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紅木插牌椅六件套,憑什麼能在台北拍賣會上拍出304.9萬呢?

2020-01-20   林仔文玩工作室

導 讀在【台北中正2018迎春拍賣會】雜項專場中,0212號藏品紅木插牌椅四張、茶几二張 (六件套)以1386萬新台幣成交。摺合人民幣304.92萬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網上公開的拍賣信息中,對於該椅的尺寸和年代沒有詳細介紹。藏品說明中,也只一句:紅木家具市場價水漲船高,老紅木更是甚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台北中正拍賣的這件紅木【插牌椅】,在國內有【屏背椅】、【屏風椅】、【插屏椅】等多種常見叫法,屬於靠背椅的一種。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古典家具的座椅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有扶手的。如官帽椅、玫瑰椅、太師椅、圈椅、交椅等;

一類是沒有扶手的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都叫靠背椅(《明式家具珍賞-王世襄》)。常見的靠背椅有:燈掛椅、一統碑椅和屏背椅等。

這次台北拍賣的這件為靠背椅中的【紅木鑲圓大理石側角屏背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屏背椅的主要特徵,是將靠背做成屏風的樣式,多在靠背上鑲雲石、嵌瓷片,或鏤雕瓶、碗等圖案。

之所以叫【側角】,主要是在背板椅面相交處,置站牙做銜接,使背板整體看起來像一個有坐腳的獨立屏風,江南一帶將其稱為「側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鑲大理石屏背椅出現的年代較晚。被認為是清代中期以後,從鑲大理石扶手椅簡化而來。

2016年,國內一件器型、做工均和本件高度相似的老紅木屏背椅,被斷代為約光緒後期,本次拍賣的屏背椅應是同期作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因這件紅木屏背椅皮殼較厚,從圖片已無法看出紋理,《紅木》國標中又將33種木材統稱為紅木,所以,這件【紅木屏背椅】具體是哪一種材質,一些木友可能會有疑問。

"紅木"一詞,以前一直是專指現在的大紅酸枝(交趾黃檀)。是作為黃花梨、紫檀告罄之後的替代品引入國內的。

清乾隆年間開始,紅木家具進入宮廷,隨後數量猛增,到清晚期,已在宮廷家具中占了重要地位。到了民國時期,為區別於進入國內的新紅木(巴里黃檀),有些地區改稱其為"老紅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民國時期《古玩指南》一書也指出:「唯世俗所謂紅木者,乃係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

雖然2000年制定的國標將"紅木"規定為33種木材的統稱,但在收藏市場上,講到"紅木"或"老紅木"時,還是一直專指大紅酸枝(交趾黃檀)一種。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與紫檀、黃花梨家具相比,國內的老紅木家具相對要多,清未民國的屏背椅也是其中較常見的一種,國內收藏愛好者之間流通的也相對比較多。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收藏市場中,黃花梨、紫檀老家具動輒以幾千萬成交,最高記錄不斷被刷新,而老紅木家具的價格則不溫不火,沒有太多亮眼表現。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現在,可流通的黃花梨,紫檀老家具已越來越少,價格也高到了難以企及的地步。老紅木作為緊隨黃花梨、紫檀之後的"三大貢木"、"老三樣"之一,同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而目前紅木老家具的價格還算窪地,也越來越受國內外收藏家的重視。

本次台北拍賣,這件紅木屏背椅摺合人民幣300萬的成交價雖然出人意料,但無疑是老紅木家具收藏市場的好消息,或將使老紅木家具進入一個新的價格區間。

台北中正2018迎春拍賣會雜項專場成交價TOP 20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同時,在原材料市場上,大紅酸枝從2016年年下半年開始就一路上漲。常規徑級的方料均價現已在30萬以上,40公分以上的精品老料,噸價已在百萬以上,論板賣的大寬板賣是高的令人咋舌。

在原料和新家具上漲的推動下,老紅木家具上漲也是趨勢。

歸結起來,也就是藏品說明的那一句話:紅木家具市場價水漲船高,老紅木更是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