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心」過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4點,能重塑孩子健全人格

2019-10-28     羊駝阿福

有依賴性人格的孩子,非常的沒主見,當他做事時,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或者保證,做事情會猶豫不決,經常拿不定主意。而且孩子還非常不獨立,在辦事情時如果沒人給他制定目標,自己就不知道該從哪開始做起。有依賴性性格的人還有很多人格障礙,包括沒有安全感、內心脆弱等,這種性格的產生跟家庭教育關係非常大。當家長過度溺愛孩子時,孩子就會依賴父母,性格也懦弱。所以,為了更獨立,建議家長從小這樣培養孩子。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在學會吃飯後,慢慢就有了自理能力。當孩子要求自己穿衣、吃飯時,有些寶媽認為孩子自己吃飯會弄髒衣服,自己穿衣浪費時間,就經常給孩子包辦一切,但是寶媽的阻攔,卻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機會,讓他在成長中變的越來越依賴寶媽。建議孩子要學穿衣時,寶媽千萬不阻攔。雖然孩子的年齡小,可能做事比較慢,但是如果耐心的指導他,他能很快的學會穿衣,比方孩子在穿上衣時,寶媽可以告訴他,先把頭鑽進衣服里,從領口處鑽出來,在把兩隻手分別放到袖子裡,孩子知道了方法,學會穿衣非常快。

找出原因及時糾正

有些家長非常的溺愛孩子,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更容易產生依賴性人格,所以當寶媽發現孩子有依賴的行為時,要及時糾正。但是在糾正之前,寶媽要先找出產生依賴行為的原因,才能起到更好的糾正效果。就拿孩子穿衣的小事說起,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時經常等著寶媽給穿衣,那麼家長就要針對這一點,鍛鍊孩子的穿衣能力,並且可以在一旁監督。比如現在天冷穿的衣服多,寶媽可以告訴他先穿秋衣,再穿衛衣,然後穿外套,在這樣的監督中,孩子慢慢就學會獨立穿衣。

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孩子在成長中慢慢有了自我意識,他的想法會很多,也會一一告訴自己的父母,此時家長不要考慮孩子想法對錯的問題,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他做事沒主見。所以,當孩子提出需求時,家長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再讓多自己做決定會更好。

給孩子展示獨立的機會

孩子在成長中不是自己不想獨立,更多的時候他想獨立,都被家長無情的拒絕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展示的空間。比方當孩子想做家務、想刷碗時,寶媽可以他去做,並給他們言語上的鼓勵,孩子做完有成就感,長大後也會更獨立。

總之,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培養他的獨立意識,讓他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一些小事讓他自己做決定,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助於孩子獨立,遠離依賴性人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heEFm4BMH2_cNUg5b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