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色點亮第四屆茂縣李線上文旅節

2022-08-10     發現四川

原標題:三大特色點亮第四屆茂縣李線上文旅節

正在採摘李子的羌族姑娘 攝影 龔全意

烈日炎炎的暑假,正是四川茂縣李大面積成熟上市的採摘時節。8月10日,第四屆茂縣李線上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此次節會主要以線上活動為主,活動主題為「茂縣有李·避暑有風」,這是四川乃至全國高原地區首次推出「涼風避暑」消夏遊新概念。

茂縣李成為當地「致富果」 攝影 尤尤

「三大特色」擦亮「避暑勝地」金字招牌

茂縣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是四川藏羌彝走廊中羌文化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分布區之一,是西北黃河文明與古蜀文明的重要橋接地,是成都平原前往大九寨、大草原、大冰山等的必經之地和中轉樞紐,其境內的中國古羌城、疊溪·松坪溝、九鼎山、羌鄉古寨等八方聞名,「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滑雪」已成為鮮明的旅遊名片,其中「夏避暑」具有三大特色。

特色之一,是「涼風吹」。茂縣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過渡帶的岷江河畔,具有典型的高山河谷地貌和高原性季風氣候。夏秋時節,冷熱氣流在上升、下降、橫切的過程中,受到峽谷地形的影響,不斷產生強勁的涼風,給人以舒適涼爽之感,旅遊界素有「水風羌鄉」的美譽,故有「九寨的水,茂縣的風」之說。

直播現場 攝影 龔全意

特色之二,是「溫度低」。茂縣主要人居區海拔約16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約11℃。正常年份,茂縣夏秋季非太陽直射區白天平均氣溫約23℃,夜間平均氣溫約18℃,具有春冬陽光明媚、夏秋涼爽怡人的特色,適宜各類人群休閒度假,特別適宜夏季消夏,享有「羌鄉涼谷」的美譽。今年暑期,擁有30000餘張床位的茂縣避暑游呈強勁增長態勢,其中坪頭村、松坪溝等地持續火爆,甚至出現一床難求的狀況。

茂縣坪頭村黨委副書記余崇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2008年以後,縣委、縣政府就開始帶領我們發展旅遊。最初,我們的村民不懂怎麼搞,我們就租了三十來棟老百姓的房子,幫助他們打造農家樂,然後再還給他們經營,見效很快,其他村民見此紛紛效仿,很快就發展成了全民做旅遊。在每年6月中旬至9月初的避暑旺季,客房經常不夠,有的遊客甚至要住老百姓自己的房間。」目前,單茂縣坪頭村就有4000多個床位,按一張床位100元算,每天收入就達到40萬元,年收入3000多萬。

茂縣坪頭村黨委副書記余崇恩介紹當地避暑情況 攝影 張黎萍

特色之三,是「不潮濕」。四川盆地和川西北高原的環境濕度具有顯著的差異,四川盆地夏秋季因為降雨量增大等因素,濕度偏高,即使是具有溫度差異的盆地山區,也有住宿環境潮濕、蚊蠅偏多、空氣悶熱的特點。茂縣地處川西北高原腹地,其夏秋季環境濕度依然偏乾燥,具有住宿環境不潮濕、幾乎無蚊蠅、空氣通透涼爽的特點。

誘人的茂縣李 攝影 龔全意

「四大榮譽」夯實「千年果鄉」響亮品牌

壯美的山水、厚重的人文、適宜的海拔、顯著的溫差、充沛的光照、涼爽的季風、良好的濕度等不僅孕育了茂縣獨特的旅遊內涵和避暑特色,也為當地打造農業強縣特別是水果強縣提供了堅強的環境支撐。

營盤山考古發掘和《華陽國志》記載證明,早在5000年前,茂縣就是優質生態水果的集中種植區。近十餘年來,茂縣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縣特色水果和生態蔬菜總面積約18萬畝(含複種指數),年產達39萬噸,實現水果產值10億元、蔬菜產值3.5億元,僅此兩項給全縣人均增收達1萬元以上。

茂縣避暑自駕游火爆 攝影 胡文凱

近年來,茂縣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整體推進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現代農業基地強縣」和「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重點縣」。同時,以「凈土阿壩」為依託,茂縣先後獲得「茂汶蘋果」「茂縣李」「茂縣花椒」地理標誌登記認證3個,「青脆李」「脆紅李」「甜櫻桃」「枇杷」「番茄」「萵筍」等綠色食品認證達25個,「脆紅李」等有機轉換產品認證5個。

其中,「茂縣李」獲綠色食品認證,先後獲得第九屆農交會金獎、第十七屆和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榮譽稱號等四大重量級表彰和榮譽,「千年果鄉」成為茂縣享譽八方的品牌符號。

松坪溝景區風光 攝影 寧大鵬

蓬勃發展的李產業,讓傳統農業、農村、農民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有的村民每年僅李子收入就超過50萬甚至100萬元;有的村民變身為本土網紅,每年通過網絡實現銷售額超1000萬元;有的村民已不滿足於在本地發展,主動遠赴他鄉,開闢新的種植基地,總規模高達數千畝。

據悉,本次節會將開展千盒「茂縣李」及百份「消夏遊」線上贈送、「茂縣有李·避暑有風」抖音直播宣傳和直播帶貨以及媒體、微博大V和攝影家採風等系列活動。(文/周俊)

編輯:陳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d71752124e329a1b0dc4b818a65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