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 真人版林克與塞爾達會是什麼樣?

2023-11-08   觸樂

原標題:觸樂夜話: 真人版林克與塞爾達會是什麼樣?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如果有人問今天最重磅的遊戲新聞,我可能答不出,但如果有人問今天最五味雜陳的遊戲新聞,我應該會答「《塞爾達傳說》要拍真人電影了」。

今天上午,宮本茂通過任天堂官方推特宣布,任天堂將與著名製片人阿維·阿拉德(Avi Arad)共同製作《塞爾達傳說》真人電影。任天堂對影片的投資比例會達到50%,發行推廣則由索尼影業負責。

消息明確

除了足以成為搞笑梗的「任天堂和索尼在《塞爾達傳說》上合作了」之外(其實索尼影業和索尼互娛不能看成一家,但這對於玩梗來說不重要),相信不少朋友都和我一樣,很難想像「塞爾達」里的角色——比如林克和塞爾達——真人化之後的樣子。雖然宮本茂會和阿維·阿拉德聯合製作本片,任天堂也將深度參與,然而從我們以前看過的遊戲改編真人電影來說,同時滿足「原汁原味」和「質量優秀」的九牛一毛,絕大多數都難免讓玩家和不玩遊戲的觀眾吐槽「拍得好,下次別拍了」。任天堂能否破除這個魔咒,真不好說。

我又去查了查阿維·阿拉德的資料,發現這位大哥在漫改電影方面確實是經驗豐富:「綠巨人」「神奇四俠」「蜘蛛俠」「金剛狼」「刀鋒戰士」系列許多部作品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包括我非常喜歡的《蜘蛛俠:平行宇宙》。不過,鑒於近些年來漫改電影泛濫的情況,我在他的代表作里也看到了許多翻車級作品……這也更加印證了人們「拍得好,下次別拍了」的吐槽所言不虛。

藉機再次推薦《蜘蛛俠:平行宇宙》和《蜘蛛俠:縱橫宇宙》,真的好看

實際上,不論是漫畫、動畫還是遊戲,IP改編電影這件事已經有許多人從不同角度討論過很多遍了。具體到某部電影來說,當然有讓投資方大虧特虧的情況,但電影公司和投資者們能夠前仆後繼地拍了一部又一部,顯然說明這個模式整體還是能賺到錢的——想來也對,當一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就有世界各地幾億人了解並關注,哪怕片子拍得爛,哪怕是黑流量,大概也不愁賣。而IP粉絲們在這個層面,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有些「不長記性」的,可能幾個月前還在痛心疾首:「再去看××改編電影我就是狗!」幾個月後還是不死心地買票進電影院:「萬一呢?」

根據我的觀察,相當一部分IP粉絲,對改編電影的評判標準其實是非常寬鬆的:片子好看,原作細節和彩蛋多,自然大誇特夸;片子好看(至少看得過去),但和原作除了名字之外沒什麼關係,可以說成「起碼能看,而且有助於提升原作知名度」;片子不好看,但原作細節和彩蛋多,也可以說成「太粉絲向,一般觀眾看不懂」;只有片子既不好看,又和原作沒什麼關係時,才會真正下嘴批評。我覺得,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畢竟對原作有感情,哪怕要噴,也會看在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份上手下留情。當然,也有「粉到深處自然黑」的情況,那就很可能是IP版權方和電影公司一起作孽了……

要讓我推薦遊戲改編真人電影,我第一反應還是《寂靜嶺》……

至於任天堂,去年上映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我是很喜歡的,不僅去看了首映,後續還和不同的朋友一起去看了兩三次。從實際效果來說,任天堂在運營「馬力歐」這種世界級IP方面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電影內容充實,彩蛋足,氛圍也非常合家歡,是真正的「8歲到80歲均可快樂觀看」。

不過,《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畢竟是動畫,從角色形象到故事情節,都非常符合人們心目中「馬力歐」的感覺。而強如任天堂,經驗不足時也在真人改編上吃過大虧——他們多年以前和某電影公司合作推出過「馬力歐兄弟」真人電影,其效果只能用驚悚形容,讓任天堂老臉丟盡。據說這也是後來任天堂在IP合作時非常重視監修的原因之一——當年信息傳播速度有限,丟臉也是小範圍的;如今信息爆炸,傳播極快,再丟臉就不是一時半會能消停的了。

確實好看

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僅從內容改編來說,「塞爾達」要比「馬力歐」困難得多。談及「馬力歐」時,我們腦海中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合家歡」這個詞,系列遊戲豐富的玩法和優秀的設計往往也是為這個詞服務的。但換成「塞爾達」,我發現自己很難用一兩個關鍵詞來形容它——哪怕只討論近幾年的《曠野之息》和《王國之淚》,可說的也實在是太多了:初入海拉魯大陸時的新奇,騎馬馳騁在曠野上的愜意,解謎成功的喜悅,搞發明時的成功與失敗,挑戰Boss的毅力……它們更多集中在「遊戲」本身,然後又匯聚成一句簡單卻意味深遠的「好玩」。

「塞爾達」作品眾多,真人電影要怎麼拍?

而這樣純粹屬於遊戲的「塞爾達」,要轉化成另一種線性流程、以故事為主導的表現形式,它會是什麼樣的?坦白地說,雖然我對宮本茂先生仍然保持著尊敬和信任,卻也想像不出來,只能期待最終的作品可以讓遊戲玩家和電影觀眾都滿意吧。