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林之一,二十四景之一,縣級文物,福建省莆田龜山寺

2019-12-11     視覺秀旅遊

龜山寺,位於福建省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華亭鎮境內的三紫山頂。因寺院建於形似龜背的山頂而得名。龜山寺是名聞遐邇的千年古剎,為莆田四大宗林之一,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龜山古剎,坐向依北朝南,門前開闊,面對筆架名山此乃無了祖師開山時所定,歷千載而不易。整個梵宇依山勢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師殿為中軸線分兩廊左右展開,錯落有序,莊嚴別致,雄偉古樸,巍峨壯觀。現存建築物總面積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廳,僧房窠舍 150 多間,有唐宗到明清等歷代遺蹟。


龜山盛產名茶。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名僧無了禪師來此開山,辟茶園18處。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題寺聯雲:"山半樓台天半寺,雲中鐘鼓月中僧"。相傳明代這裡所產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選為貢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達千餘人。到後梁貞明年間(915-920年),閩王王審知給寺院賜名"龜山福清禪院"。明代擴建為寺。現存建築物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地藏殿、禪房、方丈室等。寺西有無了禪師墓塔,石雕裝飾精美、古雅,頗有藝術特色。今寺中齋房有許多石槽,最大的可儲水萬斤,刻有元祐四年十一月」字樣。寺內牆壁、門窗鐫刻的楹聯、偈頌、人物、花鳥、物象、碑文等各種圖案,書畫並茂,簡繁相襯,匠藝精湛,造詣爐火純青,可謂"人間巧技奪天工"。


  在海外廣大愛國愛教僑胞的鼎力支持下,先後在寺右前寬廣的石埕上,建有全石構的高33m的尖頂翹角的七層「定光舍利塔」。塔室空心,有石梯通往各層;層層供有菩薩,鐫有羅漢像和法語、-;周圍又有護欄;站在七層護欄上眺望,四周景致盡收眼底。它宛若巨人立地頂天,勞動人民稱八閩之最。寺中還傳有「龜井吐杉」、「石鴨上山」、「胞粗剃頭」、「梅寺鑄鐘」、「千年寶樹「、「名茶晉京」等故事,留有「龜井」、 「寶樹」、「石槽」,「曾為肉身今為骨質的無了祖師塑像」等實物。

自無了、慧忠兩師徒開山至今,歷代名僧輩出。他們的道行高超,功業偉烈,郡中蜚聲,四眾景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mz3824BMH2_cNUgsp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