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企與中國「分手」很難

2024-10-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0日刊登題為《與中國「分手」很難》的文章,作者是彼得·科伊。全文摘編如下:

在現在這個時候,當一家向中國銷售或從中國採購的美國跨國公司可不容易。隨著美中兩國針鋒相對,企業也被迫選邊站。

看看福特。今年1月,美國國會兩個委員會的負責人要求拜登政府調查四家中國公司,他們稱這些公司參與了福特在密西根州建電池廠的計劃。

或者看看蘋果。這兩家美國公司都曾把在中國開展業務視為一大亮點,現在卻多次被迫艱難做出解釋。例如,福特對路透社說,「我們的所有業務」都遵守美國政府的法規。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則大談公司的美國特色。

專門研究企業與中國關係的戰略風險公司日前發布的分析稱,在市值排名前250的美國上市公司中,福特在面對中國的風險方面排第一,蘋果排第三。

困擾美國企業執行長的問題是,如何把握與中國公司的「亦敵亦友」關係:這些公司既可以是合作的朋友,也可以是競爭的敵人。

隨著中國公司在技術方面迎頭趕上,並在某些情況下超過美國公司,美國公司面臨的新問題是,付出巨大代價、試圖重新返回領先地位,還是將市場拱手讓給中國公司、成為它們的客戶。

這就是自2020年以來一直擔任福特執行長的吉姆·法利這些日子面臨的兩難選擇。據《華爾街日報》9月報道,法利今年5月從中國訪問回來後,對中國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進展感到驚訝,他對福特董事會的一名同事說,「這是個生存威脅」。

法利正採取中間路線。福特正在接受美國政府的補貼,在密西根州生產電池。但它也在從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獲得電池技術許可。這等於承認中國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同時也致力於國內製造。

這也許能成功,也許不成功。一些華爾街分析師對此持懷疑態度。「專注於你的核心業務。」美國銀行分析師約翰·墨菲在今年6月的一次講話中說。他說,福特、通用汽車公司和斯泰蘭蒂斯集團應該專注於在北美銷售汽油驅動的卡車,這些車仍利潤豐厚,同時「隨著時間推移,最終投資自動駕駛的聯網和電動汽車」。

儘管蘋果在中國仍廣受推崇,但它正失去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蘋果已採取措施,降低在零部件方面對中國承包商的依賴,但進展緩慢。

「每個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兩難選擇」,既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又擔心如果退出將失去競爭力,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副總裁詹姆斯·安德魯·劉易斯說,「大家都在兩面下注以對衝風險」。

即使蘋果想那樣做,「擺脫中國也將需要十年時間」。一家研究公司的研究主管說:「這不僅是製造設備的問題,還涉及一個龐大的零部件生態系統。」

如果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繼續加劇,同時在這兩個市場做生意的公司面臨的壓力只會增加。沒有簡單的出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21f3fa75289247261645742f207f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