內憂外患,雖然太后和皇帝人在途中,可是指揮清軍作戰,頒布各種命令都離不開聖旨啊!如今把書寫聖旨用的香巾丟了,太后能不著急麼?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一邊加大懸賞金額,一邊派衙役們挨家挨戶排查,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這天,一個百姓來縣衙里爆料,說是在他鄰居馬六家裡見過一個盤鳳檀木匣子,跟畫上那個樣子差不多。王保舉聽完大喜,忙帶著幾名衙役趕往馬六家中。

馬六正在院子裡劈柴,見縣太爺推門走進自己的院子,慌忙跪倒在地。王保舉顧不上跟馬六廢話,直接說:「快把那個盤鳳檀木匣子給我拿出來。」馬六愣了一下,起身回屋取出一個檀木匣子遞給王保舉。王保舉接過檀木匣子一看,匣子做工果然精緻、彩鳳飛舞,可當王保舉打開檀木匣子後卻愣住了,檀木匣子裡面並沒有什麼香巾而是裝著一些針線香包之類婦人用的東西。王保舉臉色一沉,喝問道:「這匣子裡面的東西呢?」馬六被嚇得結結巴巴地說:「東,東西都在裡面呢……都是我,我老婆的東西……」王保舉生氣地問:「你給我老實交代,這個檀木匣子你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馬六說:「是,是我們家裡祖傳下來的。」王保舉是越聽越生氣,馬六一個平頭老百姓怎麼會有皇宮裡面的東西呢,他揮手說:「給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把匣子裡面的香巾給我找出來!」

衙役們把馬六家裡里里外外地搜了個遍,除了找到兩條擦臉的舊毛巾外,連個香巾的影子都沒有看到。王保舉惱羞成怒,一邊派人快馬拿著檀木匣子去向李蓮英求證,一邊命人將馬六押回了縣衙。

馬六還沒等王保舉給他上刑,人就嚇得癱軟倒在地上。據馬六交代,他家裡的那個盤鳳檀木匣子的確是皇宮裡面的東西,但卻不是出自大清朝的皇宮。馬六的祖輩曾經在明朝的皇宮裡做事,這個檀木匣子是前朝一個王爺賞賜給他家的。如果真像馬六所說,那麼慈禧太后丟的香巾還是沒有下落,王保舉忍不住額頭冒出冷汗來。

果然,幾天後虎槍營的快馬校尉便再次來到了陽高縣縣衙。校尉說,王保舉派去送檀木匣子的捕快被太后老佛爺賞了五十皮鞭子,現在還不知死活呢。說完,校尉從懷中掏出一道黃絲綢的聖旨來,說道:「陽高縣縣令王保舉辦事不力,現革去王保舉縣令一職。」王保舉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雙手接過了聖旨。

王保舉被革了職,只好收拾好行李細軟,套上大馬車,帶著一家老小回家去了。

這天,王保舉閒得無聊,帶著兩個家丁在大街上溜達,迎面走過來一駕拉柴的毛驢車。一個漢子頭枕著一個檀木匣子,臉上蓋著一塊白色的絲綢,正打著呼嚕睡大覺呢。王保舉忍不住打了個激靈,莫非這就叫做天意。王保舉慌忙湊上前去看,果然那個檀木匣子上面雕刻著一隻精美的火鳳凰,和李蓮英所描述的是一模一樣。王保舉忙拉住了毛驢車,喊醒了在車上睡覺的漢子。漢子被喊醒後,很不滿意地說:「你想幹啥?老子這車柴是自己家裡用的,不是賣的!」王保舉壓著火氣,說:「我不買你的柴,我是想買你枕著的那個檀木匣子。我給你十兩銀子你看如何?」漢子暗自琢磨,十兩銀子都能買一頭不錯的毛驢了。王保舉見漢子不說話,忙又說:「二十兩,我給你二十兩銀子。你拿來吧!」說完,王保舉自己動手把毛驢車上的檀木匣子抱進了的懷裡。打開檀木匣子一看,木匣子裡面還整齊地疊放著一打白色的絲巾。這些絲巾還不是單層的,而是分為上下兩層,中間是細軟雪白的棉花,聞起來香氣撲鼻,還夾雜著一些中草藥的味道,看樣子並不像是書寫聖旨用的綢緞。

