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刑犯回家過年,約好來年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2022-04-20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李世民放390名死刑犯回家過年,約好來年問斬,最後回來多少人?

死刑,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刑罰之一,同時也是最為嚴厲的一種刑罰。在我國古代,死刑擁有多種類型,但大多都十分殘忍,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凌遲、斬首等等。雖說對窮凶極惡的罪犯實施死刑能夠對相類似的犯罪活動起到震懾的作用,但在推行「慎殺慎刑」的中國封建時期,對於死刑,也擁有特殊的人道關懷。

在漢代開始,我國古代封建王朝就開始實行錄囚以及慮囚的制度,實際上就是對犯人進行二次審訊,來減少出現冤假錯案的情況。甚至在一些時候,皇帝也會親自到監獄中,對犯人進行重新審訊,這一行為也往往帶有皇帝個人的色彩。在唐朝時期,李世民就曾在實行慮囚制度的過程中親自釋放了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再將他們問斬。最終,這些死囚回來了多少?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全國各地起義不斷,隋朝政權已經呈現出瓦解之勢,地方勢力割據嚴重。眼看隋王朝即將滅亡,在李世民的建議之下,李淵決定在晉陽起事,是為晉陽起兵。在多員驍將的支持之下,李淵奪取了西河郡,自立為大將軍,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左右大都督。

起義軍一路拼殺,攻克長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是為唐高祖。而後,面對全國的紛爭局面,李淵派遣李世民和李建成四處征戰,消滅了各方割據勢力,達到了全國的統一局面。

在李淵建立唐朝以及穩固政權的過程當中,次子李世民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朝中威望很高。而長子李建成也頗有才,輔佐高祖處理政務,穩定後方,支援前線作戰,也起到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於皇權的爭奪,也讓兄弟二人的矛盾逐漸加深,最後甚至兵戎相見。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射殺,是為玄武門之變。在此之後,李世民被冊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在顯德殿登基。

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開啟了唐王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政績顯赫。然而其誅殺手足,逼迫父親退位的行為也成為了後世爭議的話題。事實上,即使是在當時,李世民也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在重視倫理制度的古代封建時期,其即位的合法性也可能遭受質疑。

因此,李世民需要通過宣揚德政、與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與方法,來消除社會輿論的壓力。在即位之後,李世民就曾大赦天下,給官員加官進爵,免除天下賦稅徭役,甚至還將三千宮女放出皇宮,讓其回家。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希望通過減少惡性刑事案件,穩定社會治安的方式,來達到治世的局面。所以李世民經常親自巡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就曾親自在獄中審訊罪囚。這些囚犯,都是即將執行死刑的死囚。在獄中,李世民一一翻閱官員呈上的這些罪犯罪行的卷宗。在審閱的過程當中,李世民發現卷宗中的死囚竟有390名之多,而其中一些罪犯罪孽深重,行刑的方式也十分殘酷。

這一狀況讓李世民心中犯難,自己奪取皇位,本就造成了不少的殺戮,如今天下既定,一時之間又要處死這麼多人。這樣一來,明顯與如今的太平盛世的局面格格不入。因此,李世民心中有了憐憫之情

於是,李世民下令,讓所有的囚犯歸家,等過完年關,定好期限,來年再讓他們自己返回京師伏法。在當時,李世民的這一想法,遭到了很多官員的反對。這些死囚犯,都是窮凶極惡之人,如今這麼輕易的就放其歸家,難免給社會治安造成壓力。不僅如此,對於這些人,誠信或許一文不值,很難保證他們會如期歸來。

但對於這些質疑,一向從諫如流的李世民沒有任何動搖,而是執意放這些死囚歸家。於是,390名死囚,帶著對聖上的感恩和一絲的疑惑,就這樣被釋放。那麼這些人,到最後又回來了多少呢?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死囚犯「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率,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在沒有人監督和約束的情況之下,這些人竟然都主動按照約定,返回京師,沒有一個人逃跑。

這讓李世民非常高興,於是將他們一一赦免。這一歷史事件,也為後人所傳頌,被認為是李世民德政的典範。白居易就曾歌頌到:「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事實上,放縱死囚歸家,最後大赦天下,也是李世民為樹立自己仁德形象的一種手段。而在這場「低風險,高回報」的「君子之約」中,這一手段顯得格外的高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565c56374b36e64ab4b4203b528b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