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習慣,如果感恩不能成為習慣,就不能成為力量

2022-04-11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感恩是一種習慣,如果感恩不能成為習慣,就不能成為力量

有這樣一個法則:「凡是你感恩的,你即將得到更多;凡是你覺得理所當然的,它即將離你而遠去。」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下崗的工程師去美國一家大型軟體企業應聘,他為了這次應聘,看了很多書,研究了這個企業的招聘需求,做了一個月的準備,可惜還是落選了。但是他覺得這一個月沒有虛度,準備這次應聘獲得了很多的成長,於是他給這個企業寫了一封信:「感謝你們給我機會面試,我在準備期間獲得了成長。參加面試的時候,我發現了我的不足,使我以後能夠繼續增長各方面學識。」沒想到過了幾個月,公司要調換幾個工程師,補一批新人進來,人事部首先想到了這個寫信的人,感覺這個人很優秀,對這個崗位也很重視、很珍惜。結果這個工程師很榮幸地進入這家大型企業,從普通崗位做起,最後成為這家公司的大股東。

一句感恩的話改變了人的命運。所以,常說感恩語要變成我們的習慣。感恩,能讓我們得到善緣相助;感恩,能讓我們遇到貴人;感恩,能讓我們得到很多快樂。大凡有感恩心的人都很容易知足,「謝謝你給我倒了這杯水,你辛苦了!」不知道感恩的人內心常有很多抱怨:「你怎麼給我倒的是白開水,沒有倒茶水?」所以,感恩也是人生快樂的金鑰匙。

那些疏於看到他人為自己做出一點一滴的人,內心會變得鬱鬱寡歡,因為他看到的都是不如意,每天都是挑剔。為什麼這麼多挑剔?不是別人為我做的太少,是我想要的太多。別人為我們做的都是應該的嗎?想一想,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誰給了我們安靜的校園?誰給了我們人生的智慧?誰給了我們工作需要的知識?誰給了我們成長的平台?這些難道不需要感恩嗎?

一位資深的企業人士在回顧他的成長曆程時,非常感慨地說:「這路若沒有那些恩人和貴人,我不會走到今天,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我至今依然記得我的高中老師、大學老師、剛上班時車間教我的師傅、被提拔時教誨我栽培我的領導。如果沒有他們對我的幫助,我的人生可能還在原地踏步。這個社會給了我太多太多,而我為社會做的還不夠,我很快樂,我很知足。」

感恩,首先要知恩,要常常憶念生活中別人對我們的好。春節要到了,坐下來想一想,這一年有哪些人是我要感恩的,發一條簡訊。最好親自寫,不要簡單地群發。教師節要到了,想一想那些教過我的老師,小學的、中學的、大學的、單位的,給他們每個人發條簡訊。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打個電話都很好,表達一份心意。感恩是一種習慣,感恩也是一種美德,感恩更是一種智慧。感恩讓我們懂得如何與社會互動、共榮。想一想,當別人那麼全心全意地幫助我們,我們一句話都沒有,那是多麼的冷漠,多麼的無情,以後別人還怎麼幫助我們?

一位教授給一些年輕人講創業課,他講的第一堂課就是感恩。他提醒各位年輕人:「你們要記得,如果你不懂得感恩,你的股東不會持續支持你,你的夥伴可能不會永遠團聚在你身邊,你的顧客可能會拋棄你,所以你必須養成感恩的習慣。」

教授講了一天課,最後問學生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學生們說:「您願意把電話留下來嗎?以後有事要請教您。」教授非常熱情地把電話寫在了黑板上。

第二天,還是這個教授給他們講創業課。教授問他們:「昨天我講的課,你們聽懂了嗎?」學生們說:「聽懂了,昨天您告訴我們創業者要學會感恩。」「聽懂了,你們都做了嗎?昨天我最後寫的那個電話是一道考試題,我回到家中打開手機,靜靜地等待著你們交卷。我數了數,咱們這個班級八十個學生,到今天早晨我走進教室之前,我只收到了十二份答卷。有十二個學生給我回復了簡訊,向我表示感謝。我昨天站著給你們講了一天課,你們聽得很高興,感覺很受益,還要我的電話。但是你們要我的電話,想到的是什麼?你們有沒有感恩的心?哪怕只寫幾個字,「老師,您辛苦了」,也代表你們一份心意。這個感恩並不是我需要,是你們自己未來的創業路上自己需要。這個題如果答不上,以後你的路應該怎麼走?」

感恩是一種習慣,感恩不能成為習慣就不能成為力量。過去我們在學校學的很多東西,都是為了考試,所以課上和課下常常是分開的,下了課,就可以把一切都收進書本,不用再想。但人生課不是這樣,人生課要去用、要去做。既然老師講到了感恩很重要,當下就要去行動,行動就在當下。如果當下都想不起來,將來還能做得了嗎?教授用一個電話號碼給那些同學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有一些困惑,怎麼辦?去做,學而時習之。

這個方法好,馬上去用;發現自己的錯誤,馬上去改。這樣,那些有關人生的寶貴智慧才能真正幫助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443d1322cbd42d2bafff26d35e73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