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的空餘時間也多了。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家長們也不要忘記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培養他們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還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勤快、獨立。
孩子:「為什麼非要做家務」,這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值得借鑑
小翠出生於農村,從小就和哥哥妹妹一起幫爸媽承擔繁重的家務,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翠從小就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從小就很懂事。長大之後,小翠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她生了兒子球球之後,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裡又只有一個孩子,家人都很嬌慣孩子,所以賣到她兒子平時根本沒有替爸媽做家務的概念。
小翠拖地的時候,球球坐在地板上玩遊戲機,不僅不知道幫忙,還覺得媽媽煩耽誤他玩遊戲了。當小翠試著讓球球自己疊衣服、洗襪子的時候,球球要麼果斷拒絕,要麼哭鬧著讓奶奶幫助,就是不配合。家人對球球的縱容,讓小翠的家務計劃總是落空。
後來有天小翠去表姐家,發現表姐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了掃地、拖地,甚至已經開始學做飯了,不僅生活能力比球球強,學習成績也比球球好,小翠終於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孩子學著做家務。
在引導球球做家務,小翠的兒子問:「媽媽,為什麼我非要做家務,你和奶奶做不就行了嗎?」
小翠早就做好了功課,胸有成竹地說:「球球,做家務是家庭每個成員應該做的事情,並不是某一人的任務哦。你是我們家的小主人,當然也要參與了。況且,做家務本身可是非常好玩又能學到知識的,你隨便學會一樣技能,就可以PK掉其他同學了!」
球球聽說好玩,又跟比過其他同學,自然是願意學習做家務了。小翠在教兒子做家務的時候,也加入了一些好玩的元素,這樣自然家務變成了真正好玩的事情。同時她還不允許家裡任何人幫球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球球終於順利學會了做家務,而且越來越得心應手。
雖然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們的心頭寶貝,但家長們可不要認為孩子只要認真學習、快樂長大就可以,還得要多家務。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就業比例為15:1,犯罪率為1:10,會家務的孩子更容易獲得美滿幸福的婚姻,這個習慣會讓他們受益良多。
為什麼從小就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這三個原因很現實
1.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能夠完成日常的家務活,是需要一定的學習和積累,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不斷思考,用一雙勤勞的巧手把地掃乾淨,把碗刷乾淨,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經常做家務,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2.鍛鍊孩子的耐心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做家務,是因為他們覺得太枯燥,從中找不到樂趣。做家務其實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當他們耐心地把家裡打掃乾淨、漂亮,並給予鼓勵,這樣不僅磨練了孩子的耐性,更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
3.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成年人成家之後也不會做飯,家裡也總是亂七八糟的,就是因為從小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大家千萬小看這種能力,它是提升幸福感的關鍵所在,做家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對孩子卻是一種極大的鍛鍊,讓他們能夠從小學會照顧自己,將來成家之後更有責任感。
很多孩子在面對家務時經常存在抗拒心理,會下意識地逃避、偷懶。
那麼身為家長,應該如何做好引導呢?
1.及時給孩子一些小小的獎勵
想讓孩子做家務就要充分抓住他們的心理,為孩子製造一些驚喜和獎勵,讓孩子通過自我勞動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提升他們的自我成就感,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
2.家務勞動要適度
讓孩子做家務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能力,教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讓他們能夠輕鬆完成這項任務,才能提高他們的成就感,促使他們下一次主動承擔家務。
3.讓孩子成為家裡的小主人
孩子之所以長不大、不懂事,就是因為父母從來沒有把他當成家裡的一分子,而只是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一味地關懷呵護,因此孩子們只是客人而非主人。
所以家長需要放手讓孩子當一回小主人,聽從孩子的安排,配合孩子的工作,讓他感受有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更能夠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完成家務。
4.把家務變成一件有趣的事
枯燥的家務活兒人人都不喜歡,更不要提孩子了,如果能夠換個思路來處理家務,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比如鼓勵孩子自己學會洗內衣、洗襪子,可以買一些動物或者花朵造型的香皂,提高孩子的興趣。
想要孩子學會洗碗,可以買一些小鴨子造型的刷碗巾,讓孩子覺得刷碗是一項好玩的遊戲,就能輕鬆地引導孩子主動完成家務。
孩子的成長並不局限於課堂,更多的表現在生活的一些細小的方面,家務就是最能提升孩子能力的一項任務,家長們現在就可以安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