漢子見王保舉動手搶走了自己的檀木匣子,一時倔勁上來了,動手要奪回檀木匣子。這時,王保舉身後的家丁們忙一擁而上,將漢子按在了柴車上。漢子大喊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們攔路搶劫啊!」王保舉冷笑了一下說:「你個不知好歹的東西,你已經死到臨頭了還敢逞強。我是陽高縣縣令王保舉,你這個檀木匣子是從什麼地方弄來的,你快如實招來!」那漢子畢竟只是個平頭老百姓,他很快便被王保舉的氣勢給鎮住了。據漢子交代,他是個趕毛驢車拉活的腳夫,一個月前有人雇他往西安送了趟貨,這個檀木匣子是他在路上撿到的,裡面的那些香巾他準備回家送給老婆當洗臉巾用的。從西安回來的路上,漢子買了一車木柴回家自己用,沒想到被王保舉半路上給攔住了。

王保舉也顧不得跟那漢子多說了,他讓家丁們把漢子押到縣衙里去,自己則跑回家取來一枚珍貴的夜明珠,又用紅綢緞將檀木匣子包裹好,這才快馬加鞭直奔慈禧太后避難的西安城而去。

王保舉幾經周折總算是見到了李蓮英。當王保舉跪在地上雙手將檀木匣子遞到李蓮英面前時,李蓮英乾笑了兩聲說:「晚了。太后老佛爺也就是在路上的時候急著用香巾,可是又不能回北京城去拿,所以才會著急上火的。」王保舉忙從懷中掏出那顆夜明珠雙手遞給了李蓮英。李蓮英接過夜明珠,說:「你在這兒候著吧,我去向老佛爺給你求個情。」

王保舉在李蓮英的屋門前一跪就是兩個多時辰。直跪得他兩眼冒金星,李蓮英才在眾小太監的陪同下走過來說:「太后老佛爺說了,現在正是國家用人的時候,念你也是一片忠心,官復原職。你先回去吧,聖旨隨後就到。」王保舉忙趴在地上千恩萬謝。隨後,王保舉指著懷中的檀木匣子說:「李總管,這,這香巾?」李蓮英瞥了一眼檀木匣子裡的香巾,不耐煩地說:「賞你了,拿回家去當餐巾使吧。」

王保舉雖然送出去一顆夜明珠,但是卻要回了頭上的烏紗帽,還得到了一個盤鳳檀木匣子和一匣子慈禧太后使用的香巾。王保舉感覺自己這次是賺大了。

就這樣,王保舉又回到了陽高縣縣衙,當起了他的縣太爺。每當有重要客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王保舉都要在自己的領口下墊上一塊香巾,這香巾可是太后老佛爺使用的,是李蓮英大總管賞賜給自己的。王保舉這就是藉機向大家顯擺,自己後台硬,能直通太后老佛爺。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這天,突然有快馬來報,說是李蓮英馬上就要到陽高縣了。原來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準備動身回北京城了,這是讓李蓮英先來打頭陣。王保舉慌忙組織縣衙里的大小官員們,跪倒在城門外,恭候李蓮英的隊伍進城。為了巴結好李蓮英,王保舉還動員縣衙上下和陽高縣的富商們為李蓮英湊了一份大禮。

豐盛的酒宴擺上桌後,王保舉又一本正經地掏出一塊香巾來墊在自己的領口下。李蓮英看到王保舉的舉動很是詫異,問:「你怎麼把香巾當餐巾用了?」王保舉忙說:「這是李大總管您賞給卑職的啊,讓我拿回家來當餐巾用!」李蓮英聽完忍不住大笑起來。原來,慈禧太后老年後患上了痔瘡,那香巾的夾層裡面除了細軟的棉花外,還夾著治療痔瘡的中草藥和名貴香料,這香巾是慈禧太后大便後擦屁股用的。王保舉尷尬地紅著臉說:「太后老佛爺出恭用的香巾,卑職當餐巾用正合適,正合適。」李蓮英聽完又是一陣哈哈大笑,王保舉傻愣在那裡,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viSXW0BJleJMoPMp-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